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金融改革不容迟疑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金融改革不容迟疑

 第11节:金融改革不容迟疑
  直面中国金融业的严峻现实,刚出台的房地产信贷规范办法显然只是着眼于降低风险的外部措施。决策层须痛下决心,加快着眼于治本的重大改革。

  对于坏账成堆的中国银行界来说,国家审计总署2003年6月25日公布的建设银行所涉10亿元的虚假按揭贷款,或许只是个小事件。然而,由于此事曝光的特别时机,更因为此事仅为审计部门对"建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抽查"的结果,人们不可能不举一反三,想得更深更广,再次感受到中国金融改革路途中沉重的阴霾。

  在近期以来对中国银行业的关注中,一个焦点就是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的质量。2003年2月20日央行公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经披露,在该行2002年房贷检查所抽查的20901笔共计1468亿元房地产贷款中,违规金额达到总数的近1/4,总额约366亿元。央行发现房地产信贷的违规贷款,主要集中于开发贷款和个人信贷,而审计总署新近公布的对建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的调查又表明,违规房贷极易形成不良资产。例如,汕尾市一位公安局要员从建行广州一家支行经取按揭贷款3793万元,其中3270万元已无法追回,转入个人账户的2576万元全部被提取现金,去向不明。可见问题房贷之堪忧。

  不仅如此,中国房地产投资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现状,本身也包含着巨大风险。日本在经济形势火暴的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放了大量房地产信贷,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大量以土地资源为抵押。土地的升值和银行贷款发放形成了一种正反馈,贷款占GDP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50%左右升至80年代末的近100%。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泡经破裂,土地价格跌去半数,日经225指数跌至历史高点的1/3以下。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或是房地产贷款,迅即变为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历史的教训近在眼前,中国没有理由不承认经济规律的现实。面对当前中国出现局部房地产过热的苗头,央行今年6月13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21号),正是出于对房地产贷款风险判断作出的理性决定。

  当然,银行业的隐忧不止于房地产贷款。6月下旬,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发布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已达到50%,总数在4万亿元以上,占了中国GDP的近半数。这一分析可能过于悲观,但纵使按照目前官方所说不良资产率为25%的口径分析,也和5%左右的国际安全标准相差甚远。特别是中国银行业普遍盈利水平偏低,如果资本充足率远不足8%,贷款损失达到一定的量,必然使银行净资产成为负值。一旦经济发展放缓,坏账造成的压力会逐渐显现,进而形成难以化解的金融危机。有鉴于中国金融业的严峻现实,刚出台的房地产信贷规范办法显然只是着眼于降低风险的外部措施。决策层须痛下决心,加快着眼于治本的重大改革。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曾出台了诸多金融改革举措,其中值得称道者,包括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大批呆坏账,关闭数以千计的无效率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投入巨资为商业银行建立新的计算机系统,等等。但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改革,却一直裹足不前。长时间徘徊之后,金融业高层人士中还出现一种误解,似乎商业银行的改革就是上市,改革时间表即为上市时间表;没有上市预期,就无法拿起银行重组的手术刀。事实上,上市虽然对银行改革有推进作用,但两者不能经等号。作为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本融资的举措,上市不可避免地具有权宜性目标,未必能够比较彻底地同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根本制度性问题。在今年5月底发生中银香港CEO刘金宝突然去职事件后,国内外业界对此已有共识。现在已经到了调整改革方略的关键时刻。

  观察家在目睹中国金融业当前的疾患时,很容易想到日本。至2003年,日本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的第12个年头,其金融危机在继续深化。在日本,政府长期插手金融市场,一方面让整个银行业"救助"濒临破产的企业和行业,一方面让资不抵债的"鬼魂银行"继续在市场上与健康银行竞争,各种短视的举措避免了眼前的震荡,金融改革却一再缓行,终使治理危机的成本越来越高。其结果是使纳税人承担了巨大损失,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中国和日本很不相同,但日本教训中清晰地映现出中国的影子。如果不愿走上覆辙,应当从今天开始加速金融改革,无论改革的过程多么令人痛苦。

  -2003年第1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114.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金融经济--关心民生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1)

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第三讲:金融经济--关心民生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  家事国事经济事,事事关心  二元经济   【点睛】必须有两个轮子才能算得上自行车,一个控制方向,一个提供动力。  【释义】二元经济

第11节:‘去杠杆‘背后透视美国的控制力(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根据现在的情况判断,美国的初步目标基本达到了。随后数个季度是美元债发售的高峰期。如果债券发售顺利的话,市场流动性将逐步恢复。  但金融市场企稳并不意味着危机结束的开始,只能理解

前言 第4节:金融突围 前言(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意味着从学界到政策决策层无时无刻不处于激烈的观点交锋之中。  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笔者有幸经历着这个时代,并融入到经济巨变的大潮之中。危机最炙热的一段时

年终总结前言 第3节:金融突围 前言(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前言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把经济学作品划分为三类:一为希腊书简式(Greek-letter);二为动态报道式(up-and-down);三为飞机场读物式(airport)。  所谓希腊书简式是学

序言怎么写 第2节:金融突围 序言(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无论在金融还是宏观经济的论述中,刘煜辉一直在强调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他认为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告别旧时代和旧模式,探索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才是长远的良

声明:《第11节:金融改革不容迟疑》为网友煙驅菰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