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3)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比如,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就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他在解释人为什么自私时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说林》)

  这话听起来惊心动魄。不先穿暖、吃饱,生存都不能,还谈得上什么呢?吃饭、穿衣,这是基本的利己。

  韩非还证明说:“鳢似蛇,蚕似蝎。人见蛇则惊骇,见蝎则毛起。渔者持鳢,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贲、诸,都是古时勇猛的大力士。)(韩非《说林》)

  中国人常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生存的智慧。

  其他条件都一样,一个工作每月5 000元,另一个每月2 000元,你挑哪个?自然是5 000元的工作吧。

  遇到强盗,要抢你的钱包,否则就要你的命。你有很多选择,可是最理智的,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要命不要钱。

  《墨子·大取篇》说:“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于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墨家主张,人行为的规则就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这与英国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何其相似!

  在这个角度,法家是严格意义上的功利主义哲学。

  尽管利己是如此昭彰而普遍,难道就没有例外吗?肯定有。人有利己的动机和行为,也有利他的动机和行为。

 第29节: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3)
  在一个家庭内部,大家互相关爱,和睦的基础是利他。但是,当与别的家庭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又是利己的了。因为他们是一个共同体,才表现出利他。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经济学把个人和家庭看做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个人就是家庭,家庭就是个人。

  战争的时候,年轻人为国牺牲,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利他。在平时,经济困难时期,让他们生活水平下降,做些牺牲,跟战争牺牲没有不同,可是人们不愿意,这是利己。

  聪明人经常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利他的本质,我是为了得到,为了自己好,不得不先利他。

  争取我所属的集体的利益,最终却是为了增大个人的利益。所以,有“单位腐败”之说。

  实际上,离开了个人的利益,也没有什么集体的利益可言,否则既不符合现实 ,也不符合逻辑。

  利己看来比利他更根本。

  正是因为真正的利他太少,如母亲爱儿子,个人爱单位,都不是纯粹的利他。只有为了全人类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他行为,所以,利他主义者才成为人们所仰慕、学习的对象。物以稀为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9377.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出钱多的先登机--航空公司的超售潜规则(2)

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关于机票超售是否应该禁止一直存在争议。旅客认为,航空公司明明知道航班的实际座位数而故意超售机票属于欺诈,应该禁止。而航空公司认为,机票超售起因于旅客,旅客购票后不登机又免费转签

第29节:理财第四步:你必须掌握的投资知识(2)

系列专题:《20余岁富女的财富史:三十岁富有》  (1)你的个人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过了,是不是?请参照第一章关于设定目标的部分,你在第27页写下的那些内容就是很好的答案。  (2)你的投资期限是多长?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

第29节: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3)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比如,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就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他在解释人为什么自私时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说林》)  

前言 第4节: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前言(4)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目录  前 言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第一篇 经济学是什么  第1章 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2  第2章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牛顿8  第3章 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13  第4章 《国富

第29节:看破上司的心思(1)

系列专题:《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第六章  看破上司的心思  职场潜规则第六条: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处就越少。  在职场中,很多人会纠结于一点,就是上司不夸奖自己。  不知道从何时起,表扬似乎成了一种人人盼望

声明:《第29节: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3)》为网友放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