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二)



   问:有这么一个词,就像影子一样和信息传播连在一起,它就是责任。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新浪文本后面都有一句话,就是“本文不代表新浪观点”。看起来,就是在逃避责任。而逃避责任,决不是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应有的姿态。

    陈:自己的观点不一定高于他人,网络新闻多注重传递新闻事实本身,以及全面展示各界观点,而不是刻意强调传递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某条新闻是关于新浪自己的,我们转载了,别人会认为这说明新浪证实了这篇报道的内容。这,说明很多读者、网民还是不太理解门户网站其实只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这时候我们就会在文章末尾加上特别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问:新浪有没有自己的声音?

    陈: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地和网民互动交流。我们往往通过对众多新闻的选择、排列和组合间接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问:今后,新浪会不会推出像我们平面媒体那样的“楚天都市报评论员”文章,出现新浪“时评”?

    陈:门户网站不是救世主,不能居高临下,以“启蒙者”自居。认为“媒体视点高于一般受众”其实是不对的,真正的高手在网民当中。

    时评永远不是网络媒体的主要方向和思路,我们拒绝低水平的深刻。媒体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事实本身准确客观、并尽可能翔实地反映给受众,而不加进去过多自己的东西,不忽略受众的力量。平等、自由是互联网核心吸引力。

   迁就之中有智慧

    问:你个人学历很多,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现在又在读EMBA,是想把自己变成个博学家?

    陈:(笑)有时间,有机会多学一点儿肯定没有坏处。上大学让人接受了一个基本素质培训,学工科使人能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技术至少没有畏惧感;读研究生能学会写论文,还能系统了解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读EMBA能补充些财务、管理知识等等。

    问:美好的东西能够给人一种震撼,除了获得信息之外,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享受。网民的“双重人格”,决定了你们无论选择黑还是白,事实上都在迁就。当恨、丑、黑暗等元素能换取更为疯狂的点击率时,你的选择智慧告诉你,应该坚定不移还是左右为难?

    陈:经常是左右为难。比如说网民的留言,有时候,一个热门新闻底下的评论说实话90%都是污言秽语。如果从我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出发,我会全都给它删掉,但这就会招来更多的咒骂,这时候我们只有折中。

    问:我也常上新浪,觉得你们的专题特别棒。可那些社会新闻,格调似乎不高,有些标题存在有意庸俗的倾向?

    陈:(笑)标题制作是网络媒体永恒的话题。网络媒体不能简简单单地只提供硬新闻,有些新闻是供人消遣的。但消遣决不是庸俗。虽然我今天还在跟编辑们说,一定要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但是一些道德底线的东西我们绝不去突破。

    记录“运动的思想”

    问:1997年台湾痞子蔡,一帖传天下,满世界都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并惊动了海峡两岸的文学青年开始网络码字的热潮。有人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地位日渐式微,归咎于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在你看来,喜耶,悲耶?

    陈:新事物的出现,给传统秩序产生一些冲击,这不一定是件坏事。面对挑战,你不能与时俱进,何以见得你的先进性呢?既然不是先进的,被历史、被时间淘汰,又有什么惋惜的呢?大作家的作品,不照样热卖吗。

    问:时间行走,纸媒留存便成了历史。当“过去”被“现在”更新,一切如流水东去,网络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内心何以丰富?

    陈:新浪的使命就是矢志于记录那种“运动中的思想”。

 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二)

    问:就你个人体会,如何看待网络新闻发展的前景?

    陈:电视将加快和互联网的融合,今后两者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区分;另外宽带时代很快会全面到来,上网模式很可能将以移动终端为主。准确地说,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将根本改变我们传统的上网生活,说起上网,将不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办公桌前,而是随时、随地。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普通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网络中来,网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受众———参与讨论———直接的信息传播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59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2014年预判:从“激烈下沉”到“深度动销”(中)

预判三、经销商互动-----从压库主体到动销先锋   随便打开一个县级经销商库房,至少可以发现三种以上白酒品牌不少于3000件库存;随便与一个地级代理商进行深度交流,其库存通常不少于300万元;随便翻看一个超级大商财务报表,至少有一个

陈宏:从计算机博士到投资银行CEO(三)

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商界在线】:用高收入来吸引人才吗?  【嘉宾陈宏】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年薪都是几百万美金,到我这里来只是一千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太少了。那怎么来吸引这些

声明:《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二)》为网友证明给你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