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经济发展潜力来自强力推进的区域政策



     权威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区域经济发展走势

  在全国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四张范恒山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经济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综合考量并从最直接的角度看,发展的潜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充分地、全面地调动全体劳动者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能量;二是来自更加深入、策略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合作,通过“承力借势”提高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拓展发展的空间;三是来自政府经济调控或调节从一刀切转变为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实施更具针对性、空间指向更加合理的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走向深化、细化和实化

  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指导的空间格局,从地域范围比较广阔的大板块走向地域范围相对较小的板块。

  近六七年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强力推进。这种强力推进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不断走向深化、细化和实化,具体地说,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一味强调全国一盘棋和实施大一统的指导政策,转变为“四大板块”的战略思维与指导政策。

 范恒山:经济发展潜力来自强力推进的区域政策
  第二,在“四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指导的空间格局,从地域范围比较广阔的大板块走向地域范围相对较小的板块。从2006年起,运用区域规划和方案打造了一批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

  第三,针对着制约区域发展的相对贫困地区和其他特殊区域,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加快发展。包括对西藏、新疆、内蒙、宁夏、广西等民族地区专门制定了指导意见,对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专门制定了扶贫攻坚规划,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制定了专门的支持其发展的指导意见或区域规划。

  第四,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围绕促进区域发展或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任务进行试点试验示范,打造了一些特殊功能区。包括建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上海自贸区也属于这一类,还有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等,这些功能区都承担了某些方面的重要改革发展试验任务。

  区域试验为自贸区提供借鉴

  区域增长格局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西部地区增长速度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从2008年起全面超过东部地区。

  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强力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成效,主要有:

  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了经济整体活力。近些年,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强力实施带来了区域增长格局的重大转变,2007年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从2008年起,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全面超过东部地区,今年仍然保持了这一势头。地区间发展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增长速度方面体现明显,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第二,丰富和完善了宏观调控手段和路径,有效改善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是宏观调控从“一刀切”真正转变为从各个地方实际出发的分类指导,从而把国家意志和地方合理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长期困扰我们的“两个积极性”发挥问题通过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第三,推动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开放试验,为实现全面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创造了富有价值的经验。当前,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所体现的一些特殊政策和改革,实际上在这些年所建立的各类功能区的试验中已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现和存在。有些政策还是十分特别的,比如在海关监管模式上,横琴示范区和平潭综合试验区均已探索“一线放宽、二线管住”的模式。在金融创新方面,国家提出将前海合作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并赋予了诸如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在法制建设方面,国家要求把前海打造成为法制建设的示范区,开展相关法律制度试点,包括引进香港和国外的适宜的法律服务规制;在横琴示范区,人大专门通过决定,把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划拨作为澳门大学的建设用地,并批准按澳门特区的法律进行管理。在自贸区建设方面,为舟山群岛新区量身打造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自由港区。

  第四,巧妙地突破体制困境,解决了一些十分棘手的难题。比如说,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由于干部体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的某些缺陷而形成的换一届班子就换一套思路的问题,也就是长期存在的地方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不连续不稳定的问题。由国家制定的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因为其特殊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相关地区的高度重视,不会因领导调整和班子换届而中断,从而有利于做到一张“蓝图”贯到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核心指向

  下一步仍要把推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尽管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强力实施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但区域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区域间实质性的发展差距还没有缩小,不同区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拥有的财富水平等重要指标差距还在拉大,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着悬殊。

  此外,区域无序和不良竞争仍然存在,资源枯竭型地区面临困境,还有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的城市病,部分区域存在过度开发问题,经济社会活动的过度聚集,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交通拥堵、用地紧张、人口过密、环境污染、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

  下一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也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区域政策走向弱化,不仅存在的问题会更加恶化,而且已经出现的良好势头也会形成逆转。

  对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中央的部署,基于以往的成功实践和现实要求,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应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把实行区别对待作为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是区域政策的实质和核心。要在准备把握国家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差距和实际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真正实现一区一策。

  二是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根本任务。要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

  三是把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在这方面,还是要坚持抓两头,一头抓条件较好地区的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一头抓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把地区发展中的“短板”补齐。

  四是把开展试验示范作为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要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选择适宜地区开展专项试验和综合试验,实现难点问题的突破。

  五是把建立制度保障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根本上依赖于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规体系,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区域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包括区域间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的建设,还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的建设等。

  最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步仍然要把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要把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产能过剩是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一个顽疾,久治不愈,区域战略和政策的深化细化实化应该能为克服这个顽疾做出特殊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49.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一 福利经济学社会公平

主讲嘉宾:王振耀(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时间:2009年8月22日周六下午(15点-17点)地点: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腾讯评论主持人:杨子云提要一:经济发展目标的提前实现,是

区域经济发展四大政策 2014区域发展四大亮点

      通过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新亮点:  一是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连续性,进一步明确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创新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区域

保定经济发展潜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外不少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士心存疑虑: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多大的潜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我的回答是:虽然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期,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速下降确实难以避免,但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

改革之前三十年和之后三十年:经济发展得与失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以来的三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论对中国友好的,敌视的,谁也不能否认。我们身历其境的中国人更有亲切的体会。除了年龄小一点的人,凡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亲眼看了这个变化。我估计

声明:《范恒山:经济发展潜力来自强力推进的区域政策》为网友淰抹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