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过户流程 话里话外: 流程与制度的差别--从“种房子”讲起



  10月底,我去了一趟武汉,给东湖边上的一个船舶配套企业做了一场关于流程与企业制度、绩效考核的培训。

    企业派来的司机从机场接上我们后,走三环和刚刚建成的XXX桥(名字忘记了,不过大桥还在做最后的装饰,没有正式通车,所以桥面上几乎没有车)很快就到了武昌,那边还有即将通车的高速铁路和新火车站。

    正当我们不断感慨武汉城市这几年的快速变化时,有人问了一句:“怎么路边上还有很多人在盖房子,而且很简陋,没有窗户,只是很高。

    于是,司机给我们解释,那是当地村民在“种房子”。他笑着说,村民的地要给政府收了,他们现在“不种粮食”改“种房子”了。

    所谓“种房子”,就是村民在即将被政府或者开发商征收为道路、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上,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自建房,以便在征地拆迁中获得更多的补偿。这种种出来的房子目的就是为了拆迁,所以都是四无房,即地下无桩(不打地基,直接在松土上砌墙),砖里无浆(砌砖不用水泥),墙面无窗,房顶无钢。听说,前两年武汉还发生过种的房子因为不舍得用水泥砌,结果倒下砸死人的事情。

    我在感叹猫捉老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同时,更感叹制度的局限性。

 房子过户流程 话里话外: 流程与制度的差别--从“种房子”讲起
    中国不缺少制度,但是向“钓鱼执法”、“假球黑哨”这样的怪事情缺总是比美好的初衷来的更真实。这是为什么?

    我想应该有很多原因,不过,其中一个与流程有关。没有一个有标准、好量化、可规范、能执行的流程和行事程序,很多事情就事与愿违。

    其实,要想杜绝“种房子”也不难。我在四五年前给广州市扩建办--拆迁单位的直管部门做过一个流程咨询的案子,就知道广州很早就制定了一套在拆迁安置、补偿前的摸底、取证、认证、归档、复核、稽查的系统化流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实时鉴证(在拆迁之前的取证方法)。政府在动迁之前,会通过照片、地籍、产证甚至航拍,形成一个闭环的流程,这样就能够依靠数据和信息,将某一时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补偿安置的时点性政策才能有用。

   流程,一群人协作、制约,达成共同目标的方法,比制度来的更鲜活。

    没有流程,制度就是一张废纸。想抓好,就要用一系列流程来保证。

    这就好比水流入海,制度就像是“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流程就像是高山峻岭之间的河道,没有了流程这条河道,仅靠制度就可能“洪水泛滥”。而流程比制度更好量化、可规范、能执行。

    所以,武汉市应该南下广州学一学,相信未来“种房子”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会消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293.html

更多阅读

高速公路建设流程 流程与公路

     流程与公路的相通之处  流程与公路有着非常类似的特性:  每一条公路都有起点和终点,流程也是;  公路的客户缴纳费用后,公路可以为客户实现物理转移的价值,恰好流程也可以实现输入到输出的价值转变;  无论公路还是流程,都

oa流程效率分析 “流程”与“效率”的PK究竟谁该胜出

  近日,去某外资银行办事,从保安、到大堂经理,从柜员到客户经理,态度和蔼,举止文雅。对职业的精神也不容置疑,可是就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其效率却不容苟同,一件小小的业务竟然办理了两个小时没有完成,问其究竟,客户经理解释说流程和公司的

声明:《房子过户流程 话里话外: 流程与制度的差别--从“种房子”讲起》为网友天策真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