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杂碎时代的狂欢者(一)



  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无疑,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复杂难辨的时代,市场经济的颠覆性力量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有一个人对这个时代下了一个有意思的定义——“杂碎”时代。这个人叫潘石屹。

  潘石屹,被媒体称为与中国市场一同生长的地产商人,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他的房子和他的主张引领时尚人士的追随,他的“娱乐化”方式不时被人们谈论评价。

  潘石屹宣称:他的产品(SOHO尚都)就建于当下人们生活的“杂碎”时代。而潘石屹,无疑是一个“杂碎”时代的狂欢者。

  “那一年代”

  潘石屹,外号“老潘”,京城地产界里出了名的规矩商人,也是出了名的不甘寂寞的商界人物。无论是大小地产峰会,还是娱乐、慈善活动都能见到老潘的黑边眼镜与笑起来咧得比较大的嘴巴。

  1987年,年轻的潘石屹义无反顾地跳入市场经济的大海,近20年后,他成了媒体和公众追逐的成功水手。就此他也被媒体炒得滚瓜烂熟。

  “老潘虽然不是地产商中最有钱的,他的公司规模也不是最大的,但他和他SOHO现代城却是最吸引眼球的。”

  老潘的积极面孔有目共睹,该拿的国际建筑奖,拿了;政府该奖励的纳税冠军,当了;拍部电影过过演员的瘾,成了。也许竞争对手心里不服气,也许是媒体在较劲,总之,“出名是要付出代价的”,有关老潘的“负面”报道也就接踵而来了。

  2005新年伊始,“负面”报道直面轰向了老潘,一家媒体报道的矛头指向老潘引以为自豪的产品——建外SOHO。该报道引经据典地历数了建外SOHO的种种劣势,指出老潘向投资客吹了个大泡泡,有坑害投资客之嫌。

  在此之前,老潘的一个内部员工曾对媒体说:为了让建外SOHO看上去热闹些,老潘曾专门发放给员工很多的餐票,员工可以带家人、朋友到那里免费用餐,一段时间内大楼的“客流量”剧增。

  “建外SOHO没有问题,销售和出租情况一直很好,数字可以说明,到目前也没有一家投资商撤离,”老潘对此反驳得斩钉截铁,他认为,投资经营的好坏要看投资者的能力,这与建外SOHO并无关系,再者目前建外SOHO装修还没完全竣工投入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老潘认为该媒体的报道是“无中生有”。“报道在刊出前发过几条短信告知有负面报道,”老潘笑着说。这算是先礼后兵,先兵后礼老潘也碰到过,他又提起了1998年的事。

  1998年北京某财经类报纸刚成立时,一篇历数“老潘蒙人”的负面报道跃然纸上,更有趣的是该报纸宣传方式很特别,可以用名片换报纸,当时老潘也换了一张。这种做法,老潘戏称“杀熟”,该媒体的头是老潘的朋友,尽管是朋友却事前并无通气。对这种“杀熟”,老潘觉得没什么好商量的,电话里“质问”一番也就了事。但当时他对“子虚乌有”的事情是骂过娘的,但现在想起来就像是讲别人挨整的笑话。

  诚然,笑话开大了也是件可怕的事,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胆战心惊。若有人要问,上个世纪发生在地产圈内最轰动的事件是什么? 老潘遭遇到的“挖人事件”应该算是其一。

  老潘现代城销售人员集体被挖走,这可是前所未闻的事,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老潘虽然是商场的老将,但当时他以为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四处奔波讨告,还亲自撰写了事情的始末,以广告的形式发到了几家媒体上。老潘的媒体反攻奏效了,他得到了同情和关注,一场危机公关平息了。

 “商场如战场,有利益就有竞争。”老潘双臂交叉微微向后仰头意味深长地说着,“竞争是件好事,而对于那些用不正当手段的竞争很‘低级’。”老潘坦言,从媒体中看到的“整人”事件不算什么,还有一些外界所不知道的,他也不愿意去讲述。

 潘石屹:杂碎时代的狂欢者(一)

  关于建外SOHO的负面报道不久后就没了下文,老潘认为:“置之不理”自然会悄无声息了。看来这次他似乎又要赢了。

  我就是CI

  应对危机,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公关系统,老潘的这个系统并非我们通常所想的有若干媒体精英安插在内就可以风平浪静了,而是一种公关意识的巧妙运用。

  老潘公司的一个前员工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老潘知道媒体需要什么,知道应该向媒体透露到什么程度。尽管激动时也是忘记自己说过哪些过激的话,但专门有负责媒体工作的下属来收拾。

  老潘公司推广部的负责人认为,老潘对媒体从来不拒绝,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也会给予回答。

  对于公关系统,老潘反问,知道CI吗?接着他痛快淋漓地批判了现在企业搞的所谓CI。

  “我就是我们公司的CI,”“给企业设计一个标识或者一个LOGO就能让人记住吗,标识和名片做得再精致也没有用,还是要看产品。”

  老潘是个聪明人,他很懂得市场战略中的差异化策略。虽然大家都在盖房子,但他盖的房子却总是与众不同,这种产品上的差异化还很难和竞争对手拉开很大的距离,于是老潘的CI成了最大的差异。北京环线上老潘巨幅照片,马路边某周刊老潘的广告照片,就连进入现代城的路边也是老潘抱膀微笑的照片,这仅仅是老潘CI的一个小部分。做CD、SONY、HP、IBM、LG等知名公司的代言人,拍广告拍电影,老潘忙得不亦乐乎。

 “娱乐是种心态”

  商人的天职除了单纯地追求高盈利以外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潘石屹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商人和明星,而且都很投入,很精彩。

  有人说做明星是为了帮衬他的房子,也有人说房地产中的地位帮衬他成为明星。但老潘的说法是,为了放松,“娱乐是种心态”。

  “开放的心态是我的性格,”“我喜欢说出来,这个大概与个人性格有关系,”老潘几乎不拒绝媒体的采访,也不避讳在报纸和镜头里频频露面,这种高调的作风与其他地产商迥然不同。

  2004年2月27日,老潘周末网上聊天首次开场,自此,每周五,老潘准时坐镇SOHO小报网,与网友网上畅谈,回答千奇百怪的网友提问,其内容被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第一时间转载。这种“网络”的宣传,老潘也算是地产商中的首创了。

  与网络相配合的就是《SOHO小报》,小报文章经常请一些知名人士撰写文章,文法幽默,观点新锐,外观设计时尚精巧。这些刊物的邮寄对象除了名人,也常常邮寄给“留档”的记者。某财经记者只与老潘交换过一次名片,此后每个月都能准时地收到小报,就这一点他就服了老潘的公关。

  而以“SOHO小报”为编委出版丛书也抢走了很多人眼球,包括《那一年》,其中数十位当红作家文章收藏在内,而《杂碎——关于京城的只言片语》,记录了当下时代的片断。正如洪晃说的:文化人的手边都应该放一本《杂碎》。该书一共选了15个与都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角度,如“小资”、“网络”、“全球化”、“偶像”等等。地产界的同行评价老潘是引领地产文化的人,老潘对媒体的了解和运用不亚于地段。

  媒体与地段几乎是他事业的两个轮子,缺了哪一个也转不起来,而且还要协调地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990.html

更多阅读

潘石屹:捡西瓜的时代已经来了

     银根再不放松会出问题  问:去年第四季度,市场流动性变得有些紧张,那么现在的流动性是不是还很紧张?  潘石屹:确实像你说的,去年11、12月份银根非常紧,2012年1月份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善。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是1.6万亿,2010年1月

潘石屹:地产业面临刮骨疗毒之痛

潘石屹:地产业面临“刮骨疗毒”之痛    Pan Shiyi: Correction of Real Estate Sector    Could Be Extremely Painful    出生于甘肃贫困农村的潘石屹,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却头脑敏捷、身手矫健,在京城乃至全中国房

潘石屹:农村的艰苦环境对个人成长是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雪茄客:潘总,如果征收房产税的话,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潘石屹:物业税和房产税一旦征收,对市场的影响会非常大。社科院有个研究日本经济的学者说,日本征收房产税后,房地产立刻垮了下去,20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再起来,经济也一路下滑。房产税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恒大降价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恒大在全国房地产商中率先降价后,资本市场反应强烈。您曾说目前中国开发商的资金都很充裕,可以撑上一年。恒大此举会使全国范围的降价潮提前引爆吗?   潘石屹:恒大今天开

潘石屹: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新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我认为是重点、精确地打击了大型城市的投资性买房行为,未来市场或许会出现一部分的退房现象,不过,房价依靠这个政策打下去的可能性很小。而此次调控政策带来的近期房价下降的情况可能更多的出现在二三线城

声明:《潘石屹:杂碎时代的狂欢者(一)》为网友馬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