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编制的目的有 掌控终端的目的不是直接利润



     很多制药企业之所以失利于第三终端,其实是没有认识到企业进入这一终端的根本目的所在。

  由于新农合的快速推进,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激烈竞争,辐射宽广、容积巨大的第三终端已然是许多制药企业尤其是普药生产企业的“蓝海”。一些制药企业纷纷制定第三终端拓展战略,建设第三终端销售队伍,销售资源向终端下沉,很多媒体也纷纷报道在第三终端的成功案例,出现了中国制药企业大举开发第三终端的局面。

  可是,第三终端真的是制药企业的蓝海吗?第三终端的开发真能为制药企业带来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吗?细数进军第三终端的企业,折戟沉沙者绝对远超于成功者的个数。后来者如果认识不全面,准备不充分,策略不合理,那么看似前景广阔的第三终端最终只会成为制药企业的陷阱。

  案例

  某企业主销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普药产品。总经理目睹诸如葵花药业、四川蜀中、湖南双鹤等企业在第三终端成功的案例,心中涌动着进军第三终端,争霸第三终端的豪情。同时,面对连续几年的销售业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寻找新的出路也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于是他召集营销管理系统,召开进军第三终端的动员会;下面的团队也正因为销售业绩头疼,如果进军第三终端能解决销售业绩的问题,那么很多困扰销售队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过讨论会议决定,大规模招聘第三终端销售人员,给政策,给资源,并从第三终端成功的企业挖过来一个省级经理担任企业的第三终端销售总监。如此看来,从人力资源、政策都具备了拓展第三终端的需要,于是轰轰烈烈的第三终端战役打响了。

  几个月后,销售业绩有很大起色,第三终端的销售队伍也基本建立,营销系统人员意气风发,可是总经理却眉头紧皱,因为财务报表上面的费用比例急剧上升,销售利润却快速下滑。于是开会研讨,提出在拓展第三终端过程中要严控销售成本,但会议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在开发第三终端前期的费用肯定有所增加,这符合开发市场的基本规律,最后会议没有结果。又过了几个月,销售费用仍然很高,但销售业绩却明显失去了之前的涨势,更严重的是渠道混乱了,冲窜货大面积发生,价格体系紊乱,渠道商态度消极,销售总监四处救火。

  一年后,会议上总经理盘点了一年来开发第三终端的销售情况:销售业绩和去年同期持平,销售费用是去年同期的1.7倍,销售利润为负数。下一步怎么做?市场因为第三终端开发已经失去了掌控力,渠道冲突日益加剧,经销商合作不利,还有参差不齐的销售队伍。

  原因

  不妨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的制药企业进军第三终端失败的原因。首先,这家企业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了解进入的第三终端市场特点。第三终端市场分散、点多、面广、配送成本高。与用药习惯和历史习惯、品牌影响、便利性有关,药品使用基本不受“医保目录”的限制。同时,单店成交额小,难以规模化销售。

  其次,不了解第三终端的用药特点,这家企业只是把现有的产品直接销售到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受众相对稳定,药品品类相对集中,所服务的人群是相对固定的乡镇农村居民,并以妇女、儿童、老年人、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适应第三终端运作的药品相对集中于心血管类药物、内分泌类药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病类药物、抗菌消炎类药物、感冒清火类药物等。

  再者,企业没有考虑现有的销售队伍简单扩编是否适合拓展第三终端的需要。以往的营销模式不能简单的复制到第三终端,第三终端销售团队的重新构建和培训是制药企业进军第三终端的前提。

  第四,这家企业简单抄袭成功企业开发第三终端的做法,简单的运用会议促销、三员促销、广告促销等同质化的方式和策略。

  最重要的是这家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开发第三终端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开发第三终端,单纯的认为提升销售额,抢占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市场是进入的目的。于是导致投入产出严重失调的状况,进军第三终端终归成为了不切实际的口号,受到了严重挫败。

  那么,第三终端到底是不是制药企业的蓝海?如果是,为什么诸多企业会折戟沉沙,惨败而归?如果不是,为什么有些企业却成功通过第三终端拉动了渠道销售?为什么外资制药企业纷纷加大进入第三终端的力度?比如拜耳医药和卫生部正式签署了战略性合作伙伴计划——“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

  众所周知,囿于过去的体制问题,我国制药企业先天不足,又屡失后天发展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制药企业从坐商到行商,从忽略销售到只重视销售,忽视了自身体系的建设和发育,忽视了产品线的研发和规划,忽视了市场的培育和品牌的塑造。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寻找出路,制药企业不得不从高端市场转向国家培育和扶持的第三终端。大量的投入销售资源,组建庞大的销售团队,抢占尚未发育成熟的第三终端市场,但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企业失败而归。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制药企业会铩羽第三终端?不难看到,很多制药企业进入伊始就设定了开发多少家终端。比如某家企业计划在2008年开发2万家终端作为目标,理想的计算单个终端销售额每年2千元,就有4千万的销售收入。可是企业没计算投入产出比是不是合理,这4千万的销售额所带来的销售利润是不是合算,而是单一的把开发终端作为提升销售业绩、完成销售指标的法宝。

  优质终端

 利润表编制的目的有 掌控终端的目的不是直接利润
  显然,这些企业对为什么要进入第三终端认识有误。事实上,制药企业进军第三终端不是为了提升销量,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产品在市场上流动,掌控优质终端的目的是令自己的产品始终在主流渠道畅通,从而达到大量自然销售的根本目的,不能依靠掌控的终端产生利润,更不能依靠终端铺货率完成销售指标。

  优质终端绝对不是制药企业的销售团队自己开发出来的,而是配合能帮助企业做目标终端的渠道商业的。这个过程可以是正向的,即是一二级商业客户的销售网络内的合适企业,同时也是重点一二级商业客户倚重的重点第三终端;也可以先找到合适的终端,据此向上游寻找合适的配送渠道商业,再进一步把非配送商业的重点终端通过协调和谈判纳入配送渠道商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要在确定服务渠道和重点第三终端后再对终端和渠道进行管理和服务。对于非重点第三终端,可以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进行服务,以利于产品的自然流动和销售。

  由于制药企业的销售利润主要还是来自非重点第三终端,所以制药企业在掌控重点第三终端和为其配送的渠道商业后,应积极监管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体系,防范冲窜货和市场冲突的发生,并配合相关的市场策略以便更好的促进产品向其他第三终端的流动。

  当然,仅仅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还不够,制药企业要积极培育自身的销售体系,建立适合第三终端的销售队伍,选出适合第三终端的产品及其组合,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同时在可控成本下要强化对第三终端的监管力度,保证第三终端市场的稳定和渠道的舒畅流通。认清自身,认清第三终端市场,时时关注,改变思路,抵制诱惑,那么即使存在陷阱,制药企业也能在广袤的第三终端市场有所作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06.html

更多阅读

小说我的妹妹不是人 主角不是人的小说

提示:【我的妹妹不是人】是本人の原创作品,尚未完结,尚未出版,只在博客中连载,每周末更新2章【呵呵,有点慢哈~读书党,没办法。】禁止抄袭,鄙视盗版。本人不才,如有什么错误,请多多包涵。→→→→→→→→→→→→→→→→→→→→→→→→→→

联想的公司不是家读后感公司不是我家 我不是懦夫读后感

多年前联想裁员时,一位员工写的裁员感想《公司不是家》,由于细节清晰,感情丰沛,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后来柳传志写了篇回应(柳传志的回应文章,点击打开),但回应的影响力较小,并没有流传开来。最近有公司的年轻同事拿着这两篇文章来问:公司到底是

沙宝亮不会跳水的歌手不是好骑士 沙宝亮我是歌手唱的歌

沙宝亮不会跳水的歌手不是好骑士最近一段时间,只要你打开电视,总能看到沙宝亮的身影,而他“唱歌跳水练杂技当评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本事,更让人不免发出疑问:沙宝亮还有什么绝活儿没使出来?说出来可能会吓你一跳,沙宝亮还真有一门绝活

叶剑英与危拱之的照片不是真的组图 危拱之

叶剑英与危拱之的照片不是真的【组图】在编撰“十大元帅系列”时,为力求真实,对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浏览的网友负责,基本上是从党史军史历史的各个资料馆、纪念馆中搜集整理的资料和图片。对每条消息来源、每幅图片的出处都要反

声明:《利润表编制的目的有 掌控终端的目的不是直接利润》为网友乘者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