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改革名单公布 改革方案或近日出台 上海国资整合“分类管理”



     打造“类淡马锡”国资平台

  市场关注多时的上海国资新一轮改革方案即将见分晓。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上海国资系统定于12月17日召开动员大会,通报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

  据记者掌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新一轮国资改革将优化国资流动平台机制,以分类监管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的竞争类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

  与以往的国资改革一样,方案中基本上不会涉及具体公司。但市场已经做出足够反应。自11月至今,仅沪市就有近10家国企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继12月5日浦东金桥停牌之后,12月11日,兰生股份短暂停牌一天。随后于12日晚公告称,兰生大股东兰生集团与上海东浩实施联合重组。动作之快超出预期,也预示着此轮上海国资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易贸资讯宏观分析师马泓对记者表示:“《意见》最值得探讨的部分在于‘实施分类管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海外资本进入到本地市场。”

  国资改革再出发

  市场普遍认为,本轮上海国资改革是2008年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又一次全面部署。

  在地方国资中,上海国资是公认的第一大重镇。据国务院国资委此前的统计,上海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地方国资委委管企业的1/9、1/8和1/4。

  在上一轮上海国资改革中,其主要思路是推动产业集团上市,以资产证券化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开放性重组”“国资证券化”等迅速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词。

  2009年4月8日,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为上海国资高调定位: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从现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要形成3~5家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国资集团公司,形成5~8家全国布局、产业领先的公司,形成20~30家有主业竞争力的蓝筹上市公司。

  在上述基础上,上海国资委着眼“产业集团”,提出了“十二五”主要目标: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2009 年开始上海国资的整合进入全面推动时代,上汽集团、建工集团、锦江股份、上海医药等产业集团纷纷实现整体上市,上海国资的证券化水平亦逐年提高,到2012年年底国资证券化率达到35.24%。

  不过在2012年年初,上海国资设定的目标是:地方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从当时的34.7%提高到38%。这意味着当年任务并未完成。

  在接近上海国资的人士看来,这并不奇怪。“经过这几年的重组,上海国资可操作的空间已不大。目前上海国有经营性资产多数已经上市。”

  上述人士认为,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整合的范围和力度更大,除继续推动整体上市与并购整合外,未来上海国资可能聚焦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而对那些市场竞争性行业,将加快调整和重组,甚至会逐步退出。

  打造国资流动平台

  在此次上海国资改革方案中,国资流动平台再一次被重点提及。

  方案提出,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平台资本配置功能。对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等进行统筹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支持。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对记者表示,这是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响应,“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是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本质上是资本的运作能力。”

  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资管理提出要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上海市对于“国资流动平台”的提法被外界认为是,上海市国资委有意引入新加坡的淡马锡管理模式,搭建国资流动平台,通过股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淡马锡控股公司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拥有100%的股权,尽管是政府全资控股,但不干预淡马锡控股在运营或商业上的决定。

  事实上,上海并不缺乏国资平台公司,学习“淡马锡”模式的提法也非一日。上海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上海国盛集团,其定位为从事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2010年,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当时就被外界认为是“上海版淡马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

  在金融资产领域,现在的上海国际集团则由原上海国际集团兼并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而成,是上海金融资本运营平台,下辖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证券等多家子公司,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金融服务等多个金融领域。12月9日,上海国际集团引入上实投资对旗下上海国金租赁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希望依托国金租赁打造自贸区融资租赁平台。

  国盛集团与上海国际集团这两家平台共同组成了上海国资管理的产业、金融“双平台”模式。

  接近上海国资的人士认为,此番改革,很可能会“激活”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把其作为国资流动平台。未来可能会考虑将国资委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如上港集团、上汽集团等股权划入这家公司,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

  探索分类监管

  比较这轮上海国资改革方案与此前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是一大亮点。据记者了解,上海市将探索把国企分为竞争类、功能类、保障类三类,进行分类监管。

  具体来说,对于竞争类企业,将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成为国际国内行业领先企业为目标;承担政府特定功能和任务的功能类企业以及主要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保公益惠民生的保障类企业,则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由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大企业集团超过40家,既有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等竞争性行业的产业集团,也有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等政府平台公司,还有上海交运(集团)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涉及地铁、公交、环境、水务的公共服务类公司。

 上海国资改革名单公布 改革方案或近日出台 上海国资整合“分类管理”
  据统计,上海国资系统上市公司合计65家,其中,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的有53家,实际控制人为区国资委的有12家,大股东控股50%以上的有20家。

  张晖明认为,分类是一个方向。对于那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可以果断选择退出变现,比如上海家化资产的“整体转让”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马泓认为,竞争类企业的预期更大,未来像上海家化那样大股东控股逐步退出可能成为常态。消费类企业可能引入更广泛的股权激励措施和创新容错机制,医药类公司可能会引入国际化资本,从而开拓、创新产品,理顺企业经营管理。

  “但是现阶段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边界还难以廓清,这就是今天国有资产改革比较难处理的地方。比如,供水供电是公共保障,而这些商品的市场性很明显,要不要盈利?”张晖明表示。

  这亦是上海国资改革中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961.html

更多阅读

思维混乱的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 2017河南高考改革方案

思维混乱的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海岚本来也零星听说一些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的关于高考英语的改革提议,因为最近实在太忙,也没顾上去想去关注这些东西,倒是一位博友妈妈的提问让我不得不去关注一下,了解了一些这个引起这位博友妈妈和这位

2014年最新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全文

2014-09-06来源:www.cnrencai.com浏览:29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2、2016年,英

声明:《上海国资改革名单公布 改革方案或近日出台 上海国资整合“分类管理”》为网友划过天空的板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