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情感‘雷区‘(2)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的威廉·詹姆斯,以及丹麦病理学家蓝克,曾针对这种心理倾向作过研究,他们把研究出的学说称为"詹姆斯-蓝克理论"。他们发现情绪与身体的关系,并非过去我们所想的,先产生情绪,然后才由身体表露出来,而是先对事实产生知觉,然后引起身体变化,最后才是情绪的表现。若按照这种说法,人

  并非因伤心而哭泣,因害怕而逃避,而是因哭泣才伤心,因逃避才害怕。

  虽然这种说法受到某些反驳与批评,但它确有其真实的一面。至少,在我们生活中就有类似的经验,一开始哭就会越来越伤心,一笑就笑个不停。看恐怖的事物时,若动了逃走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害怕。人都有这种倾向,当悲伤、喜悦、恐惧等情感产生,若有哭泣、笑、逃避等表现时,则感情性行为会更强烈。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们有意地去产生某种情感表现或感情性行为,就可以利用感情本身所产生的变化。正如你有意使态度积极,再

  配合雄壮活泼的歌曲、昂扬的步伐,原来低沉的心情也会高昂起来。这是从行动方面影响心理的方法,有助于个人的精神管理。这项心理法则,不仅可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可实际应用于其他方面,可以说是很有效的心理分析方法。

  4.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时,其实是自己对对方有好感

 第35节:情感‘雷区‘(2)
  当心理医生与精神方面有困扰的人面谈时,若想使其接受辅导,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向你打开心扉。如果询问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不适当,很可能使对方与你的隔阂越来越深。因而,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就很懂得利用使对方以为你对他有好感的语言,渐进地接触对方,使他慢慢打开心扉。说起来,人的心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只要知道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本来不太愿意说出的话,也会一五一十地照实吐露。只要让对方说出心里的烦恼,就能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投射机制"的应用。

  所谓"投射",是指自己在无意识中,对对方持有某种想法,而认为对方也同样持有这种想法的心理机制。投射的形态有很多种,憎恨小孩的继母即是最好的例子,她会以为小孩也一定憎恨她。因此,自己的想法,往往可改变对方的看法。对自己工作能力很有自信的员工,会认为上司对他的评价必然很高。当然,有时事实与我们所期待的相反,但至少在人际关系上,如果你认为对方对你有好感,自然也会对对方态度缓和;如果你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对方也必然亲切地待你,这是不变的心理法则。

  某次,一个国外知名的热门演唱团到日本表演,多湖辉先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观众席上某个固定的方向,观众会发出兴奋的喊叫,有的人甚至为之昏倒。而这狂热的波浪与该演唱团的视线有极大的关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249.html

更多阅读

第49节:行为‘雷区‘(2)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为什么人们对于偶尔听来的情报,比直接得到的情报更易相信,而且会再传给他人?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直接得到的情报,都隐藏着某种意图与动机,因而听者心存戒备。而对于偶然中无意听到的消息,却容易

第43节:态度‘雷区‘(2)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利用权威的说服,固然可获得暂时的效果,但不具持续性。我们常听有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小孩子不再听从父母的话,是因看电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其实,他们在抱怨之前,应检讨自己是否具有说服  小

第38节:情感‘雷区‘(5)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对一个团体来说,最危险的事莫过于所有成员具有相同的思考方向,如此一来,很可能会以团体的意志决定事情,而使得非理性的意见获胜,这也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尔温·强尼斯所说的团体思考症状

第37节:情感‘雷区‘(4)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当我们眼前的欲求被满足时,往往容易忘记更大的欲求,或忽略原有的目的。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紧张与松懈,只要一部分的紧张解除了,其他部分的紧张就会减轻。我们可充分应用

第36节:情感‘雷区‘(3)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当演唱者的视线投向哪一方时,哪一方的观众就变得非常激动,发出尖叫声,甚至昏过去。  这即是"投影"效果的表现,当自己梦中情人的视线一转动,我们往往就认为对方在注视着我们而兴奋不已。 

声明:《第35节:情感‘雷区‘(2)》为网友冰雪之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