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创业 华谊兄弟误入影视创业



  华谊兄弟,称其为首批创业板企业中的“超级明星”,中国影视制作业的“航母”,恐怕没人会反对。

  且不说网上网下高达1928.61亿元的冻资金额、163倍的超额认购,仅看华谊兄弟《招股说明书》中的股东名录,就恍如在看今年大片《风声》的主创人员名单——星光闪耀。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大银幕背后的华谊兄弟一直在把玩着资本魔方:海外票房分成、植入式广告、金融融资、重组、上市……在这些领域中,华谊兄弟几乎都是国内影视企业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这一切的开始,得从华谊兄弟“大当家”王中军(《招股说明书》中为“王忠军”)说起。

  广告起家

  时间倒回到1989年,那时的王中军没有一点风光。那一年,他到美国留学,自我感觉就是一个“废物”。学习之余,他拼命打工,工作主要是送外卖。

  “在美国呆了5年,真是什么苦都尝遍了。”“送外卖时,有时一天工作16个小时。回到家必须先休息半个小时,才有气力去洗澡。那时,5美元以上的鞋没买过,衣服经常穿一周才换一次。”

  由于勤奋,王中军最多一天能挣到100美元。5年后,怀揣着积攒的10万美元,王中军回到北京,开始进军广告业。

  与很多创业企业一样,起步阶段的华谊经营很艰难。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各国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每个广告很便宜,只有1000元~2000元。王中军算了算自己的10万美元,即使不赚钱,至少也可以维持半年的时间。

  得益于在美国的经历,王中军很快发现,国内银行并没有采用统一的标识,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为例,当时其在全国各地机构的标识五花八门。

  于是,王中军开始尝试说服中国银行统一标识,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管理。“这是非常简单的方式,其实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中国没有。这不是我创新的,而是我学别人的方式。”

  中国银行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华谊接下了中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全部采用红标黑字白底的标识。中行这一单,使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CI(企业形象设计)这个领域里名利双收。

  后来,华谊先后接下国家电力、中国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华夏卡等标准化规范项目。3年后,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误入”影视

  依靠广告起家的华谊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第二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投资拍摄了《心理诊所》,这部戏为王中军净赚400多万元,收益率达90%以上,彻底点燃了他的影视激情。

  随后,王中军将眼光投向了投资模式更大的电影。2000年12月19日,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一起融资5000万元创办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4年下来,业内已把华谊兄弟称为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在当时进口大片一统国内票房,国产片普遍萧条的时代,华谊兄弟投资的20部电影中,却绝大部分实现盈利,只有2~3部亏损,2部收支持平。

  大制作、大手笔加上影视大腕,是王中军主要的投资原则。“300万~400万的投入制作没有吸引力。”

  为配合大制作,华谊兄弟大力揽进“明星制作人”。华谊兄弟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公司先后通过换股方式收购了冯小刚电影工作室和张纪中影视制作公司,并且允许大腕导演、制片人控股,把影视界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制片人如冯小刚、张纪中等笼络到旗下,并采用独立制片人制由各“大腕”独立运作。

  在大制作背后,华谊兄弟也在尝试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以及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华谊兄弟将严格的财务制度引入了制片资金的管理中,甚至具体到餐费、油费等制片预算细节,并且引入了审计、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投资方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王中军对制片计划的要求细到了每一分钱,是圈子里典型的"抠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王中军并不在乎这样的评价,“中国电影总是出现超支现象,问题就是出在细节上面。”

  在电影拍摄中,华谊兄弟也注重以少量投资撬动大片制作,减少拍片时的自有资金投入,加快资金周转率,以分散影片的票房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华谊兄弟开拓了版权预售领域,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获得收入,并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就争取到5000万元无抵押贷款。

  2006年,“电影大腕”华谊兄弟,再次回到电视剧市场开拓新的“疆土”。从2008年到2009年,华谊兄弟电视剧的市场份额在稳步上升。今年8月25日,赴创业板上市前夕的王中军公布了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的最新战略——追求质量先导之下的数量增长,把电视剧的生产做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目标定为年产千集。

  对此,有分析师指出:“华谊兄弟一直筹谋上市,但想上市光靠电影不行,电视剧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

  王中军说,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一直以来,他有意识地搭建着自己的华谊兄弟体系:华谊兄弟广告、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基本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一套完整的体系。

  玩转资本

  华谊兄弟业务地图的不断扩张,也让王中军不得不考虑资本层面的运作。

  “我们一直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私募、转让股权、议价转股各种方式都可以,这是势在必行的。一个公司继续往前走,总需要资本量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王中军表示,并非是创业板的推出,才使得华谊兄弟有上市的想法,以大制作、大投入为商业模式运作的华谊兄弟自然会考虑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华谊兄弟的资金来源极为有限,除了股东投资和自有流转资金之外,版权质押贷款是其融资的重要渠道。

  2008年5月14日,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这是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也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

  此后,华谊兄弟2008年的14部电视剧以及2009年的4部电影都是靠版权质押融得资金。

  不过,华谊兄弟副总裁、董事局秘书胡明透露了3年前用影片《集结号》进行第一笔质押贷款洽谈时的艰辛:银行往往只能提供最多50%的所需资金,并要求企业自有资金先行到位。

  胡明表示,中国的创业板效仿美国的纳斯达克,是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华谊兄弟选择创业板,一是因为电影行业高成长的行业特征,二是出于对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估。

  按《招股说明书》的安排,华谊兄弟拟发行42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68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数额为6.2亿元,将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如此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超出预计募集资金数额,公司将把超额部分资金用于影院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3亿元。

  胡明表示,1.3亿超募的资金将用于以租赁方式筹建6家影院,直接弥补公司产业链条缺失的短板。且用租赁的方式,还可以启动华谊更大的布局——主题乐园。

 华谊兄弟创业 华谊兄弟误入影视创业

  “国内娱乐公司今后不仅要在行业内进行市场竞争,未来还要在资本市场上竞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周城雄主任说,“目前,国内民营娱乐公司的规模与国外公司相比差距很大。谁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先一步,拥有资金实力,谁就可以抢占先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599.html

更多阅读

误入豪门:赖上契约妻 误入契约:迷情大亨免费

基本资料误入豪门:赖上契约妻作者: 雪凝烟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屈辱卖身,她成为冷少的豪门囚宠;家族纷争,过去深爱的人竟成为手足之妻;本来无爱,为何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弥足深陷……他,真的能实现诺言,在得到一切后放她离开

误入安利直销 安利直销模式研究

一看了一个帖子《误入安利直销》,自己潜水很久了,但是看了这篇文章,确实有太多的话想说。我的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全部是真实姓名(除我和我的妈妈,还有我的前女友),我们生活在山西太原,我的前女友现在大同。写下这样的流水帐,是想让一些我认识的

声明:《华谊兄弟创业 华谊兄弟误入影视创业》为网友过自己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