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死斗第三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三)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不允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更好的例子。

 昆虫生死斗第三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三)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韬光养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年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说。

  "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复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渐形成,一些地方"黑势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的蒙牛,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对于这种下三滥手段,就用阳光的办法对付。公安机关出面,"暗流"和"黑势力"被一一识破、捣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虚假新闻诽谤蒙牛的是由一个品牌策划公司全权负责,调查发现××公司为了扶植这个公司变相订了600万的合同金额,诽谤新闻稿件涉及数十家媒体、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后,当地政府拟定了对××公司的三项惩罚措施:第一,××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蒙牛道歉,恢复蒙牛名誉;第二,××公司可以出600万对蒙牛诽谤,其造成的损失至少在这一金额的10倍以上,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第三,××公司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当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见,老牛说:"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和××公司各一半,××公司道歉损毁的不仅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蒙牛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从××公司过来的,就当这6000万是蒙牛为员工交学费了。第三条,我接受,希望××公司下不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大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奇兵致胜兵贵神速

  本刊独家揭密:牛根生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

  "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速度超过4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蒙牛则以超过300%的速度翻番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7.24亿元。

  "我们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它产品拉开了档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0914.html

更多阅读

牛根生:蒙牛对三鹿不感兴趣

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三鹿收购案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明了,反而愈发扑朔迷离起来,三鹿潜在竞购者名单也已经越传越长。但是日前,牛根生这个一贯高调的中国乳业“大佬”却公开表示对收购三鹿没兴趣。   自三鹿奶粉引发三聚氰胺事件

牛根生:大企业要负大责任

在包括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知名国产品牌奶粉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后,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也分别就“问题奶粉”发表道歉声明,并做出相关善后承诺。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甚至在17日的蒙牛全体员工大会上郑重宣布:“如果这

牛根生:重启退休计划?为何于旭波接班?

退休计划重启?   牛根生辞任内蒙蒙牛董事长一职,对于外界而言并不意外。   早在2005年,牛根生就公开表示,希望自己在50岁的时候退休。同时,牛根生也陆续交出蒙牛总裁等职位权杖。   2008年,牛根生达到了他自己所称的50岁“退休”

牛根生:中粮入股蒙牛的三大原因

 “第一,和中粮合作,只有从食品安全体系看更合适;第二,从战略资源的整个上更需全球化;第三,从原料到市场能够加快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今日下午在“中粮入股蒙牛”媒体沟通会上对在座媒体表示。   蒙牛是一家

声明:《昆虫生死斗第三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三)》为网友用情太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