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1)

 第32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

  本篇来源:2008年7月8日《南风窗》,记者赵灵敏。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奇迹,有人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们把这一模式称为“北京共识”。如何看待这个总结?中国经济奇迹背后有哪些被忽略了的因素?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下去?

  一

  问: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保障体系、法治、责任政府等是经济发展的必需要素。但中国在这些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经济奇迹”。中国是否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您如何评价“北京共识”?

  陈志武:制度经济学的那些结论,不是针对模仿性高的制造业而言,因为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不高。比如,儿时在湖南农村,偶尔会和小伙伴因为偷吃别人家的黄瓜被大人骂。但是,也就是偷吃点黄瓜、西瓜而已,不会去偷家具、抢劫,或者抢占房子。可见对主要财产当然有严格的保护规范,只是在那个环境里,那种产权和契约权利的规范不是靠大刀阔斧的正规法治,而是靠隐形的规则。当生活、交易的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平时的产品和财产也基本都是有形的实物,那么,实物的“实”本身就为财产和交易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有没有刚性的非人格化的法治不是决定性的。

  但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等契约性经济,建立知识产权体系,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我们总说中国制造业的利润太低,钱都被西方品牌拿去了,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中国做不出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中国的产权保障体系太差了。

  我有个在美国做律师的朋友,专做专利诉讼代理。他告诉我,在国内如果你买一个公司的产品(比如电脑)后要起诉厂家,到了法院,即使你出示发票证明你是真金白银买的,而且出示的电脑也是对方公司的品牌,中国法院也不一定承认你的电脑真的是被告公司制造的,品牌商也会以电脑是假冒的为由不承担责任,法官和律师竟然也会接受这样的理由。你把这类案子告诉美国律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美国,一个人买了电脑,即使没有收据,只要是某个品牌,那个品牌商就要承担责任,赔偿消费者。当然,如果真是假冒的,品牌商可以回过头来起诉假冒者,但这是另一回事了。只要中国的司法逻辑是这样的,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会继续成问题,中国的品牌价值难以培植,钱就会继续被西方品牌拿去。

  至于“北京共识”,我觉得还太早,太着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人各有志,有人对“北京共识”欢欣鼓舞,我无话可说。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60年,国际学术界多次犯过下结论太早的错误,也把世界导入歧途。一次是对前苏联早期模式的过分推崇。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经济也是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而西方则正在经历大萧条,巨大的反差让许多人开始推崇国有制和计划经济,左派经济学家都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因此敲响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415.html

更多阅读

第61节:中国的软实力(4)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除此以外,香港其他高校均成立于20世纪末期。但“年轻”并不能阻止香港高

第60节:中国的软实力(3)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香港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更是吸引了全球的优秀人才。在师资上,港大实行国际化招聘,任教的老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其中50%是外籍教师。港大的学生则

第59节:中国的软实力(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多丽丝?奈斯比特约翰?奈斯比特的妻子。:那些最才华横溢的人,最具有创新性的人肯定不会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人。所以你一定要让这种孩子能够因材施教,然后让他们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58节:中国的软实力(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九章 中国的软实力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一个国家的

第37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6)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第二是法治和民主。从这次汶川地震中我们看到,民主不仅不抽象,而且还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生命,涉及政府的财政开支和建设投资怎么花、往什么地方花的问题,是在政府大楼和形

声明:《第32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1)》为网友月朦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