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负罪感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负罪感的危险

 如何消除负罪感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负罪感的危险


心理学家温迪8226;德赖登是英国理性情感行为疗法(REBT)的主要支持者,把负罪感描述为“思考的敌人”:“因为当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抱怨时,你就无法从经验中学到东西。”

人们常常会为做错事情而后悔、自责并遗憾。这些是健康的反应,大多数性情中人会努力弥补、寻求宽恕或者以行动来挽回损失。

而那些带有非理性负罪感的人会坠入指责的陷阱中,他们卷入了过分指责的思考方式。你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而诅咒自己或者认为自己是个废物,而不是仅仅对某个特定的错误感到遗憾。

负罪感取决于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怎样的行为方式。年轻女子认为在结婚前发生性关系是罪恶的,但她在性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极度的兴奋。她喜欢这种感觉,但是过后她认为自己是罪恶的。由于遭受生理上的冲动和非理性信仰所带来的冲突,她感到羞耻并有负罪感。你对自己的外在表现有一定的期望,当你的言论和表现达不到你对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自我批评。你宣称你本应当做得更好,观众花费了时间听你的讲演,而你却失败了,你还不如不在公众面前演讲。你为浪费了观众的时间而有种负罪感。在这两个实例中,我们会发现负罪感的感知信号:严格的自我要求,不能达到期望值后的自责。

感知信号是与特定情感相联系的思考过程。例如,沮丧与焦虑这两种令人痛苦的情感便带有可以被认知的信号。沮丧的认知信号包括无助的想法、绝望和自责,而焦虑则与不幸的前兆和预测到的无力应对联系在一起。非理性的负罪感也具有可以感知的信号,它包括违反原则和标准,不现实地要求某人不应当去做他已经做过的事,以及感受到谴责与不能忍受。下面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战胜这种形式的负罪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04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如何消除负罪感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负罪感的危险》为网友七分冷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