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启观

  一些日本家族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丰田公司、三井公司等均聘请知名专业人士执掌企业管理大权,且真正做到有职有权。

  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乡镇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在起家时是家庭企业,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五千年来是从家族观念上起源发展的。其中一些家庭企业也能成为百年老店,例如“王麻子剪刀”、“同仁堂药厂”等。

  在海外,英、美、日本也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家庭企业。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家族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当多的家庭企业是短命的。少则2、3年,多则十几年就会垮掉。即使是生存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家族企业,也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厄运,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是为什么?

  俗话说,生存就是道理。家庭企业之所以得以生存,是因为比起其他企业(如国有企业),家庭企业有其固有的优点。首先,家族成员在一、两位“能人”的带领下,携手创业、利益与共、休戚相关,其次,在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刻能艰苦奋斗、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夜以继日地工作,另外,由于事业是自己的,因此能精打细算,因而企业能很快地成长壮大起来。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家庭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不起商业大潮的冲击。家庭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由于家庭、亲属之间成份复杂,加之缺乏健全的制度,容易勾心斗角,甚至导致最后四分五裂。家族企业中的能人,在企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容易居功自傲,紧接着便会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形成一言堂,这样,在企业内部没有任何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绝境。这是由成千上百个案例证明了的。

  为避免或减少这些家族企业悲剧的发生,目前社会上已经有了共识,简而言之就是要进行“第二次创业”。所谓第二次创业,详细说起来,要写一本大厚书。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

  一、引入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创业管理: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二、引入人才―――家族之外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不少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不进行第二次创业,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继续发展了。因此,他们把在原来的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成当务之急,而其核心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值得推荐的做法是,家族成员只进董事会,公司的运作管理交由专业人士去做,即引入人才。在这方面,一些日本的家族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丰田公司、三井公司等均聘请知名专业人士执掌企业管理大权,且真正做到有职有权,大多数中、下层管理职位也外聘专业人士担任,所以一些日本老牌家族企业中老少三代人都为同一家公司打工。这些员工早已视企业为自己的家,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演变。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要克服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再难有突破的瓶颈,必须痛下决心,任人绝不唯亲,踏踏实实走上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5001.html

更多阅读

创业板:从造富到抽血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一声锣响之后,交易大厅中央的屏幕数字开始跳动,大厅内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的身价立即暴增数十倍、上百倍!欢呼声、掌声久久不息……  这一幕在2009年的10月30日、11月1日多次上演。仅在2009年的10月30日

人力资源管理:从“控制人”到“分解事”

    发表于《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12期。    1954年,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这位管理学巨匠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概念所不能表达的意思。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

人力资源管理:从“控制人”到“协调事”

2010年岁末,盘点中国年度经济大事,不禁令人感到一丝隐忧。富士康“跳楼门”、“宋山木事件”、“广本集体罢工”等触目惊心的事件,再次凸显了“中国式管理的困境”。今天,当国内制造业在“刀片式利润”中步履维艰,当产业升级与转型已经

张果喜的创业故事:从普通农民到亿万富翁

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用张果喜的名字命名。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张果喜演绎了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时代弄潮儿的人生传奇。    1973年,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农具修造社行将倒闭时,年仅19岁的农村学徒工张果喜大喊一声:“

创业传奇:从“油贩”到“大款”

  从“油贩”到“大款”的创业传奇     两年前,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就能看到梁泽宇踩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四处兜售花生油。街坊们对他早已熟识,一听到他的吆喝,便团团围过来,跟他攀谈和买油。两桶油,一桶20升,按15元/升算,梁泽

声明:《创业管理: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为网友不做替代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