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 不要回答 《凯西来了!》第一章不要把“不”当做回答



这条最重要的经验被称为“纽哈斯的咒语”。

有个古老的物理谜语是这样的:“当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遇到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在《今日美国》最初的时间里,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阿尔8226;纽哈斯就是无法抗拒的力量。由寡母在南达科他农场上带大的纽哈斯绝对有着获取成功的动力。从南达科他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他在美联社做了两年记者,随后办起了自己的小周报——《南达体育》。这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并且一开始比较成功。但两年之后,羽翼未丰的报纸停刊了。顽强的纽哈斯又接受了《迈阿密先驱报》记者的工作,并搬到了佛罗里达。

在7年的时间里,纽哈斯在《迈阿密先驱报》一路升到了副总编的职位。随后他跳槽到了《底特律自由报》,做了总编,然后在1963年加入了甘尼特公司,担任公司在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两份报纸的总经理。纽哈斯是一个能干的经理,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现在,他能够在甘尼特尽情释放自己企业家的一面了,这是从他在佛罗里达北部办一份新报纸开始的。

纽哈斯发现,在佛罗里达的“太空海岸”连一份日报都没有。这个位于棕榈滩和杰克逊维尔之间的地带有着卡纳维拉尔角和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和承包商。于是纽哈斯创办了一份名为《今日》的日报,后来改名为《今日佛罗里达》。这份报纸成功了,但对纽哈斯的宏大理想来说,这只是一个起步而已。1979年,他升任甘尼特公司董事长兼CEO。他打算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日报——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他决定把它叫做《今日美国》。

从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人就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印刷、发行一份四色报纸,而且保证每个工作日在全美各地都能买到它?这不是白日梦吗?但纽哈斯能在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看到机会。当时所有的报纸都是黑白印刷,纽哈斯率先使用了彩色,彩色头版的效果着实让人震惊。而且他知道新技术能够通过卫星把报纸内容传送到各地的印刷厂,这样就可以向报纸中插入最新的突发新闻和比赛结果了。身为一个体育迷的纽哈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体育迷们终于能够及时看到自己所支持队伍的比分和实时赛况报道了,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只要在美国就行。

|www.aihuau.com|8

但人们还是认为纽哈斯太疯狂——不过他似乎很喜欢别人这样评价他。他一向都游离于报业精英的社交圈之外,而且他刻意地强调这一点。他喜欢穿光滑的丝绸套衫,经常戴着一副黑色的飞行眼镜,这种打扮很适合去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他戴着一枚宝石戒指,大得可以用来打人(据我所知,它确实派过一两次这样的用场)。纽约的大多数媒体精英们喜欢开着黑色林肯城市车跑来跑去,纽哈斯却喜欢开着白色加长豪华轿车兜风。

纽哈斯有很多怪癖。在餐厅里,他会像黑手党成员一样拒绝背对着门。他用自己老旧的“皇家”打字机和特制的桃色纸张给同事和下属打印信函。不管想到什么,他都喜欢打个赌。看球赛的时候,他不仅要赌本场比赛比分,还要赌那个演唱《星条旗永不落》的歌手能不能在“自由”这个词上唱出那个超高音。如果有人赌输后没能付清赌债(一般为5~10美元),纽哈斯会在3天内发出一份催款通知——不论是对朋友、下属,还是广告商。

最奇怪的是,纽哈斯既不把家安在纽约,也不安在华盛顿,而是选在了佛罗里达死气沉沉的可可海滩镇。他这么做有他的理由:他想创办一份改变报业生态的新报纸,而且想在远离批评者们视线的地方干这件事。纽哈斯不想处在他们的监视下,也不想让编辑和记者囚禁在纽约的媒体圈里,因为他觉得那儿有一种对新闻的偏见。有一次他对我说:“这些势利的纽约报纸编辑们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俯身向着世界布道,说着自以为重要的事情。但《今日美国》是一份读者的报纸。我们报道人们最关心的事情——那些影响他们的社区、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工作的事情。”

《今日美国》现在非常成功,所以人们很容易忘记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它会失败。当时的媒体评论家们对它简单的语言和五颜六色的图片大加嘲讽。评论员们取笑它是“快餐报”。其他报纸也纷纷取笑它,以至于纽哈斯说:“新闻界是除了老鼠之外唯一喜欢吞噬幼崽的东西。”但他仍然在坚持。事实是,纽哈斯从不考虑失败的可能。

随着来自各方的批评声,纽哈斯面临一个任务,那就是改变人们对这份报纸的极端看法。这对他来说是“超级考验”。他能赢得足够的读者和广告商的支持吗?他能将《今日美国》变成一份在财务上能生存下去、在新闻上受人尊敬的报纸吗?还是他最终将会输掉这场豪赌?

如果那些年里执掌大局的是其他任何人而不是阿尔8226;纽哈斯,《今日美国》就会失败。但纽哈斯从来不把“不”作为回答。他采取各种方法寻找通往成功的路。在最初的那些年里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从来没有动摇过:想办法把它解决了。不许找借口!纽哈斯非常擅长利用普通的条件创造出额外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考从来不局限于以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都听说过“非常规思考”,但直到近距离地观察阿尔8226;纽哈斯,我才真正开始明白这种说法的意思。

《今日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财务黑洞。甘尼特向它注入了数亿美元,对于启动这么大的项目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纽哈斯知道他得尽可能地减少花销,同时为报纸争取更多时间来取得成功。雇用200个新记者到全国各地做报道太费钱了,所以他设立了一个机制,向甘尼特旗下的其他报纸“借用”记者。《今日美国》创办之初,它的218名记者中有141名是从其他报纸“暂借”来的——给他们付工资的是那些报纸,而不是《今日美国》。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因为留在甘尼特其他报纸的记者没法再偷懒了。《今日美国》借来的记者们如果完不成工作,就会回到原来的报纸,而那些表现出色的最后会得到一个全职。同时,纽哈斯打算尽可能长期地使用这些借来的劳动力。这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一个最初看来无法克服的困难。

纽哈斯还想出了推销报纸的创意。他像P8226;T8226;巴纳姆一样,喜欢搞一两个小发明,只要这些能为《今日美国》吸引注意力——甚至像售报机这种似乎很不起眼的小细节也会引起他的注意。当时,这些机器都是丑陋、四方形的实用装置,但纽哈斯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今日美国》是未来的报纸,”他说,“所以贩售机应该是未来的盒子。”最终被采纳的设计方案看起来像一台电视机,圆角,四面都印着“甘尼特”的字样。当你走在街上,想找一个《今日美国》售报机的时候,你都不用看机器上的字,从外观上就能认出来了。

纽哈斯还亲自做营销。报纸印出来之后,他决定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间举办发布会。这让他能在第一年不断地进行推销,而他也的确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事。他在每一座城市邀请当地的政治家、高级商务人士、广告商以及明星来参加盛大的聚会,并且提供当地的美食——在马里兰是蟹餐,波士顿是蚌杂烩,费城是奶酪牛排。聚会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第二天当地报纸的报道给了我们更多的曝光机会。

但在华盛顿特区的第一场发布会上,我们的“主菜”就端上来了。纽哈斯不知怎么说服了罗纳德8226;里根总统、众议长蒂普8226;奥尼尔和参议院多数党领导人霍华德8226;贝克与数百人一同出现在国会大厦前的国家大草坪上。让美国最有权势的三位政治领导人一起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小啊,更别说是参加一份报纸的发布庆祝会了。如果你在6个月之前提出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完成不可能的事恰恰是纽哈斯的特长。

当然,如果他没有冒险创办《今日美国》,那他永远也不会有机会邀请总统到发布会上来。但冒险是纽哈斯的另一项特长——也是我们下一章的主题。接着读下去,你会知道该如何管理风险并使之为你工作。第二章冒险第二章冒险冒险会让你想到什么?玩一次特级跳伞算冒险吗?在赌球或者股票上一掷千金算冒险吗?哪怕跟朋友的关系会受到冲击,你也要把令人难堪的真相告诉他?还是争取拿到一个大项目或者搞定一次并购?

冒险既让人害怕,也令人兴奋——如果你总想着可能会出问题,那你就会害怕,而如果你想的是一切顺利的话会带来丰厚的回报,那冒险就令人兴奋了。关键就在于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风险,并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许多人认为冒险会让自己面对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遭遇危险。但其实逃避冒险未必就能保证安全,也不会让你工作生活一切顺利。

《圣经》里讲过一个寓言:猴子看到洞里有一枚坚果,便伸手去抓。当它握紧拳头的时候,手就被卡在狭窄的洞口抽不出来了。除非他放弃那枚坚果,否则他就走不了,但他害怕失去果子,所以不愿意放手。

试图逃避冒险就像紧紧抓着那枚坚果一样。你可能觉得抓紧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万无一失了,但实际上你是在阻碍自己前进。

那么,你该如何利用风险呢?又该如何鼓励自己勇敢地承担风险呢?有两条基本的原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371.html

更多阅读

凯西 《凯西来了!》第二章吹掉窗帘上的灰尘

我刚到赫斯特的时候,公司并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1887年,矿业大亨之子威廉8226;伦道夫8226;赫斯特从父亲那里接管了《旧金山观察家报》,创办了赫斯特公司。今天的赫斯特是一家资产达数十亿美元的企业,拥有12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美国和英

声明:《霍金 不要回答 《凯西来了!》第一章不要把“不”当做回答》为网友疯子般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