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数据年度事件:棱镜门——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事件推荐人

  雅虎全球北京研发中心总裁张晨

  推荐理由: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大数据事件,从全球来看,应该说是斯诺登事件。这件事的意义让公众意识到,原来互联网上的行为都可以被跟踪和记录——每个人的“数据权”该如何受到保护、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这些话题都经由斯诺登事件而发酵。要享受更聪明、更个性化的服务,就很难维护绝对的隐私。用户应在不同场合应用不同的信息公开程度,并认真阅读隐私政策。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也要把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

  “谢谢你,斯诺登!”临近感恩节,一个自由组织为感谢斯诺登公开美国监听秘密,特地在华盛顿的一辆巴士上打出这样一幅致谢的广告。

  从2013年6月初,斯诺登揭发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到九大互联网巨头卷入美国监控全球互联网计划,再到斯诺登到俄罗斯寻求避难,最后到美国政府斡旋大数据监控是为了所谓的“反恐”。从纯技术角度来看,“棱镜”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分析海量通讯数据获取安全情报的大数据案例,但它也引发一个重要的思考: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该何处安放?

  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国家安局拥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情报收集系统,这套名为“无界爆料”的系统,以30天为周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讯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者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

  “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的内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斯诺登已经被“脸谱化”,一方认为他是公众隐私权的捍卫者,是自由的守护者;一方认为他是叛国者,是双面间谍,应该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当更多的事实披露出来,谁是英雄,谁是罪犯,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震惊源于“小数据”思维

  “大数据”基础已完备

  “斯诺登事件让我惊讶的不是‘棱镜’计划本身,而是如此众多的社会大众还是小数据’思维,对这个计划如此惊讶。”这是《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之一迈尔·史恩伯格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中,对此全球性事件的反应与感慨。

  的确,对当今全球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大数据”还是个相当陌生的概念,甚至还未曾听闻,事实上它已悄然而至,从微观到宏观,从商业到政治到军事,铺天盖地,无所不在。斯诺登揭露了“棱镜”,“棱镜”揭示了“大数据”。

  就商业用途而言,今天的谷歌、微软、惠普等,已完全可以通过它们掌握的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亿计的数据,经由“超级计算”,准确推断消费者的习惯、电影的票房、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商业如此,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用途和潜在利益当然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一,数以亿计的人们,无时无刻,不知不觉地在生产大量数据,每一个人在每一时间每一地点,那怕是一个最不经意的微小行为,就是一个数据。所以,合起来,就是海量的数据。二,数据虽已产生并存在,除非把它“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全数搜集网罗起来,否则没有意义,这就要靠像“棱镜”一样的网络技术。三,最后一步,就是将海量的数据以超级快的速度加以归纳、计算与分析,这就靠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的超级计算机。第一个基础是从来就有的,现在,加上了第二与第三,我们就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了。

  被手机“出卖”

  没有什么与隐私无关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曾经介绍过2013年公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某个手机用户只要曾出现在4个基站的服务区,利用大数据模型,研究者就能把他从百万用户中区分出来,识别他的身份,准确率为95%。此文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刊物《科学报告》上。

  结论就是,别让我在4个基站看到你。

  周涛是畅销书《大数据时代》的中文译者。他表示,大数据的“1.0版本”仅仅是分析那些与目标有直接相关性的数据,但到“2.0版本”后,大数据更关心“数据的外化”,也就是将更多看似无关的数据纳入视野。

  周涛本人也正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识别个人信息,通过分析一个人某段时间的GPS定位数据,就能知道他的性取向:“瞒了家人几十年的秘密,也许一个手机软件就能出卖你。”

 2013大数据年度事件:棱镜门——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
  无论是“4个基站”,还是“手机与性取向”的研究,都表明一个事实:通常被认为与隐私无甚关联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都将发生质变。周涛透露,国外科学家已经建立了模型,通过分析人们在Facebook上的行为,也能判断他的性取向,所需要的只是用户添加的“喜欢”或“不喜欢”标签,大约需要100个。

  周涛强调,他的研究被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而且是基于同性恋者自愿提供的信息,并不侵犯隐私。但是否每个大数据从业者都如此遵守规则?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万岩说,她曾对自己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公开自己的信息从而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或是严格保护隐私但必须自己动手搜索商品,你会选哪一个?学生们的回答大致是50:50。

  普通人对网络隐私的态度,也许还很有宽容度,他们必须接受,或者说忍受一个事实——大数据时代,人就是透明的。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斯诺登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因为他使人们看到了,像美国这样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和情报能力的一个国家,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窃取全世界的情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28.html

更多阅读

何 新: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何英越剧

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何 新(原载何新著《孤独与挑战——我的奋斗与思索》(第一卷))战争与革命我出生的年代,是新中国诞生的年代,共和国在我出生日之前84天成立。因此,我生命的全部成长历程,生活的全部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磨难,天命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物价指数在哪查啊

转载自《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赵国栋麦肯锡(美国首屈一指的咨询公司)是研究大数据的先驱。在其报告《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中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

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现象值得哲学关注 facebook值得关注的人

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现象值得哲学关注——话说《大数据时代》摘要:《大数据时代》传送了当前IT技术新发展的走向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的信息,深化了对当代世界变革的认知,加速了人类文化品位的提升。同时指出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一

声明:《2013大数据年度事件:棱镜门——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为网友从头开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