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面对危机的中国(7)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即使是一场令人战栗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金融格局。美元仍然撑着“一币独大”的局面,欧元仍然没有取代美元的实力,英镑还是被边缘化,人民币也不能担任取代美元的角色。不过,仍有令人欣喜的事态,如美元的霸权主义越来越遭到世界的反感,人民币有了更多崛起的机会,要求改变世界货币体系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劲。

  暴政之下,必有抗争。美元暴政下,终于有人要发声了,而这第一声竟来自中国。

 第13节:面对危机的中国(7)
  2009年4月2日伦敦G20金融峰会召开在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连续发表3篇文章,提出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1944年,凯恩斯提出超主权货币时,响应者寥寥,人们认为那是一个不能实现的货币理想国。2009年,当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时,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周小川对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特别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成为镁光灯的聚焦处。但是,IMF还是美元的天下。在IMF,美国不但拥有17%的投票权,还拥有“一票否决权”。美国直接决定着世界货币组织的决策走向,任何不利于美国的货币政策,都有可能被美国毫不留情地直接拦截。

  美元现在暂时的地位还很牢固,超主权货币一时半会儿还建立不起来,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让人民币逐渐走上国际化,增强人民币的话语权。

  只要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滥发现象,这正是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所在。除了人民币自己,没有谁竭力实现人民币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人民币不谋求自身利益,逐步向国际化和硬通货靠拢,就很难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等到下一次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将遭遇更多的损失。

  嘉宾向松祚:胡锦涛主席提得非常对。他在2009年4月2日G20峰会明确讲两条,第一条就是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有美元、欧元,还有人民币、日元、英镑等其他货币。第二条推进区域货币合作。这点对人民币尤其重要,人民币要走出去,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首先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够维持稳定的增长,比如现在有人乐观地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和美国,如果中国真的有一天超过日本和美国,货币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全球的重要货币;第二个条件是中国的科技能力怎么样?真正创造财富的能力怎么样?这是核心,这是中国长期提的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发展的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继央行先后与6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总额达6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后,2009年4月,上海和广东四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水开始,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人民币开始显现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然而,人民币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3702.html

更多阅读

第28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俄罗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钱,整个国际支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给了它一笔钱。这笔钱拿石油作为抵押,如果没有钱还就用石油来偿还。价格本身还是按国际油价确定,所以表面上看是石油

第27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晓平:我先讲一个故事:丘吉尔最早当英国海军大臣的时候,把英国所有军舰都改成烧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他就胜了,因为德国的军舰是烧煤,煤要先点火,两三天锅炉才能达到温度再出航,所以

第26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0)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我们喝水之前一定要往后看,这种塑料瓶子后面有一个三角,里面有“一二三四”。实际上我们现在喝水用的这种塑料都来自于石油,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一超过70度就会释放有害物质。  我们

第25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9)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二个层面,新加坡这些公司主要不是资源类的公司,它是一个中转公司。比如新加坡有很多油库炼厂,又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我们南海交界的马六甲海峡,很多的码头资源都可以使用,是一个很好的

第24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8)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其次就是非洲。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在那儿经营50多年,非洲是未来很大的希望,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资源,特别是几内亚湾,这个区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石油基地。这里的尼日利亚、安哥拉以及

声明:《第13节:面对危机的中国(7)》为网友人模人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