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60年历程(二)



 另外,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电力

  由于现在水能,核能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力起作用,所以我们直接以水电,核电的形式论述,在电力中的火电仍占据很大比例,但是由于其能耗高,污染大,不能 顺应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里不做记述。

  1、水电

  水电是一种重要能源,中国水电能源开发以数量大、成本低、技术成熟,当仁不让地扛起了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耗、奉献绿色能源的大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到1978年之前这个时期,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技术条件难以对丰富的水力,资源做有效开发,中国水电资源开发量还不到10%,人均用电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新调整水电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水电基本建设力度,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带来了水电开发的春天。1979年,电力部提出《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1987年12月4日,龙羊峡水电站第二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其中水电近3000万千瓦。1992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2003年如期实现蓄水、通航、首台机组发电三大目标。1999年12月4日,四川二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总容量330万千瓦,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2000年3月14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建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21世纪水电工程以及瞩目的西电东送。西部是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方,而用电负荷却相对集中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西电东送的三条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站,以及云南和贵州坑口火电厂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西电东送大通道;二是将金沙江干支流(雅砻江、大渡河)水电站开发出来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大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东、蒙西地区坑口火电厂开发出来送往京津唐地区、山东、河北南部电网,形成北部西电东送大通道。

 2000年11月8日,全国瞩目的“西电东送”首批工程——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等七项发输电工程全面开工。2007年,随着龙滩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西电东送已形成南通道1650万千瓦、中通道1450万千瓦、北通道165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西电东送总输送能力已达4750万千瓦,不断扩大的输送规模,将西部能源通过南、中、北三大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实现了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支撑着东中西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004年9月26日,随着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30万千瓦1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从而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2005年12月26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该电站仅次于三峡电站,为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2008年至今,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右岸电站机组顺利通过启动验收,龙滩水电站机组投产发电,溪洛渡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的水电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60年历程(二)
  水电的重要贡献:水电虽然投资大,周期长,但一旦建成,有发电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过,水电需要改变河流的奔流惯性,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影响,这需要引起水利部门的高度注意。

  2、核电:

  核电的发展经过了如下历程。

  (3)核电站项目

  从建国初期,国家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式建立核工业。从此时起,我国的核科研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党和政府,国家领导人对核工业的创建都十分重视,使得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尽管有重重的困难,核工业仍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核电的发展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技术基础。

  1979年4月,二机部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工作重点转移,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核电和推广同位素与其他核技术的应用。1981年3月,在国务院及国防科委的领导下,正式提出了“核工业应在保证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利用上来”的发展方针。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成为该机构的指定理事国。在核技术经济交往中,从国外引进了设备、资金、技术,同时也向外输出了核产品、核技术及劳务服务。1991年12月15日,浙江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这标志中国的核能开始了新的纪元。

  随着几大核电站的相继建立,我国利用核电满足国民经济用电需求的比重逐渐增大,核电开始在电力能源中崭露头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新能源

  所谓新能源,实质上是就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陆续能被人类转化为能量的资源,随着人类技术手段的提高,新能源的范畴越来越大,加之现在人类对能源的环保要求,水力,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以其污染少,可获取量大或可再生的优势成为人们开发的重点。核能和水能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力上,上面已有叙述,故不再赘述,下面重点叙述三大新能源。

  1. 太阳能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太阳能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将太阳的光,热,转化而获得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是一项丰富的资源,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从70年代初世界兴起开发太阳能的工作时起,我国开始重视太阳能的应用。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大会”太阳能研究纳入政府计划,获得了经费和物资。八十年代,太阳能的利用缓慢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新世纪(34.18,-0.73,-2.09%)初,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发展到今天,我国太阳能的利用取得了很大成就,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目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光伏产业逐渐壮大,2007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为1GW,占世界的1/4,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全球第三,年增幅达200%,产能达2GW(含薄膜电池)。

  2. 风能的利用历程和成就

  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1980年,风能的利用被列入六五计划的科研项目中,以解决西北地区农牧民的供电问题。

  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2000年对全国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销售量的统计,全国共销售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12670台套。进入21世纪,经过多年的研究大量的时间积累加之政府在环保行业的持续政策鼓励,大部分风力发电设备逐渐产业化,2008年全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为122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为620万千瓦。

  3. 生物质能(沼气)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从建国开始,沼气就以其原料来源广泛,技术含量低,而且适合农村的情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58年4月11日毛泽东主席指示,要好好推广沼气;195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指出,沼气又能点灯,又能做饭,又能做肥料,要大发展。1975年4月11日国家纪委、农林部、中科院联合在四川召开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经验交流会。1977年农林部筹备成立了沼气办公室,1979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广沼气。2004年10亿元国债资金给农民建设沼气项目继续实施。

  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新能源的开发有效弥补资源不足,解决人类高速发展引起的能源枯竭问题,是关系人类的生存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并且新能源多是清洁能源,有效保护环境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山区,西部,边远地区等,新能源则有效的支持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新能源也包括对垃圾的资源性利用,比如农村地区的沼气等的利用,不仅低成本获取了能源,对这些动物粪便,秸杆等农业废物也是很好处理,而循环后的转废料为肥料有效支持农业。

  另外,新能源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被各国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最近几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以及节能汽车已经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强劲势头。并且我们也需注意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而新能源本身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应用。

  六十年来,我国的能源部门历经风雨,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效的进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新世纪全球化的挑战,新中国的能源部门必将发挥其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自己的市场,支援全面小康的建设。(由作者编辑整理,主要参考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苏博士撰写的《能源业60年: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一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579.html

更多阅读

新产品开发建议书 县域酒企新品开发的几点建议(上)

产品是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组合中最基本的元素,好的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第一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区域白酒企业来说,产品开发也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比如老旧产品的升级、替换价格透明的滞销产品或者补充其它价格区间产品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二)

      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这种

声明:《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60年历程(二)》为网友白衬杉格子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