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子公司 一个“失踪”公司的另类复出



这是一个曾经在市场上叱诧风云的企业,一个曾经和长江起重机、徐重齐名的企业。但是2002年,他竟在行业内神秘“失踪”。一切陷入沉寂,没有产品也没有宣传,甚至于连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淡忘了“北京起重机器厂”这个名称。然而,光阴荏苒,穿梭四年,当这家企业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有业内专家惊叹:北京竟有这样好的工程机械企业!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经历了四年的沉淀积累。

2006年11月21日,苏杰站在baumaChina2006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人来人往的展场里,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因为对于这个行业而言,他头顶上那块写着“京城重工”的牌子是那样的令人感到陌生。

曾经做过办公室工作的苏杰走马上任这家新生的公司,压力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就在那次展览会上,没有人知道京城重工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京城重工的基因传承

一个动人的故事,总有一个长远的源起。

对于那些生于50、60年代的人而言,北京起重机器厂(以下简称“北起”)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中国第一批5吨汽车起重机的制造地、中国轮式起重机的发源地等称谓让这个老牌的国营企业在那段激情的岁月里熠熠生辉。那时,因为有北起的存在,徐州、柳州、山东和北京并称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几大重要组成板块。

然而,就在2002年之后的日子里,北京这块工程机械的版图却开始逐渐模糊不清,并被人们淡忘。时任京城控股集团办公室主任的苏杰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为了响应北京市搬迁工厂的号召,北起将要迁往更为遥远的通县地界。那时候,公司的生产基本上停滞了,产品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竞争对手侵蚀。”苏杰颇为感慨的说。

如今的北起老厂区已经被一个叫做“富力城”的房产项目取代,曾经的工厂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住宅。这本应该是重工业迁离市区的惯用套路。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搬迁竟用去了4年的时间。

如果在这4年里,北起依然按照原来的产品模式和经营思路运作,也许我们现在无法估量他的前景。但是事情总是在最差的时候产生转机,一切否极泰来。

在京城控股的主导下,北起北京重型汽车制造厂这两个资历深厚的机械企业被合并到一起。优质的设备和生产能力被整合在一起,而没有承担老企业的任何不良资产和债务。京城重工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如同一个天生的运动员,上帝直接赐予他善于奔跑的双腿。“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苏杰的眼中闪动着兴奋的神采。

然而,好事多磨,刚刚准备搬迁到通州台湖的新生儿——京城重工在2003年就遭遇到SARS的袭扰。在人人出门都带大口罩,草木皆兵的那段时间里,京城重工的搬迁不得不停滞下来。

但是,京城重工战略构想的实施却并没有因为SARS而受到太多影响。一系列的合资、合作举措为京城重工的后期发展夯实了基础。

首先进入京城重工高管视线的是日本的多田野株式会社。这家专注于生产汽车起重机和越野轮式起重机的企业对老北起一直情有独钟。在苏杰的记忆里,北起拥有汽车底盘的生产资质,而且产品主打高端市场。所以多田野希望由北起来生产汽车起重机的底盘,而他们自己生产吊装部分。双方一拍即合,2003年成立的北起多田野(北京) 起重机有限公司不仅是起重机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而且在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北起多田野(北京) 起重机有限公司为灾区捐献了两台设备,京城重工也捐赠了一台设备。“但是,因为多田野的底盘都是我们做的,所以,细算下来,我们算是捐献了两台设备。”苏杰自豪地对记者说。

之后的合资一气呵成。京城重工旗下的北京重型汽车制造厂与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合资成立中环动力(北京)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矿用自卸汽车、工程洒水车、铰接式工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产品。

再加上2002年,现代重工和京城机电控股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京城公司。从产品种类的丰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北京工程机械行业曾有的版图又一次地清晰起来。

 另类子公司 一个“失踪”公司的另类复出

2005年走马上任的苏杰对此颇为感慨。他就像是一位棋手,接手了一盘形势颇好,且前景无限的好棋。而苏杰这位精明的棋手在上任的时候没有烧出“三把火”,却祭出了一记妙招。

2007年,京城重工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其产品配套的工程机械类液压公司。犹如画龙点睛一般,北京工程机械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如今,我们是几个合资公司和企业本部齐头并进,可以说是轻装上阵了。”苏杰自信满满地说。

                    打造高空作业车的传奇?

走在京城重工的台湖生产基地,你会产生置身于一个IT企业厂区的错觉。天空蔚蓝,绿树成荫,间或有一两只小鸟在枝头兴高采烈的鸣叫。然而,厂区外的安静和厂区内的热火朝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忙碌的工人们正在打造京城重工本部的主打产品——高空作业车。

在厂区外的一片空地上,一个造型别致,远远看去有点像变形金刚那样时尚的高空作业车,正在被一群工人们围观。苏杰说:“这是京城重工的例行程序,每周都会拿出一件新产品让所有的工人们来挑刺。”

之所以,京城重工的高空作业车让记者产生了新颖的感觉,是因为,高空作业车这种产品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上并不多见。“蓝海,绝对是个大大的蓝海”苏杰一再对记者强调。

实际上,从两个国有工程机械企业整合而来的京城重工并没有丢弃自己曾经生产过的任何一件产品。只不过对于起重机和挖掘机等产品而言,京城重工用50℅对50℅的控股比例间接获取收益。“高空作业车是北起原来就有的产品,只不过比现在我们所生产的更小型一些罢了,我们生产高空作业车,拥有着原来所有的技术积累。”苏杰对记者说。

据说,前一段算时间,徐工和柳工的相关人士来到京城重工进行考察,对京城重工的高空作业车赞不绝口,认为自己达不到那种水平。而在苏杰看来,事情并不那样简单。“从其他的产品上,我们没有竞争优势,但是在高空作业车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就好像一个狡黠的剑客,一旦出手就必走偏锋。

实际上,这个偏锋并不是叫好不叫座的吆喝买卖。苏杰称,京城重工去年的销售大概在26亿元左右,其中高空作业车的销售仅占到2℅,但是在国内高空作业车的市场上,京城重工用高端和质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可以伸缩到30多米的高空作业车,一般会用在组装工地和港口等项目上,过去的高空作业车主要是小型化、室内化和功能化。而现在流行的趋势已经变成了大型化、工程化和作业化。苏杰希望自己能够紧紧抓住这个趋势。

然而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这个从办公室人员转型的职业经理人却有着格外的谨慎。苏杰说:“京城重工不会盲目地在海外布点,我们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进行拓展。”而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背景下,苏杰也许是“慎文化”的追捧者之一。

苏杰曾经考察过很多国外的施工现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和国内情况相反的现象,在国外,基本上是一个工人掌控一台机器,尤其是高空作业,如果没有相关器械,工人是完全可以拒绝做工的。而在国内,几个脚手架,甚至一截破旧的绳索也可以进行高空作业。苏杰深受启发。他坚信,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正在增强,而施工的安全规范也在完善,总有一天,在中国的施工工地上,只要高空作业就必须要使用高空作业车,而他甚至更清晰地看见这些高空作业车的背后都印着JCHI(京城重工)的标记。

在苏杰的会客室里,摆着两台利勃海尔的工程机械模型,他指着它们坚定地对记者说:“总有一天,我们要做成他们那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354.html

更多阅读

公司的力量--CCTV2财经节目720P高清网盘下载 中国财经报道cctv2

网盘下载地址:分集介绍  公司,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广泛高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被看作是“人类的成就”。公司如何诞生?如何发展演进?公司的力量源自哪里,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变了世界?所有疑问凝聚成了一个关于“公司”的故事。2010年8月23日起

收购公司尽职调查 一个科技公司的收购尽职调查

作者:黄引敏关键词:投资收购  调查  竞争情报  竞争分析  企业竞争情报摘要:投资收购行为在目前产业界十分活跃,每年中国披露出来的大型收购案例就有四、五百起,涉及的金额上千亿元,没有公开披露的中小型收购案例则更多。但是有机

台州双剑塑业有限公司 双剑公司的“杀手文化”

深圳双剑破局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是一家擅长以另类思维创造市场奇迹的智慧性公司,双剑公司的策划核心有两大秘密武器,其一是创始人沈坤老师的营销破局理论,其二便是针对营销破局理论而生的系统策划工具“横向+逆反+交叉概念”创意法。在

声明:《另类子公司 一个“失踪”公司的另类复出》为网友始作俑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