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上)》前言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想过放弃。1963年冬天,即将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我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正在找工作。贝克图书馆布告栏上的黄色平面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广告的左上角印着“沟通机会”,右边则是“高盛”的名字。作为一名波士顿证券业的律师,我父亲对这家公司非常敬重,因此我开始阅读对这个工作的具体描述,但是当我看到年薪只有5 800美元时,我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了。

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她”当时刚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①毕业,她是Phi Beta Kappa②的成员、女高音独唱歌手,上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我必须帮她偿还银行贷款,所以我想我的收入不能低于6 000美元。由于当时未曾考虑过还有分红和加薪,我太过天真地“知道”我每年赚的钱不会超过5 800美元,所以高盛不太适合我。如果当时像其他人一样在高盛发展自己的事业,那么我肯定不会写这本关于内部人士如何看待高盛的书了。

20世纪70年代初,在向潜在合伙人承诺我们会将羽翼未丰的咨询事务所—格林尼治(Greenwich Associates)发展成为超级专业的事务所时,我就自嘲地说:“你是个傻瓜。作了承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超级专业的事务所到底该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达到那个目标。你甚至从来没有为一家那样的事务所工作过。你最好快点学。”从那时起,一有机会我就向我在法律、咨询、投资、投行等行业工作的朋友和熟人咨询他们认为哪家公司在其所在行业做得最好,以及它做得最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一次又一次坚持探索同样的问题,很自然,雏形出来了。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上)》前言
一家真正的专业大型公司有某些特质:那些最能干的专业人士认同这是他们最想加入的公司,同时该公司招募并留住那些最好的人才;那些最挑剔的大客户则认可该公司能够持续地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家公司在以前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其竞争对手看做行业的领军者;有些挑战者可能偶尔通过一两次杰出服务暂时超越,但是它们都无法长期维持卓越水准。

各个行业保持其卓越水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些特定的因素对于每家伟大的公司都是重要的,即:长期服务和投入的“仆人式领导”,精英的报酬机制和权威性,不计得失的客户服务,高度专业和杰出的道德水准,持续强化专业水准的企业文化,拥有长远的价值、政策、观念和行为以持续保证其抓住短期“机会”。每个伟大的组织都是具有持续多年跨地域和跨业务实现价值、实务和文化一致性的“One-Firm公司”①。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偏执狂”—对竞争对手总是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忧虑。但是,它们很少向竞争者学习,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不过,就像在各项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奥运选手一样,这些公司很大程度上都是一样的。

基于格林尼治公司深入的资产管理研究,以及作为战略咨询顾问与各大主要证券公司密切合作的工作经验,我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来比较相互竞争的公司,并从多个客户评价的标准来进行对比,包括在不同市场、不同年份,特别是持续跟踪一段时间的对比。在过去这些年里,我相信我的研究成果启迪了一部分人士,特别是那些渴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那些提供最好服务的专业人士,以及那些愿意为专业公司奉献毕生职业生涯的人士。有一个发现让我很吃惊:在每个行业中,都有某一家公司被业界人士公认为“最佳公司”—如投资行业中的资本集团公司,咨询业中的麦肯锡公司,法律界的克维斯律所(后来被达维律所及世达律所超越),医药行业中的美国梅育医学院(后来被约翰8226;霍普金斯医院超越)。而在证券行业也有这样一家公司,那就是—高盛公司。

|www.aihuau.com|25

10年或20年前,也许还有人认为证券行业中有其他公司比高盛更优秀,但是现在不会了。(更早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高盛是行业的领军者。)多年以来,我一直很清楚高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高盛员工更为公司着想;他们拥有共同的信念,或者其“文化”意识更强烈;高盛的每一级领导者都更认真,更深谋远虑,更注重从长期的角度来改善公司的点点滴滴;他们放眼长远利益,同时注重细节;他们更了解员工,更关心员工;他们加倍努力工作,而且非常谦逊;他们知识渊博,又求知若渴;他们总是致力于寻找改善的方法,并改善良多;他们的抱负不是想成为什么,而是要做成什么。

60年前,高盛还只是一家三流的美国东部商业票据交易商,拥有不到300名员工,它从依赖信用度低的小客户投资银行业务起家,发展成为全球投资银行界的主宰者,先后经历了从小代理商到大代理商再到重要合作伙伴这一系列发展过程,最后将自己成功地塑造成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投资者。它拥有的优势是其他公司无法超越的:它在投资的任何金融市场中,可以自由决定条款、选择合适的规模、挑选有利时机、选择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完全没有任何外部限制。

高盛现有3万名员工,而本书中提到的高盛员工的名字不到其总数的0.5%,但是高盛的伟大故事正是由这少数人创造出来的—是这些最初加入公司的前辈们,通过努力打造了今日的高盛。高盛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于成立100年后实现了公开上市,这一法律事实对律师和投资者的意义深远,但是实际上,高盛的合伙人制度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公司员工的合作方式、员工对公司以及员工之间的了解,甚至已成为主宰员工信仰的强大的

精神力量。

高盛现任及未来的领导者将会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作为行业领导者,特别是面对内部和外部追求卓越的永无休止的需求,高盛将始终站在竞争性创新的前沿。

有兴趣的读者会立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高盛在许多方面如此强大?公司如何取得现有的领导地位,并展示其卓越?高盛未来将怎样再续辉煌?

本书下面的章节将试图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查尔斯8226;埃利斯

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

2008年6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030.html

更多阅读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下)》第23章 转型(1)

多年以来,华尔街的交易员和专家的关系非常疏远,两个团体都非常骄傲,既不相互尊重也不喜欢彼此:双方都认为对方知道的事情无关紧要;对方对事物的理解没有意义;对方所做的事情毫无价值。但是在一次知识界的历史性变革当中,由强大电脑和广泛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7)

在过去,合伙人中的大部分人常年拥有相同的份额。这种情况不会再有了。在第二次两年评估之后,以业绩为基础的差别产生了作用—合伙人知道其他人的份额。合伙人份额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合伙人越来越频繁地要求取消合伙并只承担有限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4)

博伊斯仍然坚持。他是高盛精确判断的代表。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根据法律,博伊斯和他高盛的团队只有10天时间去获取更高的出价。但是博伊斯很坚定。结果,4天以后,在高盛找到数个潜在买家后,得州石油出价130美元,这几乎是给每个股东增加了2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3)

鲍勃8226;鲁宾和史蒂夫8226;弗里德曼有一张时间表。他们非常确信高盛需要变革,就像曾经的两位约翰一样确信。公司可以像一家小型专业公司或大型全能公司那样发展,但是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家中型公司的阶段而“身陷泥潭”,这是他们认为

声明:《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上)》前言》为网友骑刀锋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