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第二章第三节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由家庭向公司渐进 (8)



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经辽宁省委,向中共中央递交一份文件,题为《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大背景是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在1958年推出三面红旗指引经济工作,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是农村大跃进的产物,工业战线大跃进有什么成果?当时有一个主要工作叫“全民大办钢铁”。而鞍山市委的这份报告,就是对大跃进以来钢铁企业取得成绩的汇报。

  毛泽东对这份报告做了一个批示,并且把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钢铁厂的管理方法,称作《马钢宪法》,把中国鞍山钢铁厂的管理方法,叫做《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主张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度,在计划型企业内党政分开,否定《马钢宪法》的一长制,否定单纯的厂长负责制。主张政治挂帅,思想教育,大搞群众运动。否定《马钢宪法》的专家治厂,工人被动接受,单纯生产挂帅。主张“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开展技术革新,否定《马钢宪法》的科层化管理。

  《鞍钢宪法》表明,在企业管理中既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又要尊重科学,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技术规律办事;既要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又要建立以厂长为首的统一生产指挥系统;既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又要建立责任制,严格劳动纪律;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精神鼓励,又要贯彻按劳分配,实行物质鼓励。

  《鞍钢宪法》的管理思想,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不能脱离生产一线,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熟悉生产环节,不能变成企业官僚,而工人职员也要熟悉管理的基本环节,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要被旧有的规章所束缚,敢于技术创新和改进,以充分调动工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鞍钢宪法》表达的思想,在美国有一股类似的潮流,即后福特主义。其主要思想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合作,技术进步,技术与工人高度结合。日本丰田公司、美国通用公司,都是按这个思想发展并成为跨国巨头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计划型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有与世界同步的光芒。值得思考的有两点,即为什么鞍山钢铁厂没有能成为丰田、通用那样的跨国巨型公司,而后福特主义为什么没有阻止美国病的大面积爆发?

|www.aihuau.com|21

  中国国有工商企业,除了生产体系,还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它由党组织、工会组织、妇女组织、青年团组织构成,其分工与人民公社也相同,这是保证国有工商企业不会出现美国病的根本性组织体系,可以称为计划型企业的精神组织体系。

  中国的大中型计划型企业,走的是企业办社会的路子,企业拥有食堂、学校、幼儿园、商店、菜地、医院、车队、工人纠察队等单位,也是工农商学兵,五脏俱全,这与苏联的计划型企业有很大不同。

  站在结构学的角度看,中国计划型企业的精神组织体系没有错,是企业建设中十分积极的因素。这个结构,在苏联的计划型企业和美国的现代公司中都没有。

  3中国走向公司化

  1949年前,中国的封建势力极为强大,小农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工商企业的职工仅800万人,仅有俄国1905年工人数量的三分之一。新中国必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革命的效应几乎还没有光顾中国。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1949年国民经济指标》表(见附表0203)上看,那时中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产品。

  1956年,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同时推行计划经济,开始实施五年计划。而“一五”计划从1952年就开始编制了,苏联提供专家帮忙,并提供600吨资料,直到1955年底,才完成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这说明计划经济在编制计划的环节,是不轻松的挑战。

  1979年,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放弃指令计划经济,放弃计划型企业一统天下的体制,迈步走向公司化道路。

 物权法第二章第三节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由家庭向公司渐进 (8)
  从1949年到1979年,共有30年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飞速成长状态,年均增长率超过11%。(见附表0204)这个变化说明,30年间,中国快速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骨架。中国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大规模的国外经济援助。如果不是计划型企业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能有这么快的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11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物权法第二章第三节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由家庭向公司渐进 (8)》为网友追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