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追问:上海“楼脆脆”背后的五个管理问题



    上周四,奇正管理俱乐部就上海倒楼事件进行了一次研讨, 此次探讨的主题有二:一,上海13层在建住宅楼整体倒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索?二,在企业管理中为什么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控体系,可到头来还是会屡屡出现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制度的虚设?会议由中外管理杂志主编杨光先生主持,原联想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神州数码副总裁蒋北麒作总结发言。我作了大约40分钟的首席发言。

    我认为:“楼脆脆”的发生,从根子上反应这个项目在管理上存在的五个问题:责任主体的缺失;管理主体的缺失;质量管控系统的缺失;责任心的缺失;良知与道德的缺失。而这五个问题反映了在当前管理界的根本问题。

 

    一、“楼脆脆”让我想到了什么?

    “楼脆脆”,这是网友们给倒塌的上海住宅楼起的名字。

     “楼脆脆”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当中倒下的一大批学校校舍,想起今天元宵节被一把大火烧焦了的央视大裤衩,想起十年前被朱总理痛斥为“豆腐渣工程”的九江大堤……它们在性质上、在根本的原因上,有什么不同呢?

 

    二、假如……

   我认为所有人都要感谢老天,让这座危楼倒塌得比较早、比较及时,才死了一个人(让我们为他祷告吧,他其实是替那座楼的所有业主承担了一场灾难!)。设想,假若是已经有大批住户住进去了,在人们熟睡的某个深夜,突然间轰的一声,大楼倒了,成百上千人在一片突然而来的恐惧当中被埋到废墟里……

    假如这种情况发生了,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起全世界瞩目的事件!而国内外的舆论该如何看待这件事件呢?

 

三、“楼脆脆”的象征意义

    “楼脆脆”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质量和水平的一个象征,也可能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品质和社会发展品质的一个象征。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一个有着世界最大外汇储蓄的中国,一个可以成功建造西藏铁路、三峡大坝并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中国,居然建不好一座普通的居民楼,岂不是咄咄怪事?可能么?

   它将成为中国社会管理水平的一个象征,它是所有从事管理者的耻辱!前天遇到一个老外,人家就对我说,你们中国看起来很牛,其实也就这点水平,连一所房子的事都管不好!不要以为这是别人的耻辱,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耻辱!

    需要反思的是:在我们的企业系统、政府系统、社会系统当中,还有多少未倒塌的、将要倒塌的、而我们多数人还不知道的“楼脆脆”呢?

 

    四、我们不能不追问……

    从管理的角度,我们不能不追问:这么样离奇的一起事故,它的根子在哪里?是我们的工程技术水平不够高么?是我们的工具不够先进么?是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么?……

    在企业管理中为什么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控体系,可到头来还是会屡屡出现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制度的虚设?

 

 不能不追问:上海“楼脆脆”背后的五个管理问题

     我认为“楼脆脆”的发生,从根子上反应这个项目在管理上存在的五个问题:责任主体的缺失;管理主体的缺失;质量系统的缺失;责任心的缺失;良知与道德的缺失。而这五个问题反映了在当前管理界的根本问题。

五、 责任主体的缺失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董经纬称,上海对于建筑质量的管理有一整套很完整的体系,包括地质勘测、基础设计、专业审核等过程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关键是相关方面对这些规定的执行力度如何,是否执行到位”。

这句话告诉人们,围绕一座房子的建设,从政府到企业,是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流程和规则的。假如这套制度、流程和规则得到了严格的遵守,还会发生这样的离奇倒塌事故么?

为什么看似完善的制度、流程和规则不能发挥作用呢?我认为,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责任主体的缺位。可想而知的是,在事故发生后,地质勘测机构、规划机构、设计机构、施工机构、监理机构、开发商……,它们之间一定会发生种种互相推诿责任的事情。

 

    事实的情况可能是,没有人真正对这起事故负责任;或者该负责任的个人或机构总是能够轻轻松松地逃避惩罚。谁是第一责任人呢?谁是第一责任主体呢?到现在并没有说法。

   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按道理,房地产开发商应当负首要的责任。可是,这起事故直到现在,我好象没有看到房地产商露面。他在哪里呢?我猜测想,他也许房子一盖完,赚到该赚的钱之后,就不声不响地开溜到国外去了。而且,这个所谓的开发商,可能只是做了这么一个地产项目,捞一票就走,从来就不会操心什么品牌啊、声誉啊之类的事情,也不管后来发生怎样的事故。

 

    六、管理主体的缺失。

    管理的任务就是为了让制度和规则得到遵守,让人们的行为得到规范。所有的管理活动都要有主体。可是,围绕着“楼脆脆”项目,在由众多机构组成的项目系统圈里,谁是首要的总的管理主体呢?是开发商,还是政府呢?好象不清晰。从道理上讲,开发商应当是首要的管理主体,政府只起监管的作用。可是,开发商在哪里呢?他和政府是怎样的关系?

 

    七、质量管控系统的缺失。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重温一样“质理管理之父”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以与“楼脆脆”事件作个对照。

    1、戴明说,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体系统的崩溃。

而在“楼脆脆”涉及到的社会管理系统里,到底是哪一个或几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戴明并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但这句话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是责任的主体、管理的主体。而是,这好象不适用于本案例。

   戴明还说,品质管控系统要从源头开始,要从产品设计和原料开始管控,而不只是最后一道质量抽检程序。

   戴明将品质管控系统比作一个乐队,乐队里任何一个乐手的表演没有到位的话,都会给整个演出的质量带来致命的伤害。

   戴明特别强调,质量管理是“基于系统的不断改善”。戴明特别重视由于系统问题产生的质量问题,而且把系统改善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他比喻说,如果歌曲本身写得糟糕(系统有问题),就不要责备歌手(工人),而是重写歌曲。“楼脆脆”事件背后的系统,到度出了怎样的问题?谁又成为那个克辜的“歌手”呢?

  2、质量优先于利润,特别是优先于短期利润。

    戴明指出:以质量为“龙头”,可以在“质量—成本—生产力—利润”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连锁反应链。而以利润为“龙头”,则会形成恶性反应链。例如,福特公司把质量放到第一之后,利润上升到了每年6亿美元。而在这之前,每年损失数亿。

    这个道理对于“楼脆脆”项目的开发商,可能太奢侈了。人家可能从头到尾眼里只有钱,只有利润,而且是黑色利润。

    当然不止开发商,其它相关的政府系统,它们在这个项目的质量管控当中,是以质量为龙头,还是以“利润”为龙头呢?它们拿到了多少“利润”呢?我们不得而知。

    3、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追根溯源,是从统计学起步的,他原本是统计专家。所以,靠数据说话是戴明的特点之一。但是,他却对那种十分流行的所谓“数字化管理”,甚至包括定额管理、绩效考评、任务目标等都深恶痛绝,必欲废除而后快。关于数据,戴明有一个比喻:数据能够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就好像墙上的温度计,能够显示实际室温,但它不能改变室温。

    对照“楼脆脆”案例,我们看到,现在的事故调查报告用了一系列数据在证明“压力差”问题,可是,它们之前为什么没有看到“压力差”问题?在这些相关的系统和系统之间、单位和单位之间,曾经流传过多少有关“楼脆脆”的所谓文字报告和数据呢?而这些报告和数据又是如何一个个过关的呢?

  4、戴明说,全面质量管理,是要形成“享受工作的管理哲学”。所以,如果仅仅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是学不到戴明的真谛的。如果把工作当做不得不服的苦役,那情况就会更糟糕。只有具有工作的内在动力,把工作当做享受和追求,学戴明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这句话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要求就太高了。今天有几个管理者能够让自己和员工真正享受自己的工作呢?如果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他们还会生产出类似于“楼脆脆”之类害人的水货么?

  5、戴明总结说,“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可是,在“楼脆脆”背后的经济系统里,谁来算那本最后的经济帐呢?

  他说:“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这话说得太好了!把一座住宅楼住好了,需要什么惊人之举么?

 

  八、 责任心的缺失。

  这无须解释了。可以想见的是,在“楼脆脆”项目涉及到的众多机构和个人当中,不可能都是睁眼瞎,但凡有一个单位、一个人真正负起责任心,及早地公开指出问题并发出事故警告,这场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可是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却发生了,它让我们看到了整个系统灵魂的缺失,就是灵魂就是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责任心。

   回到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我们要指出的是,只有有质量的人,才能产生有质量的管理,进而产生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什么叫有质量的人?就是有责任心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是没有质量的,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做出有质量的事情,不可能造出有质量的东西。谁是有质量的人呢?

   九、良知与道德的缺失。

    人的责任心从哪里来?从良知和道理里来。其实管理最终的宗旨,就是让人们都能够依从良知和道德的标准做事。这是最简单的要求,却也是最高的最难的要求。在“楼脆脆”、汶川倒塌的中小学教室、九江豆腐渣工程、央视烧焦的大裤叉背后,我们真正缺失的是什么呢?是管理者做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与道德。

古人说,头顶三尺有神明。神明是什么?神明就是我们的良知与道理。进一步来说,神明就是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宇宙真理。有些事情暂时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于是许多人都抱着侥幸和逃票的心理,准备捞一把就走。在“楼脆脆”事件中,没有人侥幸暂时逃避了惩罚,从常理看,我想大概会有的。可是,他们真的就能逃脱干系么?人们良知与道德的缺失,都是由于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神明。我们的管理,能否把这个神明请回到人们的心目中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867.html

更多阅读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转载 李稻葵:股民最不能犯的三个错误

原文地址:李稻葵:股民最不能犯的三个错误作者:敬天向善经济日报2015-05-24 14:08:21  从3月底持续到4月的这波行情创下中国股市沉寂7年多后的新高,似乎一个新的全民炒股时代又来了。大量新涌入的小股民,甚至广场舞大妈,没有相应的知识

之怪现象 中小房企“楼跑跑”背后的怪现象

     从南京楼跑跑,到杭州楼跑跑,再到长沙8楼盘老板涉嫌楼跑跑,用我以前的观点讲,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楼跑跑”!  穿越这些“楼跑跑”,在此背后,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这就说明,房地产从某种程度上是资金密集型的金融或准

第33节:唤醒对方积极情绪的五个技巧(1)

系列专题:《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的力量》  唤醒对方积极情绪的五个技巧  我们已经知道,唤起人们积极的情绪,就会带来别人更容易转变态度的效果。  比如你是公司的一名员工,你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的、值得信任的老板所作的改变态度

第11节:新员工的五个注意事项

系列专题:《赢在起点:职场新人要懂的52件事情》  第二章 职场的渴望与困惑  职场中人渴望成功,但现实并非总是令人满意,当不熟悉职场规则和工作伦理而不断犯错和遭遇职场困境时,难免会对职场中的一些人和事难免会产生困惑。  新员

声明:《不能不追问:上海“楼脆脆”背后的五个管理问题》为网友只爱你一个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