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霖:买来个石油帝国?(四)



    然而,出于信守合约的精神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三个印尼商人最后还是与SPC完成了收购。可能是上帝注定要跟陈久霖把这个“玩笑”开下去吧,在刚刚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陈旋即再遭重创。

    这一刻对陈久霖来说,最恰当的形容莫过于那句中国老话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新加坡美丽的林阴大道,眼前新达城的繁荣景象,以及脚下那个华人建造的巨大的“财富之泉”,全都在他眼前黯然失色。

    “男儿有泪不轻淌,并非内心无感伤。花团锦簇虽荣耀,得来全赖汗湿裳。”这首七绝,是陈久霖写自己的。

    在那个阶段,陈久霖说,“有时,我半夜爬起来读《易经》,希望可以从《易经》里面中找到一点平衡”。当SPC股权的收购似乎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陈久霖在一天的早上4点钟爬起来看《易经》时,忽然读到一个“习坎卦”,研究了40分钟以后,陈在凌晨4点40分,把他的“研究成果”变成了一首五绝—《周易》设“习坎”,喻指处事难。重险而胜往,离“坎”是平川。然后用手机发给同事,鼓舞自己的同时,也兼作鼓舞士气。

    陈久霖坚信,横在他眼前的正是这样一道“坎”,所有这些磨难、曲折,不过是在让他不断地通过“习坎”而超越,他决心“不放弃”。

    在这次长达2年的收购中,陈久霖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上所有他能动用的几乎所有力量,但直到2004年5月底,事情还依然没有任何转机。无数次暗夜里,陈久霖回想自己这两年来为了这个收购所采取的种种“非常”措施,只好苦笑自嘲。

  柳暗花明

    尽管印尼木材商履行了和SPC的合约,但陈久霖下的功夫也并没有白费。在“说服”过程中,陈久霖曾不辞辛苦地亲自带着木材商南下北上,到北京、到上海去看中国航油母公司的油库,当时对方虽然不解其意,但亲眼目睹了中国航油的“实体”,还是使他渐渐地对陈久霖和中国航油增加了不少信任度,这给随后开始的实质性接触和步步深入的谈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经过近半年的前后游说、谈判、磋商,2004年6月26日,中国航油和印尼木材商人的私人公司Satya Capital Limited终于签署了一个框架性协议,对方答应出售手中的绝大部分SPC股权给中国航油,同时保留一部分,以继续获利。梦寐以求的8800万股,终于重新对陈久霖露出笑脸,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但现在的陈久霖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惊弓之鸟”,那么多次触到希望的边缘又转瞬陷于绝望的经历,让他不敢轻易相信成功。不到最后一刻,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煮熟的鸭子会飞,到嘴的肥肉自己长了腿会走,一切要等到协议最后签署的时刻才能放下心来。

    2004年8月17日,中国航油一方与印尼木材商一方,再次坐到谈判桌前。最后的谈判几度出现变故,印尼木材商不断希望追加条款,陈久霖则一直坚守阵地—2年的时间,跨越几万公里的辗转鏖战,以及大把付出的心血和金钱,完全可能在短短几秒中化为乌有。半夜,压抑不住怒火加悲愤的陈几乎拍案而起,把吓坏了的同事和印尼木材商抛在身后,独自一人走上深夜的新加坡街头去散步。他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坏透了,心里一直在想,“自己受这许多窝囊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陈久霖还是回到了谈判桌上,惟一的让步是同意在最后生效的协议上附加上一个新的条款—协议生效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要确保在陈久霖先生被调离公司的前6个月,通知股权出让方。李姓印尼木材商人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前对陈久霖说:“陈先生,从此以后,我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交到你手上了。”他说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中国航油的股价上涨,他所持有的中国航油2.08亿新元股票凭单就会得利,反之,也可能颗粒无收。而他把宝押在了陈的身上。

    上帝关上一道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8月18日凌晨,这扇上帝之窗终于为陈久霖和中国航油开启了。不管怎样,在这个要命的早晨,陈久霖和中国航油终于没有让人看了笑话,在脊梁骨深处的寒意尚未散尽的时候,他们又站到了自己的历史的另一个巅峰。

  成熟的苹果

 陈久霖:买来个石油帝国?(四)

    2004年8月18日,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的小会议厅。中国航油3年的“老员工”、发言人John Casy,在为自己的老板陈久霖的到来,做着必要的准备。

    此时,陈久霖正在楼下的会议大厅里,怀揣着他的就职演说草稿(上台前,他对记者说,万一选不上,这演说词就不用掏出来了),在中国派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及200余位中资企业代表的注视下,接过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第四任会长的接力棒,其背后深色的幕布,衬托出他成功“捕获猎物”后的猎人般闪闪发亮的眼睛。

  事实上,能够使陈久霖的眼睛放出异样光芒的时刻,将在30分钟后,那时,他的舞台将从中资企业大会的现场,转移到John Casy目前所在的位置,届时,新加坡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新闻媒体将集聚于此,在新加坡股市已经关门休市以后,从陈久霖嘴里获悉一项足以影响2只重要股票走势的“消息”—这天早上,消息灵通的路透社发布了一条只有几十个字的简讯,称“中国航油将要宣布一项重要的并购”。早餐后陈久霖刚刚为这个“重要的并购”签署了最后协议不久,即收到路透社记者的电话,要求透露一点消息“以满足路透社用户的好奇心”,陈压抑住兴奋的心情,严格地按照律师给他的时间要求回答说:请在今天下午5点30分,前来项目介绍会现场获取有关消息。

  陈久霖入场了。七八只各电视频道的各色话筒抢上去。其自信而乐观的笑容被摄影师的镜头及时记录,并在次日成为新加坡乃至香港各大报章“MONEY”版的头条新闻。

  在发布会上,他对新加坡著名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的记者说:我们摘到了我们想要的苹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706.html

更多阅读

中航油 陈久霖 再议“陈久霖”

 陈久霖虽然有过错,但他更可能是国有企业境外上市过程中制度转型的牺牲品,是特定情境导致了陈久霖曾经历的“灭顶之灾”   中远(集团)总公司外事公关室经理  荆天  陈久霖,一个被记入历史屈辱册的名字,以至于名字的主人,如今已改称

中航油 陈久霖 【网文】“陈久霖欲投身互联网”等一组

 陈久霖欲投身互联网  本刊记者 杨婧(2009年11月23日)  11月18日,《中国企业家》独家获悉,昔日的航油大王陈久霖可能在互联网行业一展身手。他提出大概的设想是,创办一个服务于发展中企业的网站,通过网站与众多企业相联结,利用网络

陈久霖:曾经的拉撒路乞丐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国际扩展”,答案似乎显而易见。许多银行在其国内市场取得成功,逐渐发展壮大,它们因此认为境外扩展业务同样也能取得成功。这是错误的想法!:《中国企业家》2009年6月上杂志刊登的“陈久霖:未能等到的并购”一文,

金融首富刘永好:建构新农业帝国(四)

《东企》:留下来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刘永好:第一,有专业有学历有知识,第二,能认同企业集团的文化,第三,能够扎根基层,认同企业的体系,能吃苦、拼搏。另一个方面,我们去年搞了一个管理研修生培训,定点招聘一些优秀的学生领袖,实际上清华、北大、

声明:《陈久霖:买来个石油帝国?(四)》为网友淡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