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经验汇编 中国工具企业要走“小专精”之路



  编者按:金融危机过后,各行各业的经济实体都在积极寻找应对良策,并形成了共识:要把危机当作行业转型和企业产品技术升级的契机,依靠科技创新和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来战胜金融危机。然而要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加工工艺的升级,机床尤其是工具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具市场

  2008年,我国的机床消费达到了194.4亿美元的创记录水平,已连续七年高居世界第一。我国刀具消费额也首次超过各主要发达国家,达到40亿美元。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机床消费规模而言,刀具消费水平仍大大偏低,仅占机床消费的20%。这一比例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刀具消费与机床消费比例的全球平均水平约为25%)。这就说明,在我国的刀具消费中,廉价而低效的传统刀具仍占主流,机床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巨大。

  另一组数据,我国用于切削刀具生产的高速钢以及硬质合金两种原材料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但是我国切削刀具产品的销售却只占全球总量的15%。同时,我国生产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在数量上与日本的产量相当,但产品的价值确是日本的三分之一。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工具行业发展的粗放程度以及资源浪费严重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硬质合金高效刀具的销售占工具销售总量的70%以上。而我国国产刀具中硬质合金高效刀具的比重,内销部分仅占40%。若内外销合计则更低,仅为28%。我国工具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可见一斑。2007年,我国生产高速钢切削刀具40亿件,是工具制造大国日本产量的50倍,被全球工具界视为天文数字。然而,占总量80%的工具产品都是作为家用成套工具(低端产品)出口的,而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比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还低,这些出口企业完全依靠国家出口退税过日子。

 专精特新企业经验汇编 中国工具企业要走“小专精”之路

  模具网CEO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具市场,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刀具行业已为制造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支持,如汽车发动机的几大典型工件及加工刀具、飞机起落架等航空零件及加工刀具,也有加工模具用刀具,甚至包括我国新兴的风电工业、高速列车工业的关键零件及加工刀具等。据统计,全球切削刀具按制造业板块的销售去向分配,通用机械占35%,汽车占34%,航空工业占12%,医疗机械占5%,模具占4%,其它占10%。罗百辉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具工业已经开始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但进展速度较慢,当前摆在中国工具工业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发展现代高效刀具,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摆脱低水平重复的发展道路。

  中国工具企业要走“小专精”之路

  那么如何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我国工具行业的巨大优势呢?罗百辉指出,首先要发挥好我国工具材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认真转变工具企业的经营观念,强化服务,把满足制造业的需要放在首位。其次还要发挥我国工具企业的特色,扬长避短,走小而专、小而精的道路。

  1、利用优势

  中国的工具企业和先进的跨国工具企业相比,从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似乎找不到什么优势。但是,至少有两大优势是中国工具工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那就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把工具工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呢?罗百辉认为,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入手。工具企业要彻底丢掉几十年来养成的千篇一律,有啥卖啥的旧习惯,把满足制造业的需求放在首位。树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即使没有大量的现代化装备,也能生产出用户欢迎的好产品。有了这种指导思想,浪费资源的粗制滥造,浪费人才的墨守成规,就会大大减少。近年来,我国工具工业开始涌现了一批科技型的民营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其成长速度超过了力量雄厚的国有企业,值得关注。

  工具工业要解决现代化的课题,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是重中之重,其紧迫性远远超过装备的改善。我们有过很多沉痛的教训,一些企业花大价钱引进了国外先进装备,但旧观念没有改变,依然生产千篇一律的标准刀具,结果不受市场欢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2、扬长避短

  当今发达国家的现代工具制造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兼并、重组和提高,呈现出“高起点、大投入、规模化、国际化”的特点和集中化趋势。十家最大的跨国工具集团,占有国际工具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我国工具企业与之相比,不论在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开发能力、装备开发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必须承认,这个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去的。工具工业毕竟是一个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规律是不一样的。很多技术和经验,要依靠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花20年时间,在中国造就1~2家可以和跨国工具集团相抗衡的企业,已经是最好的期望值了。广大工具企业必须实事求是,不要都把跨国集团作为发展样板。多数中国工具企业的现代化道路,要把发展目标设定得现实一点,“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要下决心丢掉一些领域,发挥特色,扬长避短,走小而专、小而精的道路。

  从国际的经验看,小而专同样大有可为。在国际上,除了十大跨国工具企业以外,从事工具事业的企业,何止成千上万家,他们都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应该指出,工具技术的服务领域非常宽广,它可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没有明显的行业边界。这就为具备服务特色的小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工具工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也开始注意到根据自身条件,准确定位,选择合理发展模式的问题。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放弃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开始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比重还不够大,转型速度还不够快。说明紧迫感不强,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所以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快。

  3、营造有序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它必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负责。所以,当前我国工具工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要,首先要从企业本身找原因,想出解决的办法。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市场运作上还有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时这种影响还十分严重。必须要政企沟通,取得共识,由政府出面来解决。例如,多年来阻碍工具工业健康发展的“劣质低价产品恶性竞争”和“不公平的投资导向”。这两大问题,都和政府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我国生产了数量占全球40%的工具材料,但工具制成品的销售额还不到全球的6%,这种惊人的资源浪费任何人都会感到触目惊心。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劣质低价产品的恶性竞争。 多年来在工具行业还长期受到了“不公平投资导向”。“重主机,轻配套”的现象,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要尽快纠正。纠正的办法不是要政府倒过来“重配件、轻主机”,这同样要出问题。而是希望政府把投资决策权还给企业,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包括工具行业在内的零配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266.html

更多阅读

走好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传统企业如何走好互联网化之路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内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普及,网络快速应用通道伸向了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此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逐步走上了国际化的信息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互

专精特新企业经验汇编 用经验拼凑起来的企业能走多远?

  顾名思义,所谓经验拼凑,就是把不同成功者案例的经验通过拼凑合成,共同作用于一家企业。这样会不妥吗?  拼凑之风在娱乐圈也有例子,时下正在流行美容整形,据称有“人工美女”在手术成功后随即进军娱乐圈,立志要做某某第二,构思着美妙

中国茶:茶天下的破局之路

     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茶叶目前只有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却有大大小小7万家茶企,而且这么多的茶企都在做生产加工、做包装、做“品牌”长期以来,国内茶叶市场处于产品品类

丝绸之路服装cad下载 服装企业需走品牌质量诚信之路

在历史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产业资源开始进行流动重组,行业区域布局细微调整,产业梯度转移逐步展开。随着消费市场格局和出口格局的转变,行业形象面临重塑,国际竞争力面临升级,服装企业需走品牌、质量、诚信之路。   近年来,我国服装

声明:《专精特新企业经验汇编 中国工具企业要走“小专精”之路》为网友从小就拉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