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太白:“大市场”的信心



     11月11日,这是一个热闹的日子。在许多品牌关注着互联网成交额的时候,在重庆万州,行业的目光则锁定在了诗仙太白“盛世唐朝·国优1988封坛洞藏定制酒”上市发布会。

  尽管上市地点选择在了“家门口”,但是从产品本身的卖点“封坛洞藏”诉求、以及目标购买群体的组成来看,这仍然是一款面向全国的新产品。

  回顾年初,其在上海酒交所上市的“九五金樽”系列,以及年中重庆上市的“山城小调”系列,不难发现,在战略调整背景下,与许多企业的产品线“收缩”战略不同,“诗仙太白”仍在通过新产品开拓,以实现更大的市场突破。

  那么,“诗仙太白”坚持全国化的信心与底气在哪里?

  品质的四个“不简单”

  历史角度来看,“诗仙太白”与“川酒”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但从品质方面,“诗仙太白”则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酒体风格。优良的品质保证,这是“诗仙太白”在市场上的自信体现之一。

  这一点,通过11日“盛世唐朝·国优1988封坛洞藏定制酒”现场举行的专家品酒会上,专家对于“诗仙太白”的品质评价可见一斑。

  白酒泰斗沈怡方在品尝“盛世唐朝·国优1988封坛洞藏定制酒”后表示:“这是一款具有国家水平的特优质白酒,仍有着1988年那时的味道。”

  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着这位白酒泰斗的深刻褒奖。但我们不禁好奇,“那时的味道”是什么?作为1988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组长,沈老通过对当年“诗仙太白”酒的参评经历的回顾,总结出了“诗仙太白”的四个“不简单”。

  一是“诗仙太白”能从名优酒荟萃的川酒中被遴选出来参加全国评酒会,不简单。

  “当时在1988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诗仙太白”尚属于四川省。”沈老表示,彼时四川省已经拥有五朵金花,实力非常雄厚。此外,由于四川省浓香型白酒的主产区,企业较多,能够在四川省得到报送酒样的资格,就也已经非常困难,更令人欣慰的是“诗仙太白”能冲出重围,并且第一次参加国家评酒会。

  二是在全国近200个浓香型产品中成为优质酒,不简单。

  在1988年全国评酒会上,浓香型白酒近200个,属于白酒香型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组。“其实很多白酒的品质都非常高,差距非常小。“诗仙太白”能够跻身决赛12个酒样,获评国家优质酒更是难上加难。”沈老如此回忆。

  三是“诗仙太白”第一次参加全国评酒会,第一次与有四届评酒经验的名优白酒同台竞技,最后跻身名优酒行列,不简单。

  沈老对“诗仙太白”在评酒会上的表现相当惊讶,因为这是诗仙太白酒第一次冲出四面都是浓香包围的四川,参加国家级评酒会。同时,这也是“诗仙太白”第一次与有着四届评酒经验的名优酒同台比拼。“作为当时的一个地方品牌,能够傲视群雄,获得国家优质酒殊荣相当不容易。”沈老认为,这表明“诗仙太白酒”拥有毋庸置疑的高品质和绝佳口感。

 诗仙太白:“大市场”的信心
  第四个不简单,是其始终坚持的稳定性。哪怕当年的十七大名酒都有部分企业出现较大起伏,五十三家优质酒如今生存比较好的更是仅有十多家,这其中就有“诗仙太白”的身影。

  作为中国白酒界泰斗,沈老坦言,第五届评酒会以后,决出了国家名酒17个,国家优质酒53个。但是经过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淘汰,部分企业发展了,部分企业则一直往下走。“在53个国家优质酒中,衰落的、被淘汰的更多。在我印象中,能够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的,像诗仙太白这种类型的企业也仅有10多家。”沈老感概地说道。

  在道出这一番话的期间,沈老一直强调对诗仙太白的印象很深。“我觉得这酒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香和味组合的非常好,而且口味上很醇厚,回甜、干净,是‘诗仙太白’的一个特色。但难得的是,离名酒评选25年后的今天,诗仙太白酒仍然保持着当年评酒会上的质量水平,这实属不易。”

  市场的两个引领

  2013年,在产业调整的严峻形势下,行业出现了“腰部扎堆”现象;同在今年,“电子商务”与“小酒风”也刮得格外迅猛。实际上,若仔细观察,这其实均为“战术”层面的应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部分企业在面临艰难的市场形势。

  同样,透过“诗仙太白”今年的系列举措,可以看得出,其没有完全的退守重庆以及万州本土,而是不断的通过新模式以对省外市场进行开拓。“诗仙太白”始终以一种“大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

  这是一种信心,其“大市场”的信心首先体现在——品牌的引领。

  作为“企业、产品、品牌”三名合一的企业,这是“诗仙太白”独有的竞争优势,加之消费者很容易把它于诗人李白联想在一起。联想到这位大文豪诗句之间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是今人,尤其是“文化人”所崇尚和向往的。所以,“中国第一诗酒”的定位。以及“诗仙”与“酒仙”为一体的联想,具有品牌的相对唯一性。与其他竞品相比,有着自然的区隔和引领地位。

  据了解,除当时获得国家优质酒外,“诗仙太白”还早就于1959年、1985年两次被选为国宴用酒;1984年、1988年两次获中商部金爵奖;连续四届蝉联四川省名酒;是历届重庆名酒、重庆名牌产品;拥有“诗仙太白”,“诗仙太白盛世唐朝”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特别是近年来,“诗仙太白”的发展有目共睹,在2012年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排行榜中,“诗仙太白”以品牌价值32.62亿元排名全行业第63位、白酒类第41位、重庆市第1位。今天的“诗仙太白”已是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酒类生产企业,为中国白酒工业50强,处于重庆白酒行业领军地位。

  其次是——产品引领。“诗仙太白”立足于消费市场,稳步发展的产品策略,为其市场竞争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产业调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高端名酒产品。这一点通过产业调整以来名酒企业高端酒份额的变化可以发现。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在中档价格段占据优势的品牌或产品,则在此轮调整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权。从目前诗仙太白产品结构来看,顶部主要为“盛唐”系列,腰部则有“盛世”及“花瓷”系列,腿部为“醉系列”,而在“诗酒”家族的底部,则是即将推出的“老诗仙系列”。可以看得出,其核心主导产品为价位50~300元之间。此价格段无疑占据优势地位,另值得一提的是“诗仙太白”年中推出的“山城小调”系列。作为“诗仙太白”的一款“时尚化”产品,由于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故“山城小调”已经具有深厚的消费者基础。

  国家级名优品质的保证;强大的品牌张力与科学的产品结构,成就了“诗仙太白”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在众多品牌“丰腰”和“恋小”的潮流下,“诗仙太白”无疑早已领先一步,走在了市场前沿。

  后记

  2013年已近尾声,对白酒行业而言,无疑今年是相对“痛苦”的一年。黄金十年的结束,宏观政策的调控,市场销量的下滑,产业调整环境下,冬天如何度过、未来如何面对,已成行业的集体命题。

  “诗仙太白”未必是今年业绩最好的企业,也未必是表现最为出色的企业,但是我们从“诗仙太白”身上,看到的则是白酒产业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其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由此给我们行业一个提示:既要在文化层面,予以足够的尊重和重视,也要在市场层面进行持续的模式创新,重要的或许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96.html

更多阅读

盘口研判:大单的三种情况/看盘-挂单

盘口研判:大单的三种情况  对于一些小盘股来说成交不活跃,有时候会认为一笔一百以上的单子就是大单,更为甚者还会把这张单子认作是主力的单子。现在我们从盘口上研判真正的大单,看看大单的三种情况。  所谓大单包括两种类型,挂单或

诗仙太白:金融化带动全国化

     凭借“中国第一诗酒”品牌优势,“渝酒第一品牌”市场优势,“诗仙太白”在成功打造根据地市场重庆之后,2013年全国市场亦开始积极布局。  1月22日,其新产品“诗仙太白?95金樽”在北京成功路演,引发业内对“白酒金融化”趋势关

诗仙太白:诗酒文化的坚守者

     “诗酒”密码文化寻根  在白酒品牌中,能够实现企业、产品、品牌名称“三合一”的企业为数不多,“诗仙太白”是其中之一。言及此处,陈红兵总是激动不已。  2007年9月,重庆轻纺集团收购重组已处于低谷的“诗仙太白”。时任

声明:《诗仙太白:“大市场”的信心》为网友何必丶认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