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fps不稳定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第四章之战后时期的部门数据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表现和金融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以前,失业成为近几年最为严重的问题——1974—1975年和1981—1982年的经济衰退过程中,失业率显著高于之前的年份,1975年到1981年间的最低失业率高于战后经济扩张时期。

经济中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以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金融关系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中找到。在考察这些变化时,我们必须重点强调非金融公司、家庭和商业银行(美国经济中最主要的三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变化趋势。

毫无疑问,经济大萧条影响了什么是合意债务结构的观点。当时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是,银行是一个贷款机构,除非借款人不需要借款;用专业术语说就是,贷款人和借款人都是风险规避者。因为二战后的经济繁荣一开始被看作一个暂时性事件,所以战后早期债务融资一直都不被看好。

1946年,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有大量的政府债券,而私人债券所占的比例已经远远小于过去。联邦债券为2295亿美元,而私人债券的总量是1534亿美元,低于1929年的1618亿美元。由于较低水平的私人债券拥有量以及较高比例的应偿政府债券,主要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中绝大部分都是政府发行的安全可靠的金融资产。

然而,若只单独考察某些数字,我们将会对经济关系了解甚少。表4.3中显示了1946年到1984年间一些年份不同类型债券的分布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邦政府债券相对于债券总数量下降了,公司债券所占的百分比则上升了。另一方面,州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所占百分比在1960年之前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然后稳定在10%到10.5%之间。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的情况类似,即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先有一个大幅上升,然后保持稳定。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债券所占比例似乎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1981—1984年大量存在的反周期和结构性赤字对债券的分布产生了影响。联邦政府债券占债券的比例从1980年的18.8%增加到1984年的23.0%。公司和家庭债券所占的比例都在这期间下降了:公司债券所占比例从23.1%下降到21.9%,而家庭债券所占比例则从37.7%下降到35.7%。

|www.aihuau.com|26

表4.3 1946—1984年中部分年份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的分配情况

年份 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10亿美元) 联邦政府债券(%)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家庭债券(%)

1943 350.4 62.8 4.4 14.1 9.8

1952 460.2 48.1 6.8 18.9 20.4

1955 544.9 41.8 8.4 19.0 25.0

1960 726.8 32.5 9.9 21.2 30.0

1965 1012.5 25.9 10.2 21.9 33.9

1970 1432.3 21.0 10.4 24.8 33.6

1975 2288.8 19.5 9.6 24.0 34.0

1980 3948.3 18.8 7.5 23.1 37.7

1981 4328.4 19.2 7.0 23.4 37.4

1982 4728.9 21.0 7.1 23.0 36.2

1983 5255.3 22.4 7.1 21.8 35.9

1984 5970.8 23.0 6.8 21.9 35.7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1952–1984,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ashington, D.C., April 1985. Data from 1946 and 1950 from ibid., 1946–1975, December 1976.

总的债券与GNP的比率从1946年下降之后,就一直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1.30—1.40)变动;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债券与GNP的比率开始上升。(表4.4中显示,1946—1984年间部分年份用当前美元计价的各种类型债券与GNP的比率。)最近发展结果是,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占GNP的比重在1984年达到了1.63。

表4.4 1946—1984年间部分年份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对GNP的比率

年份  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单位:10亿美元) 联邦政府债券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家庭债券

1946 1.67 1.04 0.07 0.24 0.16

1952 1.32 0.64 0.09 0.25 0.27

1955 1.37 0.57 0.12 0.26 0.34

1960 1.43 0.47 0.14 0.30 0.43

1965 1.47 0.38 0.15 0.32 0.50

1970 1.44 0.30 0.15 0.36 0.48

1975 1.48 0.29 0.14 0.35 0.50

(续表) 

年份  净政府债券和私人债券(单位:10亿美元) 联邦政府债券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家庭债券

1980 1.50 0.28 0.11 0.35 0.57

1981 1.46 0.28 0.10 0.34 0.55

1982 1.54 0.32 0.11 0.35 0.56

1983 1.59 0.36 0.11 0.35 0.57

1984 1.63 0.38 0.11 0.36 0.58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1952–1984,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ashington, D.C., April 1985. Data from 1946 and 1950 from ibid., 1946–1975, December 1976.

在里根时代出现赤字之前,联邦政府债券对GNP的比率都处于下降趋势;1946年为1.04,1980年为0.28。公司债券对GNP的比率在1970年之前则一直上升,1946年为0.24,1970年为0.36。(1965年到1970年之间公司债券与GNP的比率从0.32上升到0.36。)1970年以后,该比率一直相当稳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个人债券在1965年之前都呈现出上升态势,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变化范围之内。从那时开始,家庭债券与GNP之比率再次上升。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家庭债券和公司债券相对于GNP增加速度逐渐放慢,同时联邦政府债券与GNP的比率以越来越慢的速度降低,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强。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也见证了利率的上升,提高了企业利润和家庭收入在总债券中所占的比例。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债券增长和利率大幅提高的综合效应。

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与收入的关系表明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金融关系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凯恩斯认为我们经济的特点是基于安全边际的借贷系统。安全边际可以描述为债务支付承诺与现金收入之比、净财富或股权与负债(股票市场购买的保证金)之比,以及债务与现金或流动性资产之比,也就是支付承诺与用于经营之外的资产之比。安全边际的大小取决于一个金融机构是脆弱的还是稳健的,这反映了该机构在没有引起债务紧缩情况下解决现金短缺的能力。

以下将给出9幅图——其中,4幅是关于非金融公司的,2幅是关于家庭的,3幅是关于商业银行的——它们显示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金融关系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之趋势。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到经济向混乱和脆弱的转变。

图4.1显示了非金融公司对固定厂房和设备的投资与内部资金之比。这些数据表明,当公司的投资意愿增加时,我们久经考验的金融系统将会根据需要调节资金。这是因为当时的经济确实运行良好,以及对投资的刺激——比如,投资税赋优惠和加速折旧政策——增强了企业对负债的承受能力。

图4.1 固定资产投资/总的内部资金,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 Flow of Fund Account,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2显示了负债对总内部资金的比率,虽然数据是原始没有经过处理的,但这是非金融公司的现金支付义务相对现金流数量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因为它没有考虑债务结构中短期债比例的增加,也没有根据利率上升而有所调整。该指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明显的趋势,但在此之后,该指标突然强劲升高。很明显,从1965年到1974年,公司总资金中,运营所得现金流比以前大大降低了。此外,如果允许利率上升的话,该比率会增加得更多。1955年之后的十年中,长期债券的利率上升了50%,但是1965年以后利率高了一倍以上。因此,如果公司负债随着利率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那么图4.2中头15年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能会被消除,而1965年到1974年之间的上升趋势则会加强。

图4.2 总负债/总内部资金,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 Flow of Fund Account,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3显示了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相对于现金资产的变化趋势,该比率是为其他流动性指标——比如,企业负债和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no-default asset)之比率——服务的。负债和活期存款的比率在整个战后时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然而,如纵坐标所显示的,1960年以后该比率呈周期性变化。公司负债与活期存款和现金之比率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一个日益放松管制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商业企业“投资于”利息而非现金。图4.4显示了非金融公司债务结构的另一面,公开市场票据加上从金融公司借来的款项之和与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了公司对外融资比例的增加。这些债务在1967年之前只占总债务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很显然,现在它们比以前所提供的资金要多得多。有两个阶段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第一个阶段是1960年前后,第二个阶段是1969年前后。1969年以后外部融资的增长也许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观点,即美联储处理1969—1970年金融动荡的方式——它们为这些债务提供保护——意味着这些债务比之前的那段时间更安全。

图4.3 总负债/活期存款,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4 (公开市场票据+来自金融公司的借款)/总负债,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5和图4.6表示的是家庭部门的数据;图4.5是负债与个人收入之比率,而图4.6是负债与货币之比率。1964年之前,家庭负债与个人收入之比一直稳定增长,而在此之后,该比率显出了周期性的特征。该周期性特征在1976年之前并没有显出任何趋势,一直到“增加”至另一个稳定的状态为止。负债与货币之比——衡量流动性的一个原始指标——在1964年之前增长迅速,那时也是没有明显发展趋势的周期性模式。这一直持续到1971年,此后该比率快速增长。1979年以来,负债-货币比又开始显示出没有明显趋势的周期性模式。

图4.5 负债/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6 负债/货币,家庭,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图4.7-4.9显示了商业银行的一些融资关系。图4.7中显示的是金融净资产与总负债之比。1950-1960年,该比率在0.074至0.086区间内呈现上升趋势;1960年以后开始下降,到1974年下降到0.056;从1978年开始稳定在6%左右。因此,商业银行按惯例计量的权益保护大幅降低,在商业银行中,并不因为利率上升而进行资产减计。然而,如果重新进行估值的话,权益保护会下降得更多。

图4.8描述了受保护资产(即市场价值受联储干预保护的资产)与总负债之比,该比率从1952年的略低于0.6锐降到1974年的0.17。图4.9展示了活期存款与总负债之比,该比率在整个时期内都处于下降趋势,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大量新银行负债的引入。

图4.7 金融净资产/总负债,商业银行,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8 受保护资产/总负债*,商业银行,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4.9 活期存款/总负债,商业银行,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在这几幅图中,平行于纵轴的虚线表示融资结构中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或者是趋势发生变化的时间。这些变化表明,20世纪60年代早期,金融系统的行为模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更具有投机性——以及这个变化会加速金融走向脆弱的步伐。也正因为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表现比二战后头十五年内的任何时候都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持续走高。

机构的变化也是融资机构发生变革的一个原因;从1960年到1974年,类似于银行的一些机构和实业公司——比如由金融公司主管的商业企业、发行商业票据的公司、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和非会员的商业银行——相对于金融系统中的其他部门来说迅速成长。

这些作为准银行的金融机构已经很快成长起来,会员银行——尤其是大规模的货币市场银行——事实上已经变成了这些机构的最终贷款人,通常都是通过信用贷款最高限额的形式来加以限制。实际上,美联储是这些机构间接的最终贷款人。1974年的房地产信任投资公司危机期间(见本书第3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美国联邦银行系统(1863-1913年)的信用等级评价模型又开始使用了。

从总体上来说,分等级的银行管理模式可能是金融系统脆弱的缘由之一。当由于准银行机构一些明显的脆弱性而使该融资渠道变得很昂贵或难以获得时,准银行机构就会利用其在主要银行的最高贷款限额。因为银行持有的资产与准银行持有的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是相似的,所以当准银行机构的损失或现金流的短缺在市场上变得明朗之后,银行所持有的一些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削弱。从而,当这些银行扮演类似于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时,一些银行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投资组合将会变得更加脆弱。此外,大货币市场银行在某几个时期连续救助准银行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大银行不断走向衰弱;美国银行在1982年宾夕法尼亚广场银行惨败之后收购西雅图的Seafirst银行时,其实力并不一定得到加强。

分等级金融模式中暗含了多米诺效应的潜在可能,而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崩溃和灾难。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的金融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金融层级以及用于获得贷款的新金融工具的引入,很明显是金融系统脆弱性增加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535.html

更多阅读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十三型人格使用手册 《十三性人格使用手册》第四章

第四章马型人格:才华之“痒”代 言 动 物马他们才情闪耀,见多识广。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有了改革的动力与源泉。可他们也常因才华横溢,在与他人交往时,显得有些自负,有些难接触。人格表现外在表现内在表现着装偏好热烈有朝气。无论多大

建造者第四章挑战 《建一说职场》第四章

第四章坦然面对,淡然处世1.宠辱不惊,关注自己的一片天空人们常会用“井底之蛙”来形容某些人的目光短浅。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重性的。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井底之蛙,如果两眼横视,再远的目光也不过是一井之宽而已,看来看去,能够看到的

声明:《英雄联盟fps不稳定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第四章之战后时期的部门数据》为网友踏花游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