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章之3.2科学管理原理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章之3.2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集古典管理思想发展之大成。英国的管理学家林德尔8226;厄威克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厄威克编:《管理备要》。)这里有巴贝奇的作业研究、汤的利益分配思想、杰文斯的劳动强度和疲劳问题研究,等等。同时,还有同时代的甘特、怀特(Munsell Wright)、巴思等所作的贡献。就连“科学管理”这个名称也不是泰勒发明的,而是由泰勒学派的支持者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在1910年10月的一次讨论中提出来的。当时泰勒并没有参加,后来,对此命名他也不是十分满意。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

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包含着如下的科学假设作为前提:

1. 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 从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 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www.aihuau.com|35

在今天看来这三个前提都有问题或缺陷,然而,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具有相当的客观性的,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泰勒所做的科学管理试验就是建立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的,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只不过还不全面,需要补充罢了。

两个基本原理

在泰勒所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中始终依据两个基本原理:

1. 作业研究原理

这一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泰勒认为,要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就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的动作,并把动作细分为动素,即动作是由哪几个动作要素所组成。然后,再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这就是作业研究原理。

2. 时间研究原理

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的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三个基本出发点

第一,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在各项工作中,要挑选一流的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的环境也是标准化的,不用考虑人性的特点 ,将人训练成为一种肉体机器。

第三,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为追求最高效率,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要实行重大的精神革命,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从上面的三个基本出发点可以看出,泰勒自身是站在资方立场上的。尽管在其著作中和听证会上他作出了声明,说其与工人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在科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中,总是以牺牲工人的利益来达到他所讲的共同利益的,这也是许多人认为他在晚年对待工人像野兽的原因,尽管他的本意并不是这样。

科学管理的四项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

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管理方法。(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这四项任务,第一项讲的是对作业进行科学研究,以便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项则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将视野投到了工人身上,试图从工人素质上找到管理赖以发挥长久作用的基础;第三项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以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第四项实际上已经将企业中管理的职能与一线工人的作业职能区分开来,并且强调了由于这种分工导致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承担的责任不同。

科学管理内容

前面的假设、基本原理、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任务共同构成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框架,概括起来科学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

作业管理是泰勒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由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所组成的。

1.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生产率巨大增长的事实标志着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标志着我们在这一二百年的巨大进步。我们现在的必需品,在一百年前是奢侈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所致。科学管理的根本如同节省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

2. 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为了发掘人的最大潜力,还必须做到人尽其才。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做任何一项工作的,这和人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对某一项工作必须找出最适宜干这项工作的人,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个最适宜干这项工作的人的最大潜力,这就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因此,对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挑选出“第一流的工人”。这个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最适宜的人,因为只有最适宜才能达到第一流。这样,重活、体力活让力气大的干,而精细的活只有找细心的人来做,然后再对第一流的人利用作业原理和时间原理进行动作优化,以使其达到最高效率。

3. 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泰勒对以前的工资方案的管理方式是不满意的,认为它有各种缺陷,不能满足效率最高的原则。于是,他在1895年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其主要内容是:(1)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2)采用这种差别工资制度,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率的125%,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的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3)工资支付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和工种。也就是说,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来支付酬金。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看起来工人干得多拿的工资也多,这同样对资方是有利的。

泰勒对组织管理的贡献是巨大的。

1. 他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的管理中,生产中的工作责任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工人则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进行工作,工作效率由工人自己决定。因为这与工人的熟练程度和个人的心态有关,泰勒深信这不是最高效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科学的方法就是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而找出和制定标准的工作,应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因为,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工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的,所以就必须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其主要任务是:(1)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2)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3)拟订计划、发布指令和命令;(4)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现场,工人或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能自作主张各行其是。泰勒把这种管理方法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2. 职能工长,又称职能管理。在计划部门,工作程序工长即“工作流程管理员”,决定每一类工人以及机器的工作流程和准确的工作顺序;工作命令工长即“指示卡片管理员”,提供有关工具、材料、计件工资和奖金,以及其他操作指示的情况;工时成本工长即“时间和成本管理员”,负责发送纪录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所消耗成本的表单,并保证收回这些资料;纪律工长即“车间纪律管理员”,记录每个工人的“优缺点”,充当“调节人”,并执行挑选和解雇雇员的职能。在承担监督责任的执行部门,工作分派工长即“班组领班”,负责在把一件材料放到机器上之前的全部工作;速度工长即“速度领班”在材料放到机器上时便开始工作,工具、切削和机器的速度均由他决定;检验工长即“检查员”,负责检查工作的结果;修理工长即“修理领班”,负责照管和维修机器。

3. 泰勒为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去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这种例外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转变人性的管理,是将人从传统的小农思想意识,转变为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思想意识,这是一场革命。泰勒充分认识到这场革命的艰巨性,他说:“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标准化方法,强制采用最好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强制性的合作,才能保证快速地工作,而强行采用标准和强行合作的责任职能就落在管理者的身上……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广泛的事实是,如果工人不能从这种做法中获得额外的报酬,他们是不会顺从于这种更为死板的标准,他们不会额外地勤奋地工作的。”(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管理哲学上的突破是全面的和划时代的。因为管理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恰恰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结和变革。我们可以认为,泰勒不仅是管理上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他堪称是一个管理哲学大师。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所指出的:“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作出的最特殊的贡献。”(德鲁克:《管理的实践》,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泰勒以自己在工厂中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探索,冲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次革命,就不可能真正的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泰勒的另一项主张,是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使企业开始有人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对管理实践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泰勒制的现场作业管理方法在实际的生产组织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采取了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倍。因此,科学管理在当时的美国和欧洲受到欢迎。即使在今天,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代管理科学学派可以说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必然延伸。当今西方世界,有许多学者面对现代西方许多颓废的思潮大声疾呼要恢复到科学管理的时代去。

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这也许与泰勒本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另外,泰勒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这也说明,科学管理是一种在科学管理的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9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原文地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作者:小竹泉一贞,一名女学生,茶店老板的女儿,虽然不如陶斯咏那般大富大贵,然而也不至于落的割腕自杀的悲惨下场,这其中缘由究竟是为何?一贞在一个雨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撞上了一个不经意的人——刘

麦秀两歧一以贯之探《甜蜜的事业》主帅麦贯之 麦贯之

麦贯之导演古语云: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形容一个人总是成竹在胸,那么他就不会轻易和人争抢;一个人,他总是在争夺中获胜,他就不会轻易和人宣战;一个人,他善于战争,就不会失败。这样的语句用来形容电视剧《甜蜜的事业》导演

声明:《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章之3.2科学管理原理》为网友从未被记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