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贡献还是作出贡献 热电联产要为节能降耗做出更大贡献(一)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十项节能示范工程,其中有热电联产。目前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国外热电联产发展的现状和优惠政策,事实证明中国的热电联产将为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做更大贡献。

【关键词】能源 环保 热电联产 分布式能源 降低能耗20%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作技术:

(一)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4年底公布的中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在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部分,重点工业的第一项“电力工业”中明确提出“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采用天然气发电机组替代燃油小机组;优化电源布局,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加强电力安全;减少电厂自用电。在重点工程中第二项即为“区域热电联产工程”2005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又发文布署“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发改委能源局负责“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其中含有工业与民用热电厂的发展;分布式热、电、冷工程的示范和推广;热电厂技术改造;梏杆和垃圾热电厂的建设与示范;技术经济政策和小锅炉改造等。总之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性文件中均提出鼓励发展热电联产,但现实中,由于方针政策不配套,为节能与环保做出重大贡献的热电企业,又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主要是市场经济的煤、水和运输及原材料与计划经济的电价热价矛盾,使热电企业夹在中间,造成几乎全行业亏损。国外各工业发达国家均将发展热电联产做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制订有法律、法规、标准和具体的优惠政策值得我们学习。

去年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能源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纲要”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中的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在“纲要”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我们大家从事的热电联产有幸被列为第二项“区域热电联产: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中央“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肯定热电联产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地位,我们广大热电工作者应加倍努力工作,把中国的热电联产工作搞好,力争为全国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做更大贡献。

一、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

中国拥有比较丰富而多样的能源资源,但人均拥有量不足,尤其是石油。

根据最新的化石燃料资源评估,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2Gt,其中陆上78.3Gt,大陆架23.7 G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47.23万亿m3,其中陆上33.40万亿m3,大陆架13.83万亿m3。中国煤炭地质资源量达5570Gt,其中1000m深度内为2860Gt。

按照国际通行的化石燃料储量的定义和分类,据《英国石油公司2006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2005年末,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200Mt,占世界总储量的1.3%,储产比为12∶1;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2.35万亿m3,占世界总储量的1.3%,储产比为47。煤炭剩余可采储量按照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计算,为189 268Mt,储产比为86(见下表)。

中国和世界化石燃料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化(2005年末)

注:1.可采储量是可从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数量。

2.BP统计的中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 500Mt,已多年未变,表中数据是中国国土资源部根据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套改得出的。

3.储产比是按当年产量计算尚可开采的年数。

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6;中国国土资源部。

需要说明的是,剩余可采储量是截止某褺>

注:1.可采储量是从可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数量。

2.欧盟为25国。

3.中国煤炭可采储量是根据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套改得出的。

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6;IEA,Coal Information 2006;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

2003年中国人均天然气产量只有25m3,而俄罗斯人均天然气产量则高达4307m3,因而我们要把有限地资源充分利用,千方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

我们认为发展楼宇式分布式能源,实现热电冷联产是合理利用天然气的最佳选择。

1.电力工业情况

截止2006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62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0.3%。其中,水电12857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20.67%,同比增长9.5%;火电48405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7.82%,同比增长23.7%;核电685万千瓦,风电187万千瓦。基本情况请见下表。

2006年全国电力工业简况一览表

 

全国分地区发电装机容量

单位:万千瓦;%

注:华北电网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西部、山东电网地区,为便于了解该地区情况,在表中单列统计数据。

2.热电联产的现状

到2005年底为止,中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因为2006年热电方面的数据要到今年底才能拿到)年供热量192550万吉焦,比2003年增加29.73%。

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990台,总容量达6981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31%,比上年增加六个百分点,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3.5%。

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衡水、秦皇岛和太原这些特大城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型城市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有的城市在市区周边和开发区已建起十多个热电厂,形成当地重要的热能动力供应系统。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

热电厂供热生产情况

(1)热电厂供热设备容量情况〓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电厂供热设备容量6981.00万千瓦,同比增长44.73%。电厂供热设备容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

1.山东(1098.73万千瓦)

2.江苏(1035.26万千瓦)

3.辽宁(517.53万千瓦)

4.河北(500.13万千瓦)

 做出贡献还是作出贡献 热电联产要为节能降耗做出更大贡献(一)
5.浙江(454.32万千瓦)

6.黑龙江(445.43万千瓦)

7.吉林(411.05万千瓦)

8.上海(366.39万千瓦)

9.内蒙古(352.30万千瓦)

10.北京(328.70万千瓦)

11.山西(323.80万千瓦)

电厂供热设备容量增长率比较高的省份主要有:

1.江苏(277.83%)

2.浙江(158.69%)

3.湖南(149.00%)

4.新疆(99.75%)

5.四川(57.70%)

6.北京(47.00%)

7.河南(46.86%)

8.内蒙古(45.88%)

9.山东(41.52%)

电厂供热机组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以及华北、华东等工业用热需求量比较大的地区。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没有电厂供热机组。

(2)热电厂供热量情况〓2005年,全国电厂供热量192550万百万千焦,同比增长16.18%。其中,电厂供热量比较大的省份依次为:

1.江苏(29760万百万千焦)

2.山东(26681万百万千焦)

3.浙江(23323万百万千焦)

4.辽宁(20920万百万千焦

5.河北(13810万百万千焦)

6.吉林(10131万百万千焦)

7.黑龙江(9984万百万千焦)

8.北京(6086万百万千焦)

9.天津(5716万百万千焦)

10.山西(5311百万千焦)

11.内蒙古(5291万百万千焦)

12.上海(5209万百万千焦)。

电厂供热量同比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有山东(39.59%)、河南(37.07%)、浙江(31.95%)、新疆(23.66%)、北京(20.72%)。

(3)热电厂供热厂用电率 2005年,全国电厂供热厂用电率为6.48千瓦时/百万千焦,同比下降了0.03千瓦时/百万千焦。其中,在主要供热生产区域中,华北、东北区域各省的电厂供热厂用电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最高为10.20千瓦时/百万千焦;华东区域各省低于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省电厂供热厂用电率最低,仅为4.76千瓦时/百万千焦。电厂供热厂用电率下降较多的省份主要有安徽(-0.8千瓦时/百万千焦)、湖南(-0.57千瓦时/百万千焦)、天津(-0.49千瓦时/百万千焦)、陕西(-0.46千瓦时/百万千焦)、四川(-0.42千瓦时/百万千焦)、新疆(-0.40千瓦时/百万千焦)、山东(-0.31千瓦时/百万千焦),上升较多的省份主要有宁夏(13.31千瓦时/百万千焦)、重庆(2.78千瓦时/百万千焦)、浙江(1.51千瓦时/百万千焦)、辽宁(0.87千瓦时/百万千焦)、吉林(0.46千瓦时/百万千焦)。

(4)供热煤耗率 2005年,全国供热标准煤耗率为40.24千克/百万千焦,同比上升了0.02千克/百万千焦。供热煤耗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

1.湖南(34.8千克/百万千焦)

2.宁夏(37千克/百万千焦)

3.广东(37.6千克/百万千焦)

4.江苏(37.9千克/百万千焦)

5.上海(38.86千克/百万千焦)

6.新疆(39千克/百万千焦)

7.北京(39.23千克/百万千焦)

8.浙江(39.44千克/百万千焦)

9.天津(39.62千克/百万千焦)

10.河北(40.14千克/百万千焦)

11.河南(40.17千克/百万千焦)

(5)分地区热电厂供热情况

全国分地区热电厂供热生产情况

3.集中供热的情况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近630公里。(其中蒸汽网38公里)。供热面积10100万平米,热电联产8700万平米,供应蒸汽情况发生变化,由于北京市大抓环境治理有污染的企业迁出市区,致使工业蒸汽用户由105个减少到50余个。用汽量由897t/h减少到600t/h。大小热力站共1700个,已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

到2004年底由于大量发展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使燃气供热迅猛发展已达14265万平米(主要为燃气锅炉房和燃气壁挂炉自采暖)。燃煤锅炉供热10374万平米。其中大型集中锅炉房供热6302万平米,燃油、电锅炉及地热,余热供热1014万平米。北京城八区到2004年底总供热24140万平米。

到2010年北京全市建筑面积将达59500万平米,其供热方式为:

城市热网供热 13347万平米 占22.5%

燃煤锅炉供热 15380万平米 占25.8%

燃气供热 27900万平米 46.9%

其他供热方式 2873万平米 4.8%

合计 59500万平米 100%

从节能与环保角度来看,北京仍需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增加热电联产供热的比重。

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660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321个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占48.64%,2005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10.7万吨/时,热水19.8万兆瓦/时。供热量:蒸汽7.15亿GJ/年。热水13.95亿GJ/年。2005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25.2亿平米。比上年增长16.67%。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1.28万公里,热水6.43万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6万人。

2005年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82%,热水占29.49%。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民用建筑占69.31%,其它占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

①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51.97%。

②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均已有集中供热,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5%,安徽为39.55%。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按建设部规定,中国城市按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组:

超特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

特大城市:100万至200万人口

大城市:50至10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

  

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状况

中国城镇集中供热2000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增加2.2亿平米。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城市热化率也出入较大。

下表表示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从下表可知,纬度越高的严寒地区,热化率越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化率普遍较低。即东北地区的热化率一般为60-90%,黄河流域一带的河南、山东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一般约为25-30%。均达到了2000年建设部城镇集中供热发展规划的要求。

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

注:有些城市将分散小锅炉也统计在集中供热之内。

从统计数学可看出:热电联产是蒸汽集中供热的主力军,锅炉房供热承担了城镇热水集中供热的重担。

无论从供热能力上看,还是从供热总量上看,热电联产均占全国蒸汽总供热能力和总热量的60-70%。如2002年,全国总供热能力为83346t/h,热电联产为59946t/h,占72%。全国供热总量为57438万GJ,热电联产为37847万GJ,占66%。

二、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几个趋势

1.大容量供热机组增多

近两年中国热电联产建设中,开始注重建设规模,对城市集中供热国家也积极提倡搞大型两用供热机组。以前单机20万、30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仅在特大城市建设,近两年在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建设。据“热电联产动态”报导,仅2005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的热电工程就有121个工程。总容量40362MW,平均每个工程333MW。其中:

2×300MW的大型热电厂就有42项计2500万千瓦

2×200MW的大型热电厂就有17项计680万千瓦

两项合计共3100万千瓦。

2006年报导的热电项目2×200MW和2×300MW的大型热电厂占项目总数的80%,容量占90%。

由此可以予计不久的将来,目前中国热电联产以中小机组为主的局面将改变。

例如江苏省以前多为单机1.2万千瓦及以下的小型供热机组,目前太仓2×135MW供热机组已投产,4×300MW供热机组也先后投产。江苏新海2×300MW大型供热机组已于2005年投产运行。

我国生产中小型供热汽轮机的生产厂也向生产大型化发展,例如杭汽已生产60MW机组,武汽已生产135、155MW机组,南汽已生产135、300MW机组。

2.凝汽火电厂改供热或加装供热机组

由于热电联产能有效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质量,越来越多的人已看好发展热电,故近几年已有一些火电厂改造为热电厂,并有更多的火电厂内加装了供热机组。

据我们所知凝汽火电厂改造为热电厂的工程如下:

凝汽火电厂改为热电厂

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

2005年《热电建设动态》报导,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的火电厂内扩建供热机组的工程如下:

火电厂内扩建供热机组的工程

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551.html

更多阅读

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祖山应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

     毫无疑问:山西吉县人祖山也是未来申遗的预备项目!千百年来人们探求人类文明起源的步伐始终未停息。然而,浩瀚的历史长河无情地淹没了历史的真相,人们只能从前辈口口相传下来的历史传说和现代考古发现还原历史真相。然而,更改历

低碳节能环保生活用品 建筑节能为“低碳生活”作贡献(2)

     欧洲的绿色城市固然令人神往,但是,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指出,发展低碳城市、采用建筑节能技术也要因地制宜,不是照搬照抄就能生效的。如果不考虑国情,可能会适得其反。      《新民周刊》:低碳城市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ppt 建筑节能为“低碳生活”作贡献(1)

    许多开发商反对建设绿色建筑,主要是担心成本过高。而事实上,只需增加一点点成本,甚至完全不增加成本,就可以在大多数类型的建筑中整合入可持续设计理念。      记者/邵乐韵      研究城市建筑设计规划和节能环保的专

曲敬东:三星要做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企业(一)

三星电子常务、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曲敬东做客商界在线商界在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商界在线—天天直播”。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三星电子常务、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曲敬东。欢迎曲总! 曲敬东:各位网友,新年好!

声明:《做出贡献还是作出贡献 热电联产要为节能降耗做出更大贡献(一)》为网友杀阡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