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昨天一上班打开邮箱的时候收到一个朋友转发的邮件,是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因为是上班时间,所以也就没有仔细看。晚上静下心来了才终于有时间细细品读。文章的观点我很赞同,加上我自己之前的一些思考和现在不多的关注,也整理一下我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观点和看法。

  和任何一项新事物刚出现一样(比如最近的创业板),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业行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中国的创业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并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浮躁的社会现实、越来越“坐不下来”的大学生群体、肆意夸大或回避并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媒体还有脆弱的创业教育基础、稀缺的创业资源,让中国的大学创业教育从一出生就背负了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的包袱。就像分析任何一个项目的思路一样,思考关于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问题,无法回避几个基点:大学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意义是什么?重心又在哪里?方式方法又是什么?

  从创业教育的立足点看。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创业者。中国的大学生,确切地讲是大陆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是很少好的创业项目,同时又具有可行的创业方案、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的,换句话说,中国大学生是基本上“教育”不出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的,美国人车库创业的传奇永远只是一个传说,只能被膜拜而不能来临摹。以培养创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教育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去年8月份的时候在我的大学母校的一次活动的时候听说上海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利用率很低,这其实是这种现实的一种反应,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锻炼。创业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使命和重点,期待把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在经过十几年“只会考试”应试教育之后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就具备创业能力甚至是创办一家相对成型的公司的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在大学期间,能是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在大学期间获得最基本的商业思维和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这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最可惜的成果。但仅仅是商业思维就涉及到最基本的营销思想、解决方案、资源整合,创业精神有涉及到人格和价值观,创新意识还涉及到思维,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能获得其冰山一角已属不易,就不要谈所谓的创业能力、社会认知了,如果还要谈孵化、谈成功的创业企业或者是企业家的话,那就真的不是一般的本末倒置。

  即便是几点对了,方式方法又在哪里?社会环境成熟了么?

  其实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下,创业教育实施者其实是碰到更多的阻力与困惑的。看一看目前网络及平面媒体上所报道的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提供一种参考。一种典型就是比较好的一些大学成立大学科技园,设立什么创业扶持基金,建立什么创业导师制度,然后再开展所谓的创业教育,举办创业论坛,再或者就是联络一些所谓的本地成功的企业“联姻”。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也是真的就像新开的创业板的可能结果一样“叫好不叫座”,都成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想法、有项目的大学生所最需要的市场、资源(资金只是一小部分)、团队等无法得到,反而又要进入所谓的体制内,受到某种“外行知道内行”的约束,实际上只是一块鸡肋;再就是所谓的在义乌等地尝试,说白了就是“全员开网店”,学校划出一块地方,学生自己开店,自己装饰店铺、开展营销、存货配送及客户服务,看起来像是一条龙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实际上跟上技校学习怎么修车没有区别,这些东西只是所谓的“商业”或者“电子商务”太细枝末节的东西,而付出的成本就是培养人格和思维的宝贵时间,带来的还可能有大学商业化氛围的加强、大学生本身价值观的“趋金钱化”和全民浮躁。作为一个一直关注淘宝的blogger,淘宝推出“学生频道”,推出研究院,又和很多高校联合搞什么“明日网商孵化计划”的活动,其实是在助长大学生在并不全面的认知框架里愈陷愈深(基于本人关于大学教育的基本观点: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培养价值观和商业思维,是打基础,培养技能和获得成功是走向社会之后的事情)。其他的就更不靠谱:让一些连具体怎么注册公司的人去上课,让一些所谓的教授再去重复那些落后于现实的营销和管理学理论,灌输那些和现实格格不入的人才管理办法,不但自己和稀泥还要让学生跟着一起和,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干了点啥,到底有啥意思。

  作为一个游走于社会、澎湃于内心并一直想让自己“有点思想,有点精神”的人,对于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关于或许仅仅是来源于一种责任感和对自己大学岁月的缅怀。四年的大学时光改变了我的一生。大学时候的某些观点、思维和感悟一直到现在还很受用,这也是为什么一直给自己将一定要将自己的思想记录和沉淀下来。大学的时候受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和鼓动,所以就拉了几个同学一起做一个大学生本地化生活社区的项目,基本的出发点不是所谓的成功,而是练练手,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你再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商业上的太大成就,所以我只能在可控的范围内让我和所有的参与者都获得更大的收获,比如意识,比如知识,比如思维方式,比如沟通。幸亏了我的不自信,没有让自己沉浸在“创业”的定义中,而仅仅是自己“创业实践”的思维—-以一种创业的心态去做社会实践,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不是以一种社会实践的心态去做“创业”。而所有真的认为自己创业的,最后往往是落寞的。感谢当时母校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老师给我的一份材料的“创业实践”的字样,给我启发,让我及时给自己一个新的思考体系。所以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基础及大学生认知能力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慎谈创业,只提并且也只是鼓励“创业实践”的做法。这是导向的问题。

  所谓的体制内问题就不谈了(比如仅仅是为了就业率,比如借机敛财,比如作形式政绩工程等等)。对于开展创业教育的人,体制是改变不了的,对于“搞”体制的人,大学生创业教育又是“伪”的。其实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很多中国问题一样,是没有答案的。

  啰啰嗦嗦这么多,其实只有两个意思:1、不要搞期望真的搞出什么创业的企业和企业家,踏踏实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才是王道;2、也不要搞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鼓励并以以实际行动鼓励、支持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才是最根本、有效地办法。所谓的创业园、校企联盟之类的都是空话,造成创业资源的浪费和本来是适合将来创业的好苗子的浮躁。

  很晚了,要睡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2122.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培训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如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就业不容易自主创业更难。年轻、文化程度高、对新生事物敏感这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但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市场经

大学生“蚁族”折射教育困境 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

蚁族,一个用来描述“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词语,最近见诸于各种媒体,吸引了民众的关注。其实,这并非一种崭新的现象,即使不能用“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冗长的定义来归纳,现象也是一直存在于人们对社会的观念中的。不过,蚁

大学生创业教育 教你 大学生创业方法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在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了,那么为什么创业的都是大学生,却成功的几率不一样呢?是不是学校好坏的差距呢?工具/原料大学生创业

声明:《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网友释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