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项目 80后人才创业故事——黄一鸣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大一,他四处奔波苦求创业之路;

    大二,他成为八个学生的老板,月收入超过3000元;

    大三,他有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赚到第一桶金10万;

    大四,他赚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2006年3月,他开始全国巡回演讲,走过了中国20多个城市300多所高校;

    2008年6月,他全国巡回演讲花去了大学所有积蓄,带着最后的3000元来到北京;

    2008年7月16日,他来到北京仅1个月时间他创办了北京今日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精英教育”理念的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到全国300所高校巡回演讲传播精英文化的人;

    他,立志把今日英才做成一种文化的象征——精英文化,最终能像《论语》、《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史学著作而流传后世!

    小时候:他立志要改变家族的命运

    1982年10月,黄一鸣出生于四川广安——邓小平的故乡。父母是普通的农民,日子过得贫穷而艰难: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小土房里,生活全靠他父母不辞辛劳的喂猪、养鸡、种菜、种粮来维持。夏天,他没鞋穿,不管走到哪,都是赤脚,脚板和脚趾都磨起了厚厚的皮茧。每当黄一鸣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他就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成功,回报我的母亲,让她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大一:他不断寻找创业机会

    2002年,黄一鸣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办完入学手续后,他开始犯愁:交了学费,口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当时,黄一鸣的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赚钱!我不能让父母继续为我操心,我长大了,必须自己养活自己。”

    于是,他一边学习,一边四处寻找兼职。他在校外询问了20多家公司和店铺,得到的却几乎都是:“对不起,我们不招人。对不起,我们人已经招满了。”他开始有点迷茫:“为什么没有一个老板愿意雇佣我?”然后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份兼职工作就这么难找?想起渐进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黄一鸣认为:现在大学生工作不好找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缺少老板!因为我们都想着努力去找工作而很少有人想着努力去为别人创造工作!如果我们大学生都只想着毕业以后努力去找工作而都不愿意去为别人创造工作,那又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岗位呢?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难找了!”

    这个时候,黄一鸣人生第二次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自己当老板去为别人创造工作,而不是努力去找工作。我宁可当只有一个员工的老板也不做一个大型企业的打工仔”。

    大一军训结束后不久,他去买信封给同学写信,发现寝室同学也跟着他一起去买,黄一鸣一下子茅塞顿开:“这不就是一个商机吗?”想到这里,他兴奋不已!于是约了一个同学,到成都的荷花池进了500套信封邮票,挨个寝室推销。一个星期后,他赚了人生第一笔钱50元。“50元不算多,可是却让他兴奋不已,他发现了自己的推销天赋,在推销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和人打交道。

    大二:他有了自己的送水站

    大一下学期时,黄一鸣去成都大学游玩,发现每个寝室楼下都有送桶装水的广告。看到那些广告,他的灵感就来了,因为他们学校还没有专门送桶装水的人。于是,他拉了两个同学,合伙开了个川师送水站,野心勃勃地要开始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创业。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送水站刚开不久,就遭遇了大困境:非典来了。2003年非典盛行!所有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严禁出入,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虽然,一方面他很好的抵制了外来的送水站;但另一方面,非典期间人人自危,不敢再买水,最后,我们在艰难运营半年后,亏了大半的钱。

    这时,加盟的同学提出了撤资,剩下他独自支撑着水站。等到非典过去时,生意已开始大有好转。他一个人即经营又送水,很快就忙不过来了,请了四个同学帮忙,还买了自行车和摩托车,专门用来送水。可谓是,苦尽甘来!

    正当他为生意兴隆兴奋不已时,起了波折:学校行政部门相关人员找到他,要求他停止校内的经营活动,因为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在校内进行经营活动,否则后果自负!

    刚刚开始的创业,即将被叫停,怎么办?

    此时,他一边利用领导们下班的时间偷偷送水,一边向学校相关部门写申请。最后,他把水站的4名贫困生送水员带到学生科办公室,对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都是贫困生,靠自己的力量赚取生活费,并且方便了周围的同学,为什么学校要反对?如果学校反对我们送水的话,就每月补助我们5人各300元生活费”。

    最后学校领导终于被感动了,批准送水站为川师合法送水站,并让学校里所有办公室换用他送的矿泉水!

    整个斗争持续了20多天,那段日子,真的很艰难,很多同学都劝黄一鸣放弃水站,可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大三:把大一大二赚的钱亏得一无所有

    到了大三,黄一鸣的送水站每月能为他带来3000元的稳定收入,但他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一心想着走出校园,寻找更大的创业机会。

    2004年12月,他有15000元的存款。2005年初,他用这笔钱开始新的创业——做中学复习资料。不幸的是:不到两个月,15000元钱全亏了!

    那一段日子,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时连房租都交不起,压力非常大。”最后,他把花了5000多元印的宣传资料当废纸卖了50元!

    黄一鸣说:“他不知道50元能维持多久的生活,反正那个月每天吃泡面,煮粥吃。当时很心疼那笔钱,要知道这15000元,是我用血汗换来的!你想一想,一桶矿泉水将近40斤,他一次要提两桶,跑上5楼、6楼,每天要跑二三十次。

    每天中午,当其他同学在吃饭的时候,他在送水;当别人中午休息的时候,他还在送水;当打了上课预备铃,别人都赶着去上课的时候,他一块干面包,一瓶矿泉水,狼吞虎咽下肚、匆匆忙忙赶到教室;当下午别人在吃饭的时候,他又在送水;当晚上其他同学都在看电视,上自习,和男朋友、女朋友在花前月下的时候,他还在送水。当晚上熄了灯,其他同学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呢?他在数钱!他这15000元来的真不容易啊!那是他最沮丧的一段时间,掉下了大学里第一滴眼泪。”

    大四:他有了自己的传媒公司

    2005年5月,他开始找工作。6月4日——他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找老板借了600元。

    2005年8月,他参加了亚洲成功学权威陈安之的《超级成功演讲会》。上完课回去,他就辞掉了工作,重新开始创业。

    辞职时,他对母亲说:“我要辞职创业了。”母亲说:“工作好好的,干嘛要辞职,你疯啦!”;

    他对周围的朋友说:“我要辞职创业了。”他们说:“刚失败,又要创业,你疯啦!”;

    他对女友说:“我要辞职创业了。”她也说:“刚失败,又要创业,你疯啦!”

    这么多人说他疯了,可他依然选择辞职创业!“当别人说你疯了的时候,就意味着成功即将开始了!人不疯,就很难成功!每个获得极大成功的人士,在他们获得成功前都是疯子!”陈安之老师的话,每每在他耳边响起,都让他感觉斗志十足,“我一定会成功的!”

    当时,他联系到了某英语报,成为该英语报的四川总代理,他给自己的目标是,一个月至少赚2万,没想到,那一个月赚了近10万。

    2005年9月,黄一鸣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大四结束:踏上演讲的道路

    2006年3月,和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一样,他第一次踏进了人才市场,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去招人。

 80后创业项目 80后人才创业故事——黄一鸣

    当他第一次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发现一个只有500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会,竟然来了数万大学生,会场人山人海。很多大学生为了投一份简历,要排队等上10分钟、20分钟。等到把简历投出去了,又要挤10分钟才能到另外一个企业,然后又要排队等10分钟、20分钟,才能把简历投出去。当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很难受,然后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来找工作”?到下午招聘会结束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令他更加震惊的一幕,有的企业只招20个人,却收到了上千份的简历,还有些企业把一些没有用的简历丢到垃圾桶里。

    此时,他感觉非常难受。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了那份简历,我们寒窗16年;为了那份简历,我们熬更受夜;为了那份简历,我们花去了多少心血和金钱,到了人才市场却……当时他又一次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让更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都能努力去为别人创造工作而不是努力去找工作。”

    于是,2006年3月31日,他第一次踏上了演讲的舞台,在西南财经大学做了人生的第一场演讲。

随后,他以“点燃四川学子创业的激情”为主题,在四川各高校做了50多场演讲。“这次巡回演讲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里程碑。黄一鸣说,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有多少是值得回忆的,除了学习、恋爱、考研,还有什么?在我大学毕业那天,我可以大声地说:‘创业,我走过了!创业的酸甜苦辣我品尝过了!学生创业,不是游戏不是梦’!”

    大学毕业:全力投入演讲事业,开始全国巡回演讲之路

    到2006年10月的时候,他有一种迫切的希望——就是一定要把演讲练好,去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把公司股份转给其他股东去了上海,加入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随后,参加了陈安之、林伟贤、梁凯恩、李践、曾仕强、余世维、马克汉森等30多位世界大师的培训课程,那半年光学习的费用就花了大约有20多万。接受培训的同时,他开始研究这些培训机构,研究教育培训行业,研究这些大师的讲课技巧。

    2007年3月,经过半年的修炼,他再次踏上了演讲的舞台。开始了全国高校公益巡回演讲的道路,他希望把一些精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大学生。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从2007年3月到2008年6月,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高校巡回演讲,然而没有任何的回报。一年半的时间,演讲了近200场,他的演讲水平达到了一流的境界,却也因此花去了大学赚的所有积蓄。

    黄一鸣说:“这次演讲,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父母、同事、朋友,身边几乎没有一人支持他。”都说,‘你疯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2008年6月:一切重新开始

    2008年6月,当他从天津演讲结束来到北京时,身上仅剩3000元。在这两年的全国巡回演讲时间里,他没有赚一分钱而且也花去了大学期间的所有积蓄。在北京这陌生的城市,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背景,身上仅剩3000元,还有很多人的反对。

    黄一鸣当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还要演讲吗”?

    这个时候想起了一直激励他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的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全中国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强国而奋斗和努力!

    所以他告诉自己:“我还讲,我这一生,死也要死在舞台上。”

    2008年7月16日:今日英才公司成立

    2008年7月16日他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成立了北京今日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的当天,2008年7月16日即开设了第一期“精英演说家培训班”,营业额即达20万。

    之所以把公司名字取名今日英才,源自于100多年前,中国一位历史人物梁启超先生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取名今日英才,是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成长、成功、就业和创业,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最具推动能力与奉献精神的未来精英。中国需要精英,中国的腾飞离不开精英。今日英才提倡的精英教育不是针对少数精英人士的教育,而是要让更多的普通人都成为精英,它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只有更多的人都成为了精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更快地腾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0121.html

更多阅读

乌鲁木齐清真西餐厅 年入5千万开清真西餐创业故事(一)

千里寻味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我是王凯。话说有这么一天,在宁夏银川市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有个叫王军的男子,怒气冲冲地从一栋大楼跑出来,开上车直奔了郊外,一口气就开出了一百多公里,他这是要干嘛啊?心

北京创业团队租房 港商在北京的创业故事(一)

  第九届京港洽谈会今天拉开帷幕,来自京港两地的商界精英在京城聚首,就城市建设与管理、旅游合作开发、文化产业开发等诸多领域进行高层次的研讨,洽谈会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投资洽谈、经贸交流活动,这是京港两地商界的一大盛会。

女性创业故事:一勺酱的新财富

2006年是姜道泽最风光的时候,靠着牛排酱汤火锅不仅在长春市区开了3家店,而且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就在姜道泽风光得意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将是内忧外患。   牛排、大酱,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吉林省长春市的姜道泽着实火

创业故事:一条小商业街的形成

系列专题:纵论商业街的前世今生5月28日,李文的顺发超市连锁店隆重开业,在音乐和礼炮声中,李文掩饰不住自己成功的喜悦,频频地向来宾挥手致意。开业仪式结束,李文为来宾安排了盛宴。    轮到李文敬酒,客套话说过之后,他走到一个酒桌前,

声明:《80后创业项目 80后人才创业故事——黄一鸣》为网友涐世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