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老板张朝阳 搜狐总裁张朝阳印象



   作为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当红小生,张朝阳称得上是春风得意,才俊逸发。

    采访中,我问他和比尔·盖茨、杨致远等这些IT大亨挤在一起,有没有压力,张朝阳以他惯有的成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没有任何压力,只有好处。

    在他看来,《时代》杂志的颁奖,不只是给张朝阳和搜狐的,而且是给予整个中国的IT业。它至少说明十多年来,经过这么多IT人的奋斗,中国的IT业已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采访中接触的张朝阳,离我所想象的或者说从照片上感觉的大不一样。除了他固有的咄咄逼人之外,我发现,他甚至有些羞涩,很爱笑,是一个很专注、不喜欢被打扰的人。

    不知为什么,我们谈话的一开始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质疑和检讨。张朝阳显然不是赞美美国月亮比中国圆的那类人,不然他也不会由衷说出“活在中国自己文化里的中国人多么幸福”这样的话来。

    也许应试教育对他伤害真的是太深了,关于清华对他的影响,他只用了“炼狱”两个字来形容,并且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教育问题是个题外话,但在培养IT所需的这种极富创造性的人才方面,中国传统教育可反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我想到了比尔·盖茨在哈佛、米切尔·戴尔在德克萨斯、杨致远在斯坦福的经历。他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名牌大学的文凭唾手可得之际,辍学从商。彷佛即使是美国那样一种自由的“学院气”,也会损害IT天才们崇尚的创造性的头脑。

    与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我的那位校友,若干年前,在美国为了争得一份奖学金,不惜杀害自己的同学和几名导师,酿造了当时震惊全美的爱荷华中国留学生杀人血案。

   98年我在《南方周末》上又看到一则报道,一位研究生因为分配问题,与某政府机关打了一辈子官司,到四、五十岁了还在打这场没头官司,成了一个半人、半偏执狂的社会怪胎。

    上学时曾听过一个关于读书人的严肃笑话。说有一位清华的女学生,读完了本科,就接着读研究生,读完了硕士读博士,再后来读博士后,等到读完了博士后,就问老师,还有什么可以读的吗?

    老师说,博士后之后就不用读了。这位读书人听了万分失望,顿觉人生无书可读,实在是了无生趣,郁郁之下,就自杀了。

    最后的这个故事恐怕无法考证,但生活中的很多故事却都说明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盲区。所幸我们今天的教育专家也开始大谈素质教育,张朝阳所说的悲剧可能再也不会上演。

    今天的技术社会发展已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每18个月更新一次的速度,我想,不仅是中国的教育乃至美国的教育需要反省,你,我,每一个将来都要在网络社会中生存的人,是不是都应该先拷问拷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关于IT成功学的秘笈,张朝阳给他的清华师弟们传授的是五个字:IT无定则。对于IT的淘金者来说,IT就是冒险家的乐园、造梦者的天堂,也是期待信息“牛仔”们去征服的西部大漠。那里没有规则,仅有的规则也是IT的天才们自己制定的,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被刷新。

    杨致远从白手起家到坐拥9.05亿美元资产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一速度曾令比尔·盖茨瞠目结舌;戴尔销售个人电脑年收入上百万美元时还只是个大二的学生。

    互联网和风险投资和结合,使得亿万富翁生长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洛克菲勒、卡内基、通用汽车几十年、上百年积聚的财富,到了微软那里只用了十几年,等到网景和YAHOO出现时,已缩短为两三年。

  洛克菲勒的致富秘诀,比尔·盖茨可能不屑一顾,比尔·盖茨的规则到了杨致远那里就未免显得有些“老朽”,至于凯恩斯的经济学面对IT的增长也无法自圆其说,更是许多当代经济学家所始料未及。

    张朝阳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内心的成熟,“要想说服别人,先说服自己,要想成功,先做一个自己内心的成功者和勇敢者”。的确,他有一种与他年龄几乎不大相称的成熟和稳重。

    多年在外奔波,张朝阳说自己都快成了“流浪汉”,至今未成家,倒是对中外文化比较很有兴趣。从思辩哲学、刘军宁、中国的启蒙运动到职业企业家,张朝阳海阔天空地跟我们聊起来。关于启蒙运动在中国的命运,张朝阳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自嘲说,他来谈这些题目,“也未免太大了些”。

    在我看来,他对于职业企业家的呼唤,确实是切中时弊。回头看看我们许多企业家,或沽名钓誉、或玩黑道红道、或商而优则仕,最后不但企业玩不转了,自身也难洗清白,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能不令人引以为哀。

    想起在学校时,陈平原教授对于学术和政治关系这一话题的特别关注,用心可谓良苦。文人之于政治一如企业家之于政治,在独善和兼济、切近和疏离之间的纠葛,恐怕也是中国语境里知识分子“扯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之一种吧。

    张朝阳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人,采访中常有人打扰,他就说,我得先出去整理一下怎么说。后来我们的谈话不得不从他紧张忙碌的办公室后来移到了长安大厦喧闹的咖啡厅里。

    谈话中他提的最多的是他的前后的两次融资,这种经历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自己学习去琢磨,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说服别人、如何做企业、如何从跟别人打交道中学会某些东西,甚至于最后才真正了解了互联网是什么。

   书读得多的人都有一种有时甚至挪不动步的惰性:思想大于行动,不用上帝思考,自己就觉得这世界够可笑的了。

    张朝阳认为,对于每一个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做点事情出来,一定得先去做,这也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所领悟到的务实精神的精髓:DO IT YOURSELF。 想好就做,边做边想,做了再想。

    “事情不去做,连它难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一辈子在那里畏难,结果一事无成”,他告诫后来的创业者,一定“要加大单位时间事情发生的频率,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出现”。

    “在没有SAND HILL大道的北京,年青、雄心勃勃、极富冒险精神的张朝阳挟几百万美元,开始了他的寻梦之路。”这是《时代》眼中的张朝阳。

    在中国,IT、高技术和互联网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维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也使得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脱颖而出,这是张朝阳眼中的中国。

    年青、英姿勃发,在寂寞的现实和绚烂的梦想之间,无数象张朝阳这样的寻梦者在一点一滴地图解、实践,这是互联网的造梦年代。

 搜狐老板张朝阳 搜狐总裁张朝阳印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3278.html

更多阅读

张珍印象 追鱼传奇张珍吹的曲子

《张珍老师在2010级山水画初级班课堂上授课》新学期开学近三个月,闲暇时偶尔会有画家张珍老师的影子出现在脑海里.张珍先生是我们吉林省老干部大学2010级山水画初级班的启蒙老师。两年来这个班在他的指导下完成全部既定课程升入中级

搜狐老板张朝阳父亲 联手MSN 张朝阳“再造搜狐”

     在开放的策略下,MSN中国两年里广结合作之盟,120家的中国国内合作伙伴已经接入MSN开放平台。但这一次搜狐与MSN的合作,其深度之深前所未有,甚至有了点“收购”的味道。  两家视频业务的空前整合,能否颠覆当下本就风云变幻的视

创业传奇 俏江南美女老板——“张蓝”创业传奇

俏江南的俏张蓝不喜欢用“女强人”来描述自己。在她眼里,“女强人”给人“高处不胜寒”和冷冰冰的感觉。她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为直觉和突发的灵感以及做事情“太专注”。如果还要加上什么,恐怕就是女人的不功利带来的平和心态。她的办

搜狐总裁张朝阳 搜狐张朝阳做秀比不过年轻人转而讲技术

整个2006年,在做秀方面,张朝阳似乎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其做秀技巧被一个个互联网新军无情赶超。   远的不说,单就这2个月来看,高燃掌舵的狗仔网靠“饶颖日记”迅速崛起,古永锵的优酷网靠“张钰视频”流量猛增,此等“生猛”的炒作手法,显

声明:《搜狐老板张朝阳 搜狐总裁张朝阳印象》为网友孤傲的白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