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网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成长而成长,是网络时代的先锋和见证。如今,每天浏览新浪网页上的新闻,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很难想像,没有新浪,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新浪第一位编辑,陈彤,这位中国网络新闻的拓荒者,有太多的天赋创造。如今,大部分中国网民像呼吸一样视之天然的阅读习惯,如“首页大信息量”和“点击新闻标题打开一个新窗口”等,都始于这位“互联网媒体规则的制定者”。他领导新浪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9·11事件”、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大捷而还,更让新浪新闻从边缘到主流,新浪也成为网络世界的“央视”,和传统强势新闻媒体比肩而立,分庭抗礼。  

    从“网盲”到新浪新闻的掌门人,陈彤的新浪之路,是传奇之路。陈彤这个名字,也是新浪王者之路的先锋和强者之路的见证。当这位“中国网络新闻教父”推出《新浪之道》解语新浪,世所瞩目,有喝彩,也有疑惑;有期待,也有质问。几次相约,4月22-23日,走出中欧管理学院EMBA教室的陈彤,与记者千里连线,坦诚以对,说起他那“运动中的思想”。

    分享经验共发展

    问:听新浪一位高级编辑说,你接内部电话只需半分钟,接外部电话只需一分钟。惜时如金诚好,可对我们的“对话”来说,一分钟的访谈怎么做呀?

    陈:(笑)我对你例外,但你的问题要精练。

    问: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道”是个哲学命题,如何理解你的新书《新浪之道》的“道”?

   陈:“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新浪的成长过程,一个是以新浪新闻为主的网络新闻的操作理念、实践和规范。换句话说是新浪成功之道。

    问:大哲学家老子讲有道的人“心善渊”。意思是说水渊则藏,含而不露;智者如水,胸怀若谷,从不自我炫耀。你把自己的贡献写成书,就像自己给自己发奖状似的。

    陈:(笑)应该说是“给新浪的一个奖状”。新浪的的确确就是中国第一网络媒体,可还有很多人对它认识不全面,我想通过此书,告诉读者认清楚新浪的核心产品———新浪新闻,以及成功的过程、历史和很多有意思的内部故事和事件。

    问:我们如何相信,你是不是真的说出了新浪的成功秘密?

    陈:你看了书就知道。《新浪之道》透露了新浪内部运营的大量缜密细节,如书中全文刊登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站技术报告”,那其实是一个高端机密的东西,我已经在冒着泄密的危险了。

    问:《新浪之道》关注者众,作为新浪网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出书是否有慷新浪之慨,饱自己私囊的意思?

    陈:(大笑)这个问题没想过。我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够被更多的人共享、完善,促进网络媒体的发展。

    高效编辑谱妙曲

 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一)

    问:短短十来年时间,新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被誉为网络世界的“中央电视台”。在你眼中,它成长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陈:采编人员的执着、高效、服务做得好,当然也有运气好的因素。

   问:普通老百姓似乎都知道“没有张朝阳就没有搜狐,没有丁磊就没有网易”……新浪网的总编辑在新浪公司是个什么角色?

    陈:千万不要做同样的类比。我是打工的,张朝阳、丁磊都既是创始人又是老板。说俗点,我是新浪网的乐队指挥,或者是一个厨师长,与资本运营没关系。

    问:目前你们新浪网有多少员工?

    陈:内容编辑有300多人。

    问:作为我国主要门户网站,初步检索,新浪网共建设了40多个频道,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海量信息”追求原创几乎是不可能吗?

    陈:网络以速度取胜,最快获取消息更重要。新浪更看重网络新闻的整合能力,而不是刻意追求原创。所以我们只有编辑。一旦有重要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演出等,我们也会派一些编辑前往新闻现场,以网络直播的方式报道,以速度和质量引来关注。

    问:互动、迅速、海量,这是网络最逼人的地方。但24小时直播,你们的员工体力上是否有问题?

    陈:相信全国新闻媒体的员工都一样。

    网站不是救世主

    问: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与受众互动。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决定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制性。因为对象的虚拟化,网民正从信息的阅读者向制造者转变。作为新浪总编辑,你如何把关?

    陈:我们的时政新闻都来自于正规的国家网站,每个岗位都随时监察着网页,可以根据制度、经验,随时做出调整,我就在其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59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2014年预判:从“激烈下沉”到“深度动销”(中)

预判三、经销商互动-----从压库主体到动销先锋   随便打开一个县级经销商库房,至少可以发现三种以上白酒品牌不少于3000件库存;随便与一个地级代理商进行深度交流,其库存通常不少于300万元;随便翻看一个超级大商财务报表,至少有一个

陈宏:从计算机博士到投资银行CEO(三)

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商界在线】:用高收入来吸引人才吗?  【嘉宾陈宏】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年薪都是几百万美金,到我这里来只是一千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太少了。那怎么来吸引这些

声明:《陈彤:从“网盲”到网站掌门人(一)》为网友夜琴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