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全球代工王传奇(三)



 再说资金。当时台湾大部分的资金都被大企业及大财团用走了,几乎轮不到中小企业。“20年前我把公司设在台北土城,就是因为土城有一间看守所,是台湾专门关经济犯的地方。要有一天我因支票无法兑现被关了,我老婆还很方便来看我,报告我公司状况,让公司继续营运!”这是郭台铭最常讲的笑话,却透露了几分台湾小企业为了求生存、调度资金的辛酸。

 郭台铭:全球代工王传奇(三)
  再说人才。“优秀的一流人才都想到大公司去上班,谁愿意屈就一家小公司呢!”郭台铭一语道尽白手起家的困难,有钱都还不一定找得到好人才,这也让郭台铭什么都要学,而许多早期海外企业经理人对郭台铭的好学印象相当深刻,“他很想知道我们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常常一问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种锤炼下造就的创业家韧性,令日后外界看见的郭台铭多了一些“草莽味、枭雄味”。他发现台湾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变成“三头六臂”,除了要看工厂、跑业务之外,也同时要精通财经金融等外在环境知识;为了做进出口贸易,也要非常了解政府的相关规定。忙得焦头烂额。他开始问自己,如果只是要赚钱,需要这么辛苦吗?

  支持郭台铭的力量,是看不见的东西。“我刚出社会时,就知道未来自己的签名很重要,所以我苦练自己的英文签名。20年来我的重大契约,都是用相同的英文签名完成的。”郭台铭的自负和自我期许,正是他为什么这么“辛苦”的原因。他还有一个“三局理论”:“所谓三局,是格局、布局、步局。而格局,就是你一开始心里怎么想。”

  郭台铭一开始怎么想的呢?他从未说过。但今天的人们已经可以想象,几乎从创业开始,他从未放弃的梦想就是“推动鸿海迈向全球成长的格局”。

  下篇:超竞争平台

  全球最低的成本架构

  “看得见的地我全要了!”

  1993年,郭台铭在深圳龙华作投资考察,大手一挥,全场震惊。

  企业策略大师波特曾指出:“所有的策略,都必须有完整的配套,即和外界、和内部组织、和竞争对手相对应的一连串完整配套。”

 对鸿海来说,它最大的策略就是“要建立最强的制造基地,打造长久生存能力”;而这个最重要的配套,就是进军大陆。

  1980年代末期,台湾基本工资已超过每月台币1万元,而大陆的工人则是平均每月折合台币2200元。在台湾由于经济起飞,土地价格节节上扬;反观当时的大陆土地广大,要多少有多少,就怕没人利用。各地方政府为积极招商,除了提供服务,为厂商铺路整地,优惠政策从“二免三减半”到“五免五减半”等。

  他还有一个“全局理论”:“只要是制造业,就无法不思考人力及土地的成本。”郭台铭很早就思考到制造业的本质,“企业的发展,不外是对土地、人才、信息和资金的利用。”1988年,鸿海成立14年后,已是略有基础,营业额突破10亿元的企业。这一年鸿海的深圳厂开幕,成为当年少数突破两岸政治风险,正式进军大陆的台商之一。

  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郭台铭在大陆加速布局,将深圳厂房扩大到1400亩,员工增加至4万名,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组装基地;同时在江苏昆山投资建厂,员工4万人,成为鸿海关键零组件的大本营。

  郭台铭自信地说:“大陆,未来将是我们制造技术的实验战场,在那里,我们要挑战制造、销售的最高境界。”而最高境界的其中核心一环,就正如竞争对手所说:鸿海把生产效率放在了“对的地方”及“对的时间”,“打造了全球代工产业中最低的成本架构。”

  在鸿海崛起的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把“无往不胜剑”:景气不错之际,是大幅获利的开路武器;景气不佳时,是逐退对手的终极武器。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鸿海的做法绝不仅仅是“进军大陆”四个字这么简单。

  鸿海对于成本的定义,包括了“策略成本”和“非策略性成本”。所谓“策略成本”,包括为了争取客户,仍旧生产一些没有利润的产品,或是一些必要的公关开销,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失礼,让客户留下不舒服印象。

 而组织要努力降低的,就是“非策略性成本”,也就是没有理由的浪费。比如为了一味追求设备使用率,反而造成让机台白白切割空气、空耗电力。又比如决策错误的成本;再比如“时间成本”等。

  不过鸿海控制成本最核心的秘密,用郭台铭的话说,是“降低成本体系化”。

  在实际方法上,鸿海是把整个流程环节拆开来看,分成了“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两大项,这两大项又再重新细切,如“产品成本”里,又分割成七项因素:“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测试成本”、“包装运输成本”、“质量成本”、“库存”、“固定资产”等。每一个项目里都有一个分控制系统。

  比如在工管方面,从进货的精准度、设备设计的精准度等,加上现场的“广告牌管理”,及引入“六标准差”、每日报表解读等,都充分体现了全系统成本控制的理念与文化。

  这么多步骤、这么多系统,鸿海似乎已把制造成本控制提升到一种艺术的境界。“鸿海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不在于先行开发市场,而在于效率和成本,”花旗美邦银行曾这样分析鸿海竞争力,“在市场上让别人先冲,等到科技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及市场规模够大之后,鸿海就举着价格大旗毫不留情地大举进军。”

  在这种全系统“控制成本”的文化之下,鸿海各事业部喊出了“赤字接单,黑字出货”的目标。所谓“赤字接单”,就是用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下订单,但是经由“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努力,压缩节省成本,用充满竞争力的价格顺利交货给客户,同时自己也能获利,达到“黑字出货”。

  事实上,当鸿海几乎每一个主打产品都在“赤字接单,黑字出货”时,它的价格优势就成了全球业界战无不胜的必杀技。

  产业垂直整合

  在严酷的环境中,鸿海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成为了一家“骁勇善战”的公司——

  1997年,鸿海从韩国LG集团手上抢下了苹果电脑的订单;

 1999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349.html

更多阅读

郭台铭:人才多是在四川投资重要原因

郭台铭:     四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重建效率,众志成城,再建家园,举世动容。如果将这种精神和效率移植到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上,我们必能不负众望,在资讯产业的制造、研发、服务等领域中,再写西部新篇。      历时

全境封锁搅局者 郭台铭:目标直指苏宁和国美 斥资“搅局”3C

 近日,台湾鸿海集团发布公告,宣布“预计两至三年内在大陆打造一万家以上的3C及家电渠道连锁店”,目标直指苏宁和国美。对此,业内人士评价不一。传统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则对记者表示:“我们欢迎竞争对手。”   鸿海集团

将信将疑的意思 郭台铭:鸿海要涨工资 员工将信将疑

 鸿海精密公司董事长郭台铭昨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松口:“12月份将要调薪了。”这是继台积电、联电之后,第三家科技大厂宣布调薪、加发奖金,这显示电子产业从上游到下游营运真的复苏了。   全球电子代工龙头鸿海精密,全球高达60多万名员

富士康郭台铭:全球“代工之王”的管理圣经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几乎是在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  代工iPod、摩托罗拉手机、索尼PSP、诺基亚手机、戴尔电脑……在中国企业面临转

声明:《郭台铭:全球代工王传奇(三)》为网友夏漠秋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