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顺驰新“赌徒”(二)



人物对话

 汪浩:顺驰新“赌徒”(二)

  “我们一直在跟相关的部门沟通,顺驰上市打算放在下半年,或是四季度。”

  《新经济导刊》:你现在最关注的是什么?

  汪浩:我现在最关注三件事:一个是战略,就是资源配置,如何做到成本最低,三年以后保持我们的竞争力,与别的公司拉开差距,第二就是抓最基础的业务流程,提高操作水平是靠对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梳理,第三件事就是培养团队。

  《新经济导刊》:2005年你看好哪些城市和地区?  

  汪浩:我们非常看好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些文件,比如它处理了一批违规操作的开发商,还对二手房的交易征收税,这些措施有一个背景,就是在春节前后,在环线以内的个别楼盘涨了1000块甚至是2000块,我们认为上海的市场是健康的,环线内之所以涨的高,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统计,去年上海整个的供地计划里,上市的土地里头,有5%在环线以内,15%是在中环跟外环线之间,外环线以外占80%,客观地讲,环线内的土地上市量太低,所以导致供给太小,再加上厂家和一些开发商的规范,但这是一个妨碍因素,不是上海的一个整体情况,我们对上海还是整体看好的,大家一直传说上海的游资很多,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可怕,即使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上海还是很看好的。

  《新经济导刊》:刚才你谈到1000亿,能不能描述一下实现1000亿的顺驰是什么样子?

  汪浩:其实我们说这1000亿是我们指标当中的一个指标,500亿也好,1000亿也好,我们要达到几个满意,一个满意就是让我们的投资方能取得满意的回报,是让我们的合作方能不能双赢,第二个就是,让我们的员工感觉到这是一个能让他实现理想的一个最好的平台。第三个就是要让我们的客户满意,通过给客户提供价格价值比最优的产品让他得到满意的产品,第四个,对社会有贡献。我们理解1000亿更多的是规模,如何评价你达到的目标,还要看这四个方面是否满意。包括你的品牌美誉度。

  《新经济导刊》:今年万科也在讲10年1000亿,两家公司走的路不同,但是目标都是非常接近,那么顺驰的优势是什么?或者说,在竞争的过程中,顺驰如何能确保自己在竞争中胜出?

  汪浩:我不想讲顺驰的优势在哪里,这么说吧,我们在实现我们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哪些问题?一是管理模式,二是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其实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比较市场化了,比较专业化了,像设计公司,销售公司,咨询公司很多,其实这种情况下,大家在产品的层面上差异不会太大。

  《新经济导刊》:你在采访中提到今年下半年是顺驰上市的最好时期,现在进展如何?

  汪浩:我们一直在跟相关的部门沟通,包括我们的审计师今天还在做着审计工作,我们打算放在下半年,或是四季度。

  《新经济导刊》:从您自身来讲,和老孙和张桂宗在性格上肯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到底体现在哪里?同时请您分析一下这种性格的不同到底会对企业带来哪些细微的变化?

  汪浩:我觉得我们几个人性格上肯定是有一些不一样,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特点的,但是应该说不是因为我们三个人性格不一样,会给企业带来不一样,我觉得应该说顺驰发展到今天,看过去的十年包括看未来,这个企业的发展一定不是维系在一个人两个人的身上,一定是这个团队带着它在发展,这样说,不会因为这里面领导团队的主要领导人换了,他们性格不一样,会让这个企业发展不一样了,我觉得不是这个逻辑关系。

  现在的房市有点像“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的是尾巴,说有泡沫;有的人摸到的是大腿,觉得挺好。

  《新经济导刊》:1月18日的发布会你把顺驰的领导人能顺利交接的原因归结为胸怀,但是现场有记者反对说是机制,两个月过去了,你的想法有改变吗?

  汪浩:胸怀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是机制。

  《新经济导刊》:但是老孙好像还是强调是机制。

  汪浩:我觉得那是误会,其实老孙在好几个场合,我知道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现在顺驰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考虑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看的更长远了,环境有点变化,战略就要调整,管理上就要有变化。那么首先就是领导团队的变化,这其中有两个变化,一个是自身的调整;一个是自身的提高;还有就是通过人员的调整是一种变化。桂宗一直也在推动这种战略调整,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还是需要这种眼光、判断力和胸怀。同时,还要有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保证这种顺利的交接,都很重要,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你要建立这种机制,作为个人来说,你要有这种眼光和胸怀。

  《新经济导刊》:顺驰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汪浩: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我们的体系,我们总结起来叫行动纲领,但是为什么我说顺驰现在有优势的地方是它的操作水平呢?因为你在面对客户,面对这些投资者的时候,他也会问跟其它的公司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我会说顺驰优势反映在操作水平上,因为说这个他会有感觉,我的操作水平好,是因为我的判断准确,我的产品做得好,让客户感觉到价值更高,其实如果说今天大家是讨论一个管理问题,或者说是讨论一个MBA的案例,你问我顺驰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就不能说是操作水平。

  《新经济导刊》:现在房情看涨,有的人觉得时机很好,想趁机捞一把,有的人觉得泡沫很多,想退出,你怎么看?

  汪浩:我觉得这是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的是尾巴,说有泡沫;有的人摸到的是大腿,觉得挺好;有的人什么都没摸到,不知道。我们还是看好未来五年的市场。

  《新经济导刊》:你认为顺驰对商业时代的贡献是什么?

  汪浩:顺驰的成功对商业时代的贡献是:它验证了一个道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果只说这两句就错了,中间加一句:措施找到了,这就对了。也就是人有多大胆,措施找到了,地就有多大产。我过去是学工程的,应该是比较客观,但是我觉得我现在越来越主观,其实真的是这样。

 

  在孙宏斌悄然禅位、张桂宗卸任之后,汪浩成为“领导”只有两个月零一天,但变化有目共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0876.html

更多阅读

施正荣:中国的新首富(二)

   不过,施正荣已经快人一步——早在3年前,当时原材料还不紧张,施就参与援建了两家硅棒切片厂,并无偿给予帮助。如今切片场则投桃报李,生产的硅片全部供应给尚德。     2005年10月,尚德又与德国一家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达成一个10年

施正荣:中国的新首富(一)

            北京时间1月13日5点左右,中国新的首富诞生。    纽约交易所当日收盘时,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untech,代码“STP”)的每股达到34.02美元。   

汪浩:顺驰新“赌徒”(一)

 2005年3月19日是顺驰的好日子,这一天汪浩完成了自己上任61天以来的首个答卷:与著名国企——中远房地产的“牵手”。酒会上,汪浩频频举杯,在酒精的作用下,脸颊已绯红,显然,汪浩还是满意的。  自2005年1月18日向外界宣布上任以来,其制

声明:《汪浩:顺驰新“赌徒”(二)》为网友如诗如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