两个首富的命运比较:王传福与黄光裕一前一后的财富际会



 在中国,首富无疑是一个荆棘编成的花冠,是荣誉,也是危险。“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出名段可谓是中国多少首富的真实写照。盛极必衰,荣大则辱,是古今中外的一条“定律”,而努力做到“知止常止,则终身不耻;知足常足,则终身不辱”,也是无数鲜活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2009年胡润百富榜,比亚迪汽车的总裁王传福成为新首富,而去年的首富黄光裕身陷囹圄,然后也榜上有名,排到了十七位。我的手头有两本书,一本是浙江人民的《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一本是中央编译的《比亚迪之父王传福:巴菲特看好的人》,两书读罢,做一对比,令人玩味,且当笑谈。

  黄光裕与王传福都是贫寒出身,幼时的困难经历都成为他们日后奋发图强的动力,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二人盛时确实都是中国白手起家的典型,也都是草根群体的膜拜对象。然而黄与王,一前一后两首富,如今命运却大相径庭,判若云泥,真可谓造化弄人。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诗《林中路》就做过这样的感慨: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成就什么样的人生,而黄光裕与王传福或许就是在道路上的选择差异,造成了今日的不同。

  黄光裕创国美开辟家电连锁渠道,在国内南征北伐,吞永乐,并大中,控股三联,与苏宁形成“美苏争霸”态势;而反观王传福的比亚迪,最初做电池,逼三洋,迫索尼,着实让国人解气,而后手机代工,也是跟台海郭台铭打的不可开交,最后进军造车,以电动车更是引来股神巴菲特的入股,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对比下来,黄光裕颇有点耗子扛枪窝里横的意味,而王传福早早的就进军国际市场,与日美列强们分庭抗礼。或者毕竟是行业不同,无法做横向比较,然而两种反向的发展导致的结局也是颇耐人寻味。

  黄光裕在国内纵横捭阖,最终介入过多,触犯禁忌,导致锒铛入狱,黄光裕事件坊间传闻颇多,然而其在国内一家独大,因此志得意满,而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业务发展之外的事情上,或说他背离了一个企业家的本分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王传福着眼于国际,一直都在技术研发上努力创新,就是因为他的视域是国际的,让其可以感受到国际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因此他不敢掉以轻心,唯有积极进取方能求得生存发展。

  创业不易,而守业更难,在中国的经济背景下,太多的企业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真正把精力放在企业核心能力创新上,因此屡屡上演这种首富落马的人间戏剧,而我欣赏那些全身心投入到实业上的企业家,如曾经的首富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被问及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饲料时,他说有时他会亲自尝一下,而那幅他亲尝饲料的照片更是让观者感动,正是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做到基业长青。当于百富榜中看到刘永行仍位于前十名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惊讶,而是感到一种欣慰,并真心希望这样的企业家能够继续走好。

  王传福简介

  王传福,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00285.HK)主席。2009年以13亿美元个人财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1]。在2009年9月28日发布的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以350亿身家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以396亿元的身家成为内地首富。

  奋斗历史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比亚迪的出口极度萎缩。但在今年夏天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2000年1.05亿美元),纳税0.24亿美元,有15000名员工。

  王传福上项目还有他的独到之处。与国内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往往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王传福从头到尾都是自主开发研制产品。不仅如此,王传福在工艺、原料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王传福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开发环节,利用比亚迪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订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镍镉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如果进口国外性能较好的钴,成本极高。比亚迪与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确了国内外钴的品质差距之后,制定了提高国产钴品质的详细办法,终于使国产钴达到国际品质要求,同时较国外产品成本低40%.由于负极材料应用极广,比亚迪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元。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为此,王传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

  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在今天已经结出硕果。根据《日经电子新闻》的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三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目前,比亚迪的生产规模达到了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60%的产品外销,手机领域的客户既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军,而无绳电话用户包括伟易达、松下、新利等行业领导者。比亚迪一跃而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了近15%的全球市场。

  胡润研究院2009年9月29日公布今年王传福以财富人民币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其财富较去年增加290亿元,排名从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

 黄光裕简介

  黄光裕在1987年创办的国美电器目前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2004年销售额238亿元,在中国所有连锁企业中排名第二。除了零售之外,黄光裕并于2005年1月成立国美置业,专事房地产业的投资。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遭公安机关拘查,其起因包括涉嫌“操纵市场”等。2009年4月28日,有消息称其在北京看守所自杀,未遂。其创企业国美于去年11月24日暂停交易至今,国美副总裁何阳青日前向内地媒体透露,该公司将于发布2008年报后复牌,股东会初步计划于5月中召开。国美增发稀释黄光裕股权,国际银团料将胜出。

  基本信息

  姓名:黄光裕

  本名:黄俊烈

  英文名:Wong Kwong Yu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阳历6月24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

  国籍:中国

  籍贯:广东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

  个人财富:

  2004年财富:105亿元 居2004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5年财富:140亿元 居2005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6年财富:200亿元 居2006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二位;

  2007年财富:450亿元 居2007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四位;

  2008年财富:430亿元 居2008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资本运营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2002年4月收购;宁城老窖(600159),2002年11月收购

  福布斯排行:2008年第2名

  商业策略:连锁经营,直接向厂家大量进货的应付帐款使鹏润拥有可向其他领域投资的现金流

  黄光裕创业史:

  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资产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

  2004年 黄氏兄弟同上胡润百富榜,黄光裕问鼎内地首富

 两个首富的命运比较:王传福与黄光裕一前一后的财富际会

  2005年 黄氏兄弟投资20亿元打造国美家电工业园

  2006年 黄氏兄弟因涉嫌违规贷款被调查

  2007年 国美先后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

  2008年 黄光裕以430亿元问鼎内地首富

  2008年11月 黄光裕被拘

  2009年1月18日 黄光裕辞去国美电器董事职务,他作为国美主席的身份同时自动终止!

  履历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黄光裕说。而正是凭着这领先的“半步”,黄光裕信心倍增,奋力拓展。目前,国美已经在全国88个城市开出330家门店,年内有望达到400家。

  鹏润地产目前在北京三、四环附近储备了丰富的土地资源。2004年4月,国美电器正式杀入音像连锁业。去年5月,黄光裕抛售了“中国鹏润”11.1%的股份,成功套现7650万港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9905.html

更多阅读

王传福与中央的关系 王传福的“高调”转型

     和此前大不同,面对媒体,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不再刻意地回避,在1月10日北京举办的“世界级技术解析会”上,王传福的个人演讲就持续近90分钟,而之后面对媒体1个多小时一连串的问答,他也都耐心地一一作答。 

黄光裕 枭雄首富的 两代“首富”王传福与黄光裕命运之比

 中国,首富无疑是一个荆棘编成的花冠,是荣誉,也是危险。“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出名段可谓是中国多少首富的真实写照。盛极必衰,荣大则辱,是古今中外的一条“定律”,而努力做到“知止常止,则终身不耻;知

专访王传福:比亚迪-戴姆勒电动联姻的未来

就在李书福忙着为收购volvo而冲刺时,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则选择了另外一条壮大自己的道路。  3月1日,第80届日内瓦车展开幕前一天,比亚迪与戴姆勒汽车集团达成意向,双方将合作成立一家研发公司,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其中比亚迪将负责电

首富王传福:“巴菲特价值”新样本

  从去年的103位到今年的中国首富,从60亿元到350亿元的个人财富,王传福在《胡润百富榜》的爬坡时间仅仅是一年。   虽然旗下比亚迪汽车的主打产品F3国内热销,但如果关注王传福的创富路径,必须提到去年搭上王传福这辆车的一位副驾驶

声明:《两个首富的命运比较:王传福与黄光裕一前一后的财富际会》为网友灬誐伓鬧鉨莂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