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总裁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海尔从濒临倒闭到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凝聚着她的贡献;海尔更新管理模式、锻造企业文化、实行国际化战略的新跨越,她又站在了最前头。虽然功勋在身,但杨绵绵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参与者,这就是杨绵绵的品格:平和而执著。

  在她身上,艰苦奋斗的美德、爱岗敬业的忠诚和开拓创新的魄力同时闪光,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位不甘平庸的女性的心灵真实:追求卓越,努力创造人生的最大价值。杨绵绵的故事再一次令人对中国女性的内在能量刮目相看,我们期待出现更多这样的中国新女性,也呼唤社会为她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002年的9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女性健步走上演讲台,全场与会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杨绵绵,海尔集团的总裁,再一次用自己的风采,倾倒了与会者。单单看一下这次会议的名字———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企业成功女性表彰大会———我们就可以掂量出它的分量,而杨绵绵正是戴着“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的桂冠走上演讲台的———当然,类似的演讲台,她已经登上过许多次。我们可以把那些热烈的掌声,看作是对一位杰出女性的喝彩,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对海尔———这一中国企业巨擘的喝彩,我们更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海尔的领头人———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乃至对三万余敬业报国的海尔人的喝彩。在中国的千百万女性中,杨绵绵无疑是一种象征,在中国的女性企业家中,杨绵绵无疑是一种标志,而在海尔的三万余员工中,杨绵绵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符号———那种符号的解释便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一)参与是一种荣耀、一种荣幸。

  只要专心致志咬住自己的目标而且不犹豫、不走神,我看什么都能做好,就像打井一样,打到一半深度可能没有水,这时你转移方向,就可能前功尽弃,而只要你坚持下去、再深挖一下,这口井就能打成。

 ———摘自对杨绵绵的采访手记

  杨绵绵的参与始自1984年,那时,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却由此成了海尔的创始人之一。这一年,曾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当过教师、经历过工厂和机关的杨绵绵,从就职的家电公司任上,踏入了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厂。对当年这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许多青岛人记忆犹新———亏空147万元、连换三任厂长毫无起色、600名职工人心涣散……

  而今天的海尔———创业17年来保持年均78%的高速稳步增长;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是1984年创业时的17000多倍;出口创汇4.2亿美元,在连续两年翻番的基础上同比增长50%;品牌价值评估已达436亿元。据欧洲透视2002年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世界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名,海尔已位居全球第五位。

  那一年,有一个必定要创造一种奇迹的名字,与早期的海尔联系在了一起。那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张瑞敏”———今日海尔首席执行官的名字。如果说,“张瑞敏”这个名字与早期海尔的零距离接触,是中国家电工业乃至民族工业的一大幸事的话,那么,早已落入张瑞敏视野中的另一个名字———杨绵绵,则成为海尔今日辉煌业绩的一种独特铺垫。张首席曾经回忆过他当年的这种选择:当年力邀杨总裁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上班时间买菜、织毛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对今天来说,当年的这种印象也许是朴素和直观的,但也显现着张瑞敏识人、任人的人才观,正是这种看似朴素而实则内涵丰富的“人才观”,奠定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创业史、奋斗史。

  而杨绵绵也曾经这样评价过这种选择:“张首席对务实的人很欣赏,觉得这个人能干实事,就是他所需要的助手,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机遇。”

  当然,和任何一位创造了杰出业绩的女性一样,杨绵绵的参与,是一种以艰苦和艰难为开端的参与。如果说,成功总是垂青那些坚韧不拔者,杨绵绵无疑是其中的一位。这种坚韧不拔来自于一种目标,一种激情,而这种目标和激情的惟一指向就是:铸造一段激动人心的业绩,创造一种从未有过的辉煌。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品格,杨绵绵在海尔17年的创业史中,留下了独特而又不可磨灭的印记。

  1984年,中国经济刚刚开始破冰,在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氛围的大背景下,张瑞敏和早期创业者们率先举起了质量大旗,鲜明地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并将其作为海尔创业时期的最大目标和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前提,而主抓质量工作的杨绵绵,正是这一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和领导者。

  人们还记得1985年发生在海尔的“砸冰箱”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成为海尔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也已进入了众多国际著名商学院的MBA案例库。作为海尔创业史上的一个镜头,杨绵绵无疑是当时的主要导演者之一,她用一把有形的锤子,砸醒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第一次在中国企业的员工中树立起争创一流的观念。

  如果说,在海尔的创业史上,张瑞敏是一个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创新者的话,那么杨绵绵更像一个“布道者”,将张瑞敏的思想传播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她所传播的种种理念———“质量之道”“名牌之道”“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是今日海尔文化的最早雏形。“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等海尔理念,已经为今天的许多经营者所熟知和理解,但在当时要形成这样一种共同的企业理念,要孵化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却要付出一个“布道者”的毅力和耐心。

 海尔总裁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
  那种最初的“布道”,不仅要灌输一种全然不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与今天海尔全然不同的“细节管理”。在创业初期的日日夜夜里,杨绵绵几乎每天都在用眼睛巡视这个企业,巡视着一条条生产线,巡视着每一个岗位,正是那些根本不起眼的小小细节和繁杂的基础质量工作,像堆砌金字塔的数百万块基石,奠定了今日“中国海尔”这一名牌。

  有个“一根头发丝”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这一创业历程。

  一次,杨绵绵在分厂检查质量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她立即召开全体相关人员会议,有的职工说,一根头发丝不会影响冰箱的质量,拿掉就是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杨绵绵斩钉截铁地告诉在场的干部职工:“抓质量就是要连一根头发丝也不放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738.html

更多阅读

海尔总裁杨绵绵:目前无意投资台湾家电厂商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近日在台湾表示,海尔集团是否会到台湾投资,要看机会。  这是杨绵绵在台北出席“第2届两岸4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做上述表述的。杨称,此次到台湾想多了解面板业、电子业和外包服务业等。没有拜访台湾厂商的计划,没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海尔国际化还差一步半

从今年开始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的海尔集团一直是家电行业的焦点,一年多来围绕着海尔集团的并购传言不绝于耳,然而海尔集团对于业界的关注和质疑却一直保持着沉默。(调查揭密:是谁愚弄了散户的群体智商?)   6月7日,本报记者在青岛海尔集

酒厂创业计划书 开着酒厂卖野猪 郭佩海的创业故事(一)

吉林省白山市的郭佩海夫妇在一起过了大半辈子,经营着一个酒作坊,不料2004年为了到底是酿酒还是改养野猪上矛盾重重,一个指东、一个向西。常言说家和万事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这种状态下,这个家庭经济体居然取得了想不到的成效。   200

杨致远资产 关于杨致远的创业故事(一)误打误撞

 杨致远创办雅虎的故事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最老的传奇了。   误打误撞   1968年,杨致远生于台湾,两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是英文和戏剧教授,她带领两个男孩举家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成长环

声明:《海尔总裁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为网友惯性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