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陈述 pdf 《完美陈述》第6章之PPT 不是万能的



10 多年前,我曾经在Adobe 系统公司进行过一次推介陈述,你当然不会不知道,Adobe 是世界顶级的图形软件制造商,我想,你的计算机里或许就装着他们的软件产品。当时他们还是硅谷里默默无闻的小字辈。尽管Goodby,Silverstein & Partners 以前也曾经和高科技企业打过交道,但那毕竟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虽然说我们在消费品和体育连锁销售领域内声名显赫,但硅谷公司对我们的普遍看法是:高科技不是我们的专长。

因此,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陈述向世人证明,我们在技术上是绝对信得过的。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在公司的历史上,我们将在陈述中首次使用计算机和幻灯片投影仪。以往,我们的常规做法是完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如果需要向客户进行演示,我们会使用图板。但是这一次,我们却意识到,如果一味坚持这种做法,只能证明我们是在人为地和先进技术作对。在与客户的前两次会晤中,我们一直在了解他们使用PPT 进行的介绍。因此,我们想,如果这是硅谷人的做事风格,我们也应该这样做。

在进行陈述的那一天,我们带上了手提电脑和投影仪。除此之外,我们还带了一大袋子用做演示的幻灯片。

我们是最后一个到达的广告公司。在进行陈述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张大桌子,所有人的座位都面对一张下拉的屏幕。桌子上还有一台投影仪,显然,前一个公司刚刚把电缆连线从投影仪上拔下来。

“把电脑连到我们的投影仪上就可以了。”有人冷冰冰地对我们说,语气仿佛是在告诉顾客进入日本餐馆前一定要脱掉鞋子一样。谢天谢地,幸亏我们带上了技术人员。

连上电缆线,打开电脑。在之后的半个小时里,我们只是紧张地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创意。尽管我根本就不了解问题的本质何在,但是在提到“软件”、“兼容性”和“操作系统”这些词的时候,那些曾被派来帮过我们的Adobe 技术人员还是不住地点头。但是在我们这边的讨论中,交头接耳之间却少不了“他妈的”、“X”这样的非技术语言,好听一点的,也无非是“我告诉过你,这么做太愚蠢”,或是“我真想宰了哈罗德这个家伙”( 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哈罗德的工作就是提高公司和管理层的技术水平,不过,这项工作在我们这里根本就不被看好)。此时不论多少锦囊妙计,还是重振旗鼓、从头再来,都无济于事。祈祷就更没有用了,毫无疑问,我们未战先败了。

|www.aihuau.com|36

几分钟之后,等到Adobe 的营销总监赶到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屏幕早已经被卷了起来,刚才摆放投影仪的桌子现在已经空空如也。杰夫8226;古德拜很歉疚地对营销总监说:“真不好意思。”在杰夫的身后,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图板。当杰夫一再说明我们在技术上的劣势时,客户一脸茫然。此时,我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事也许比我们向NBA 总裁戴维8226;斯特恩做的陈述更糟糕。

但不管眼前的情况多恶劣,运气有多糟糕,我们还是坚持着。虽然杰夫表现得非常谦虚,但他还是以无比乐观的态度告诉对方:在Adobe 不断扩大连锁经营、争取同样缺乏技术专长的客户时,我们的缺陷也许会给对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他人马上接过杰夫的话题,开始忙不迭地向客户讲解事先准备好的图板。图板一块接一块地轮换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使用任何视觉工具,技术含量也比先前更低。我们开始感觉到,客户的态度在逐渐改变。最初的意外和怀疑似乎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专注。

 完美陈述 pdf 《完美陈述》第6章之PPT 不是万能的
在结束陈述的时候,我们向在座的每个人分发了一本精装手册,里面汇集了我们以往的设计方案。

有人情不自禁地说:“有点哗众取宠,是吧?”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

“本来全是有关计算机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你们的舞台。”他的表情似乎是在说,“你们这些家伙可真行!”

不过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全部如此。我们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对方摇了摇头说:“好吧,我要说这绝对是最具感染力的一次陈述,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听过这么新颖的陈述了。”他的同事也不住地点头称是。

“的确如此。”

“居然根本就不用计算机!”

“也不用幻灯片!”

“你们肯定赢了!”

第二天,我们得到了Adobe 的广告合同。此后,我们再也没有尝试过在推介陈述中使用计算机。

这次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陈述与众不同。因为我们的理念给客户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而对准备开拓全新市场的Adobe 高管来说,这其中的吸引力显然是无法抵御的。当时参加陈述会的几位Adobe 官员后来告诉我们,我们与众不同的另一个闪光点,就是我们的“低科技”陈述方法恰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仔细聆听我们的陈述内容。而其他陈述的表达方式无非是客户习以为常的PPT ——实际上,客户只是在看幻灯片,根本就没有听陈述人在说什么。实际上,这样的陈述只要通过电子邮件,就可以送到客户手里了。

在看似无比暗淡、无比遥远的未来中,我们却意外地实现了史蒂夫8226;乔布斯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第3 章里那位调研公司老板在向我的客户做陈述时所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把客户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主题上,把我们的陈述变成一场互动的交流,所有这一切,不仅突出了我们的创意,也让内容原本大同小异的陈述显得别具一格。

对其他客户来说,无论是不是刻意而为之,这种方法也许不会这么成功。但它至少会促使我们在以后的每次陈述中去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每一位客户呢?展示和推销我们的广告理念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

在WPP 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曾经和其他同事完成了无数次广告陈述。有时,我的角色是作者,但在更多的时间里,我担当了别人创意的有声图板。我猜测,在我接受的任何陈述初稿,甚至是关乎重大事项的陈述稿,几乎都是清一色的PPT 版本。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和自然而然的假设——这就是客户所希望看到的,这就是21 世纪里的聪明人交换信息的必然方式。我乞求变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陈述者。

首先,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出人意料是所有好故事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那么你就不会否认,一个靠讲故事吃饭的人,如果一成不变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我们的听众之所以希望看到PPT ,不过是因为无数次的折磨,已经让他们屈服于PPT 的淫威,因为从来没有人敢于怀疑PPT 的准确性。

其次,PPT 或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陈述制作和发布手段,但是,如果把这也看成是优点加以效仿,无异于把懒惰视为比智慧更值得称赞的品行。因此,以PPT 作为超值信息分享手段的定式思维,实际上是把效率和有效性混为一谈。而有效性是唯一一种有意义的质量衡量标准。但问题在于,PPT 的目的既不利于陈述者表达本应传递的信息,也不利于听者接受信息,唯一受益的不过是陈述者本人而已。因此,就本质而言,它的出现和本书所倡导的基本沟通原则格格不入。

几年之前,无论在日常交流还是非常规的交流中,都出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汇,事实上,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词。它就是“提交成果”(deliverable) 。现在,它却越来越深入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尽管它有时带来的未必是好运。

今天,我们如同赶场一般,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于是,我们必须学会迅速转移注意力,而最终的话题无非是最后期限和提交成果。也就是说,到某一日期,我们必须提交特定的陈述、幻灯片、工作稿或是电子版陈述稿。只要触摸一下电脑按键,就可以把这些成果传递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即使不在场,已经进入梦乡,甚至是已经不在世,也一样能成为接受者。当放映完最后一张幻灯片、传递完邮件或是交接磁盘之后,我们就可以长叹一声,轻松地自言自语:“万事大吉了。”

这就是PPT 的美妙之处。有了这套幻灯片,你就有了推介陈述的材料,在场人就有了陈述稿副本,即使那些未能到场的人,也能虚拟地体验这个陈述。真是太方便了!

的确是太方便了,不过,正如喝酒之前要开瓶,吃饭之前要烹饪一样,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馅饼,这样的方便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非常简单:对陈述演讲来说,视觉手段应该服务于传递信息( 所以,它们才被称为“视觉辅助工具”) ;对陈述稿来说,如果一定要借助于视觉工具的话,应该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对关键点做简要总结。如果陈述任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与不在场的某些重要人士分享信息,那么,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买上一张飞机票,当面向这个人阐述自己的创意。如果确实做不到这点的话,附带详细讨论的书面总结,就是唯一的替代方法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了解你的创意方案。最重要的一点是PPT 并非适合于每个场合。也许它可以同时发挥多种作用,但未必任何一种作用都能发挥得很理想。

我们将在第8 章里讨论推介陈述稿这个问题。届时,我们将近距离考察陈述当天的情形,以及如何让客户送给我们更多的订单。现在,我们还是先关注陈述本身,进一步探讨一下,为什么说PPT 不能成为吸引和影响听众的理想手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162.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材料力学第六章答案 《演讲力》第六章之二、导言

回想一下我们之前讲过的有关沟通障碍的内容。人们不是总能很好地倾听。不能很好倾听的一个理由是他们常常“入戏”较慢。他们很可能没有听到演讲者开头讲的内容,因此就没办法抓住演讲的主要目的。6.3 获取注意力的陈述在陈述主题的

声明:《完美陈述 pdf 《完美陈述》第6章之PPT 不是万能的》为网友汜钇搖榥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