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动态虚拟组织的管理



黄亮新: 又到了我们周日互联网沙龙分享时间,现在有请BFIC的创始人潘新给各位分享互联网创业:动态虚拟组织的管理。潘新对于互联网创业和管理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给我很多启发。

 

潘新: 谢谢黄亮新,谢谢各位互联网创业者,谢谢cctv, mtv,谢谢...TV,黄亮新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因为他的一篇博文开始和他认识的。BFIC是Best Food in China,是国内第一家英文美食网站,现在发展成一个双语的美食平台,我们的主站是 www.bestfoodinchina.net ,我们主要是向国外的用户介绍中国的美食。在这个网站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网站的概况,BFIC是中国最大的美食双语媒体,覆盖8个城市、1200个餐厅,上海、北京、杭州、香港、厦门、宁波、天津、深圳,在4个城市(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建立约50人团队,包含外文编辑和中文顾问团队,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城市,外文编辑中包含大量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的毕业生,以及时代杂志等全球顶级媒体记者,中文编辑主要是英语专业或者英语口语不错的同事。

 

观众反馈:也就是说这是一个 英文版的大众点评网?

 

潘新:对,可以这样讲,这就涉及到我们谈论的主题“动态虚拟组织”。

 

观众提问:有很好的创收了吧?

 

潘新:现在有收入,但还没有持平,一个区别是,我们并不是完全的2.0,而是web 1.5,也就是我们的英文编辑一定是通过我们审核检验合格的,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评论餐厅,所以可以保证内容质量。

 

观众提问:审核的标准是什么呢?

 

潘新:所以大家看到网站上的餐厅评论内容都很详细、丰富,因为编辑是带着任务去“吃‘"的,主要是他们的写作水准,还有对美食的热情,另外,我们为中国顶级的中文媒体,如新浪、搜狐、腾讯,以及顶级英文媒体,如China Daily提供稿源。以上是BFIC的一个简单介绍。

 

观众提问:内容部分是不是要求真实?如何防止枪手和五毛党?

潘新:因为我们是web1.5,所以就不存在这个隐患,因为所有入选的编辑都是经过挑选的,比纯粹的web2.0在内容质量上更有把握,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网站创建和发展,以及如何想到运用“动态虚拟组织”这个概念经营,希望能对初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最大化利用资源有借鉴作用,这个网站是07年开始有想法,08年初开始实施的。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带老外去餐厅吃饭,呵呵,好玩儿,慢慢儿发现可以当生意。我们比较幸运的是08年5月就有一个客户给了我们5万元广告费,让我们认识到是个生意。

 

观众反馈:是啊,做这个网站也很有意义,帮助老外了解中国美食,5万,那可是大数额了,呵呵,做多久?

潘新:做几个月,当时真是很有运气,不过后来出了这个客户续了2万元,10个月内没有第二个付费客户。当时因为金融危机前,各个餐厅生意不错。

 

观众提问:现在有人投资吗?

潘新:没有

观众提问:那这么大的团队 怎么维持?

潘新: 一直是自己的钱在投,我们从一开始找了身边的外国朋友去写评论,幸运的是,我在上海认识的第一个外国人,既是美食家,文笔有特别好,然后就开始在外国人网站上登广告找人,先从上海开始,3个月后在北京开始采访。到了08年5、6月份的时候,开始找中文顾问,随着团队的扩大,沟通和管理问题就出来了。最初阶段的时候,团队由几个方式沟通。

 

观众:这么大的团队,每个月得烧几十万吧? 

潘新:最初阶段,和外文编辑的交流主要在餐厅进行,边吃边聊,我们成本控制的很低,我们的餐是由餐厅提供,而外文编辑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不领工资的,我觉得这是咱们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的特别重要的一个内容。在你获得盈利之前,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控制成本。我们有一个很特别前提,就是西方人喜欢参加这样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否则这么一个名校生组成的团队,那个承担不起,呵呵。团队小的时候,沟通比较好办,每次餐桌上聊就行了,逐渐团队大了,而且慢慢扩展到北京、上海、天津和杭州几个城市,而且既有中国团队,也有外国团队,沟通就成了最大的挑战。当然同时我们还有对与收费模式方面的摸索,

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参照的样本,我们慢慢摸索出一套“内容供稿”的收费模式。

 

观众反馈:没竞争对手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潘新:是好事,但是也有烦恼,就是不容易探索商业模式。不过在互联网领域,如果你能找到你有壁垒的项目,逐渐放大,你的竞争对手还是不容易赶超,如果是具有“网络效应”的业务。

 

观众提问:给其他媒体供稿,你们提供他们是英文的版本吗 ?

 

潘新:我们也有翻译成中文的内容,如同你看到的博客中的内容。

 

观众反馈:这个模式成本可控制,可慢慢养,容易形成竞争的优势。

 

潘新:这部分服务客户愿意付费。给大家看一个中国日报的频道

http://www.chinadaily.com.cn/cityguide/foodreviews.html,,这是腾讯上登的一篇文章。http://luxury.qq.com/a/20090924/000006.htm。

搜狐的稿件:http://chihe.sohu.com/20091009/n267236681_1.shtml 。我觉得做有壁垒的业务对初创企业挺重要的。我们的壁垒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英文,因为我们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英语母语作家;二是网络效应,也就是餐厅与用户以及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收费模式逐渐确定以后,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组织模式的问题。还有沟通方式。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虚拟团队,我们尝试了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方法,比如定指标,开会等,都不是很奏效。还有就是团队分散在各地,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沟通是个挑战,但是我们想到互联网的结构是网状结构,和传统金字塔结构完全不同。所有“推”的力量都不是很有效,“拉”才是真正最有力量的。

观众提问: 那现在采用了什么方式呢?

潘新: 1,用尽各种沟通手段,是团队随时了解进展;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调整,各种沟通手段包括:见面、聚会、msn、飞信、英语讨论组(linkedin),短信,电话,等等,能用上的都用上了。

观众反馈: 这个时间成本还是蛮高的哦

潘新:是的,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博客管理法”,王建功提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管理就是以最小时间成本获得最大回报。http://blog.sina.com.cn/bestfoodmanager,给团队,也邀请了很多观察家,黄亮新就是其中一位,呵呵,这个好处就是新加入的团队成员可以先看管理博客,就进入我们的“气场”,外国人沟通喜欢用邮件,和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有历史记录,不过我的英文写作水平还达不到中文的水平,所以还没法写英文博客。所以我觉得“博客管理法”是对于虚拟动态组织很有效率的一个手段,还有一个个人主页: http://www.aihuau.com/365978/Home.aspx ,所以我们在用了各种沟通手段之后,发现团队效率确实提高了。我们现在中文博客也给一些中文阅读能力强的外国人看。

“动态虚拟组织”的一个特点是,你不必让团队里的每一人都一定获得某一项信息,部分人,会传递给网络里其他的成员,我们另外组建了一个“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成员比其他成员更活跃、积极一些,所以获取的信息也更多,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受几本书的影响比较大,也可以向大家推荐。1,维基经济学,2,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3,众包,还有一本叫《引爆点》讲的是小趋势如何演化成大事件,对于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利用好有限的资源,逐渐放大,扩大影响是挺重要的,因为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很有限的积蓄,和热情。我们在形成虚拟团队的沟通方式以后,有了更进一步大胆的想法,就是在商业模式上,因为我们发现愿意加入我们团队的很多都是有创业想法,但是苦于缺少平台的有识之士,所以我们想到利用平台优势,来和团队成员做“分账”。这有两个起源。我们希望做一个“开放性”市场,

观众反馈:有没有碰到自立门户的?

潘新:目前还没有。Best Food in China希望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共赢的良性结果。这取决于两点,第一、你所建的平台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否有足够的扩散影响力;二,你的分账是否足够合理。我们总的来说,希望合作伙伴挣到钱,挣得越多越好,甚至超过我们,如果合作伙伴成功了,我就成功了。我希望把硅谷API的开放平台模式带到线下的世界。

刚才说到这个概念受的两个启发。有一个就是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写的《中国大趋势》,他讲到中国的成功来自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纵向式民主",因为中国人是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民族,希望有自主感。

我有时候老在想,为什么市场上的商户,即使没赚到钱,都比公司里的拿固定工资的要积极。原因就是“企业家精神”和“拥有感”。企业的员工很难有“拥有感”,而商户,哪怕赔钱,生意都是自己的。中国人这方面比哪国人都强,老外也这么认为。坦白讲,老外的团队合作精神确实比我们中国人强;但是中国团队“自主意识”强也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让合作伙伴挣得比我们多,这样大家有“拥有感”。

所以我们现在有两种分配模式。当大家积极性发挥出来以后,真是有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最近做的一个活动所做的艺术手册真是棒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文案。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特别了不起的内在力量。

我们讲到“开放性市场”另一个来源是我的朋友价值中国的创始人林永青和我讲的,网络就是社会,网络就是市场。所以做网络也可以用做“社会”,做“市场”的办法,而不一定是做“企业”的办法。我们现在规模比较小,但是我相信当规模继续扩大的时候,由一群有创业精神、有动力的人组成的“市场”威力会比单纯为工资工作的人组成的“企业”更有威力。所以我们在这些基础上,甚至想BFIC是否可以做成“创意集市”+“孵化器”,既然我们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中外文编辑、创业者,现在正在尝试,但是感觉初见成效。

潘新:所以我觉得在网络上,只要把“人”的能量发挥出来,很多事情都是你能想到而能做到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的边界,当我们打破一些固有的想法,未来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态展现出来,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因为我们这里吸引的也是很多具有创业精神的老外,这是他们喜欢中国的原因,因为在欧洲创业可能是件成本很高的事,我昨天和一个英国人聊了半天,他是牛津在上海校友会的秘书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把欧洲游客带到中国进行美食体验、介绍的主意。所以这大概就是BFIC的发展过程,和我们在当中思考、实践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觉得还有一些创业当中的感想,也和大家分享,因为大家都是互联网创业者,有共同语言。

潘新:有几个感受,一是使命和价值观,我们挺早就开始提这个,我觉得创业过程中可能要“忘掉钱”,因为创业的过程真的很长,很慢,有很多时候也很痛苦。如果把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有时候真的是扛不过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我今天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对大家创业有帮助,也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后记:互联网创业路上充满了艰辛,但也总是有新鲜事情发生。在互联网时代,资金仍然重要,但是,有时候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反而能够探索出新的模式来。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和伟大之处。也许下一个伟大的互联网模式就诞生我们身边。期望BEIC越走越好,迈向新的成功,也祝所有的互联网创业者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2162.html

更多阅读

《向解放军学习——中国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目 录引言:效率是所有组织面临的问题.. 3第一章:为人民服务——愿景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6一、心胸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 6二、建军宗旨:富民强国的责任.. 7三、使命无价:创造财富的永动机.. 8四、目标至尊:事半功倍的成长法门.. 10五、

90后互联网创业 一个90后眼中的互联网

系列专题:搞定90后!前奏: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尽管残酷,但我还是很庆幸能生长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新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相继出现,缔造了

美容院顾客管理计划 如何有组织的管理美容院顾客

 顾客是上帝,是生意之源。美容院如果管理好自己的好顾客,吸引新顾客,才是美容院长久发展之计。下面中国第一保鲜化妆品品牌白丽人分享一下如何有组织的管理美容院顾客。   a、基本思路:通过组织活动,提高信任感、亲切感;创造与顾客思

家纺店管理:老板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一)

一些国际、国内通用的领导管理定律您都知道么,下面为您一一道来:马特莱法则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它的涵义是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主张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不必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20%.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

降龙十八掌:做好终端店的管理

现在很多终端朋友遇到这样的综合问题:   ●销售额在提升,可是店面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大  ★人员越来越不好管了  ★仓库里丢货/破损  ★随着经营的产品越来越多,经常出现有的产品积压  ★而有的产品却持续断货的现象  

声明:《互联网创业:动态虚拟组织的管理》为网友斗魂如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