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些是沟通的机会 《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 第1章 先射后瞄才是有的放



     工作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一个组织有一个组织的工作氛围,即使借助于互联网而在线工作的虚拟组织,也存在虚拟环境。

   作为工作环境中的一员,如同你在街上看风景,别人在风景里看你一样,你有时候不得不站在环境的角度来说话、做事,也就是站在整体组织的层面来说话、做事。

   不为个人利益,也不为本职工作,而是为整体组织的说话,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很可能次次都是关键对话。

●需要安慰,可说“闲”话

   有些组织里,员工生病或家人遭遇不幸,单位就会派有关领导带队去慰问。假如员工在住院,一群同事来看望,常常会让其他病友羡慕,他也自豪不已。

   在这种场合,带队的领导总会讲一些安慰的话,或许还有一些支持性、承诺性的表态,其沟通目标显然是宽慰病中员工的心情,从心理角度帮助其尽快康复。

   如果你随行,或者你事后去看望该病人,说话的基本原则就是与单位领导和其他先前的同事保持基调一致:同样的安慰、支持和承诺,只有单位所有成员拥有普遍一致的积极态度,病人才会真正宽心。

   类似这样的场合,因为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你说的话可能无关紧要,不一定是你的本意,也不一定会付诸行动,但这样的“闲”话,却有积极的效果,该说就得说。

●需要鼓励,可说“大”话

   面对受到挫折或者承受处罚的员工,同样如此。

   不管你熟不熟悉,同不同意,你和当事人交流的目标也应该与单位领导和其他同事保持基调一致:同样的鼓励,同样的支持。

   这些话有点儿像“大”话,不够真实,不够坦诚,但站在单位整体利益,也包括当事人的长远利益的角度,这样说话的效果比你过于真实的说话效果更好。

情景1-14 他要不要违心支持公司的决定

   高锐出差刚回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来告诉他:上周他出差在外,就没有事先找他商量,公司已经决定将他的助理调到研发部去,加强公司新产品研发力量。

   高锐一听,很是不舒服,对这样的人事调动很不赞同,不愿放人,也就没有与人力资源部经理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高锐像换了个人似的,把助理叫到办公室,高兴地通知他关于工作调整的决定。

   高锐明确表示:这次调动是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是公司领导信任我们部门,看好你,希望你结合营销部的经验参与研发部的工作,促进公司新产品开发得又快又好。

   站在营销部的角度,高锐当然不希望他走,但为了公司整体的利益,营销部很高兴能输出干部。

   站在助理个人发展的角度,这次调整是非常有益的,虽然暂时没有职级职务上的晋升,但实际职责职权大大提升。

   高锐最后特别催促助理下午就去人力资源部门办理调动手续,明天就去研发部报道,营销部这边的工作以后慢慢交接都可以,都是一家人。

   助理感激不尽。公司领导在第二周的办公例会上还特地表扬了高锐的大局观。

   高锐庆幸自己尽管有些怀疑公司领导是否对他个人有意见,才这样“粗暴”调动他的助手,却仍然“违心”说了“大”话,结果换来上下左右的皆大欢喜。

   看得出来,高锐的情商很高。人力资源部经理走后,他认真一想,知道这事背后必有隐情,否则领导不会这样不符常规地调人。

   既然公司已经决定了,他就需要慎重自己的言行了。高锐最后选择“违心”地支持公司的决定,结果皆大欢喜。

   类似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在组织面对风险、面对困境的时候,这时候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说话。因为全体组织成员整体一致的态度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利器。

   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能说则说,而不是能不说则不说。说话的目标就是为了整体关系,一般都会偏向于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组织胜利的信心。

●需要包装,可说“空”话

   在与外部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中,我们作为组织的一员,从组织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出发,就是需要把话说得“空”一点。

   比如,还暂时做不到但的确正在改进中的工作,可以对客户承诺未来做得到。因为当客户真正需要时,我们也真的可以做到了。

   又如,对于企业和人员的介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适度的“空”一点并没有坏处。正面积极的说话,有助于合作的达成,有助于内耗的消除,其最终结果还是企业与客户双方受益。

   总之,在这些环境里说话时,把困难淡化一点,把问题延迟一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促成合作,并非坏事。

●需要行动,可说“假”话

   历史上著名的“望梅止渴”故事,实质上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以促进组织成员整体行动为目的而说话的经典之作。

情景1-15 管理人员不能不懂“望梅止渴”

   丁小白参加市经信委管理干部培训回来后正式就任主管一个月了,从一个人做事到带一队人做事,角色转换之大,还是令丁小白有些吃不消。

   这天,高锐请丁小白吃饭,庆祝她上任“满月”,自然也请来了他们的“高参”陈夕。

   陈夕看着略有倦意的丁小白,知道其中的辛苦:“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不像想象的那么顺畅吧?”

 下面哪些是沟通的机会 《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 第1章 先射后瞄才是有的放
   丁小白点了点头,陈夕却立即转移了话题,要丁小白讲一讲“望梅止渴”的故事。高锐在一旁没有吱声。

   丁小白虽然一时不明就里,但知道陈夕一定又是在想启发她什么,便老老实实地讲起这个成语故事来。

   “那是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士兵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漓,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心里很是着急。照这样下去,不但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而且还会贻误战机,得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快步走出干旱地带。”

   “曹操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只能前行。’”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曹操灵机一动,一夹马肚,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站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士兵们,我知道前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士兵们一听,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出了干旱地带,并按时到达了预定的战场。”

   “完了?”陈夕问道。

   丁小白看看高锐:“我讲错了?”

   “故事本身没错,但对于我们管理者有什么启示呢?”高锐以前也经历过陈夕的类似点拨,所以知道他的意思。

   丁小白尽管已经烂熟于心,但还是顿了一下,才试探着说道:“不就是说可以利用心理反应来克服生理困难吗?”

   “那是科学,我们需要从领导管理艺术的角度去思考。”陈夕引导道。

   丁小白摇了摇头,承认不知其意。

   “这就算我们送给你的满月礼。”陈夕一字一句地说:“为了工作,你可以适当说些假话,来激发员工的行动。”

   说完,陈夕、高锐端起酒杯,共同预祝丁小白在带队沟通方面有一个新的开始。

   陈夕乘机也发出邀约:待丁小白上任满两个月后,他请大家聚一聚。

   像丁小白一样,人们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认为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应该说,这样的分析并没有领悟到曹操领导管理艺术的真谛。

   “望梅止渴”变成成语后,则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其实,它更大的意义在于管理沟通方面。

   曹操知道,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打仗的大道理,而是简单直接的行动——继续向前走,快速前进才有出路,才能获胜。所以曹操根据当时士兵的需求,虚设了一个阶段目标,作为士兵前进的动力。

   这时候,远处有没有梅林,多远才有梅林,已经不重要了。部队整体一旦重新振作起来,及时赶到战场,获胜的欲望又将成为新的动力,又可以激发出新的斗志。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曹操杰出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一句话就化解了军队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

   这类似“情景1-9工作信息的作用有那么大吗”中斯科特说的话一样,里程数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前一天行动的结果,越来越接近目标,这就促进人们新一天的行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93.html

更多阅读

《生死的幻觉》--第1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 昨天太近 明天太远

《生死的幻觉》作者:白玛格桑仁波切第1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在这里,我要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同胞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要大事——我们从哪里来?中途驻栖何地?最后会去到哪里?就在我说完上面几句话之后,“这里”二字已经成了过去,它将随

声明:《下面哪些是沟通的机会 《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 第1章 先射后瞄才是有的放》为网友彘尊宝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