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碎片 李开复重拾心中的时光碎片(四)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正在此时,相识多年的老友、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多次找到李开复,谈论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和富士康的发展方向。“你什么时候出来创业啊?5亿、50亿我都给!”老友对李开复表示出了极大的希望和支持。两人经过多次深谈,一个“在IT领域帮助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的构想渐渐浮出水面。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随即也对李开复表示出了大力的支持,他既认可李开复个人的成功经验,又赞成这个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构想。

  两个商界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让李开复下定了决心。2009年8月,李开复向谷歌总部表明不再续约,在谷歌1400万美元的股票和更高职位的挽留下,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追随我心”,转而开始投身于创业的准备工作,一个名为“创新工场”的公司,和它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逐渐从原先的构想上脱胎而出。

  在职业生涯的第四个岔路口,李开复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在这条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的道路上,谁才是最合适的同路人?

  李开复对投资人的期望是:第一,投资人可以胜任中国青年的创业教父,能够对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二,投资人所属的公司跟IT领域的创业方向有契合点,甚至可以达成某些合作;第三,在筹备阶段,投资人必须对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保密。

  成就他人,重塑自己

  2009年9月,我在给创新工场员工们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要忘掉谷歌的龙虾、鲍鱼,和大家一起吃15元的盒饭,吃、住、用都尽量简朴一些。我们在花每一分钱时,都要想想,如果这钱是自己的,我们该怎么花。我们要营造一种奋斗创业的氛围。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第一次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的身份亮相。这一次,他身后站着一个超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中经合集团创始人刘宇环、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世骏和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刘宇环是投资界的大佬,除了成为创新工场的主要投资人,还可以帮助李开复完成融资。柳传志和郭台铭都是中国商界的教父级人物,他们可以在电脑、移动终端等领域为李开复提供丰富的资源。陈士骏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理解,俞敏洪近年来已经把自己打造为年轻创业者导师。

  同时,创新工场神秘而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在这一天见了分晓。

  李开复把创新工场涉及的领域,瞄准于他再熟悉不过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了避免组织臃肿而导致效率低下,他将创新工场的规模设定在110人,其中包括创业者、工程师、产品经理,以及支持性的法务、财务和人事。

  在这个以“创意”为灵魂的公司里,员工们将大量地提交关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开发设想和创意,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投票排序,并由李开复做出最终评定。每年创新工场将挑选出20个创意去尝试,然后经过3~5个月的测试留下一半,最后再经过6~9个月的筛选成立5个独立的分公司。

  创新工场将为5个公司搭建产品经理、工程师研发和市场推广等职能支持的团队,注入5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最终把它推向商业运营的正式轨道,让其自负盈亏。此后,创新工场还会帮助这些公司寻找风险投资,甚至与风险投资一起追加投资。随后,创新工场每年会补充被5个公司带走的约50个人员,持续保持110人的规模,同时进行新一轮的创意项目筛选。

  在时下的中国投资界,天使投资的孵化能力并不高,风险投资又苦于找不到较为成熟的项目,而创新工场一站式支持创业的模式,正好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真空地带。

  李开复用了一个算术式来总结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中间那个“乘号”的力量,则来源于投资团队在未来5年8亿人民币的投资,目前这笔资金已经到账1500万美元。

  对于李开复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型,人们普遍的疑问是,他能够找到那种野蛮生长的狠劲吗?

  从零开始的过程,对于李开复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微软和谷歌刚来中国时也都是如此。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招聘的第一天收到1000份简历,在谷歌中国招聘的第一天收到3000份简历,而现在的创新工场,这一数量是7000!

 时光碎片 李开复重拾心中的时光碎片(四)
  几周前才拒绝了谷歌1400万美元的李开复,已经开始了精打细算、艰苦奋斗的征程。当初在购买创新工场域名时,对方开价2600美元,这个是可以接受的数字,然而李开复最后硬是把价格砍到了1000美元。

  目前创新工场的写字间,200多平方米,没有重新装修,办公设施有些陈旧,一切显得简朴,但却洋溢着奋斗的气息。这个设在清华科技园C座的办公室,恰好与毗邻的谷歌、微软呈三角之势,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本刊记者两度前往创新工场,看见很多创业者聚集在公司门外的走道上。尽管创新工场无数次地表示,目前处在招聘阶段,暂时不接待项目申请,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还是在执着地等待,他们很有信心:“李开复总会出来上卫生间的。”

  9月以来,48岁的李开复几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他时时刻刻都显得精神百倍,他希望创新工场早一天做出成绩,不负大家的期望。

  1990年,李开复加入苹果公司,成为了苹果Mac III研发小组的一员。

  1995年,李开复成为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1996年夏,李开复离开了每况愈下的苹果,加入SGI,担任副总裁,负责互联网产品部门。

  1998年夏,SGI资金链紧张,不得不卖掉李开复的部门,李开复离开SGI,加入微软,到北京组建中国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1999年秋,李开复在中国研究院做出的成绩,得到了比尔8226;盖茨的赞扬,被誉为“世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2000年夏,李开复被调回微软美国总部,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新一代网络平台.NET”主管之一。

  2001年初,“视窗派”在微软内部占据主流,微软取消了李开复向往的.NET计划。

  2002年初,李开复加入了Windows Vista的团队,组建自然互动服务部。

  2004年秋,Windows Vista的研发达不到预计目标。微软不得不推翻之前长达三年的艰苦研发,而从零开始。

  2005年夏,李开复因为“跳槽到谷歌”而遭到微软起诉。在纷纷扰扰的官司中,李开复跌入职业生涯的低谷。

  2006年初,谷歌中国遭到外国媒体的口诛笔伐,随后又遭遇“ICP牌照风波”,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带领团队渡过难关。此后,他又力排众议,顶着压力,使谷歌中国专注于提高搜索质量。

  2007年初,李开复“专注于提高搜索质量”的战略收到了效果,中国网民发现,谷歌中文搜索变好了。

  2008年,李开复领导下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分别在“雪灾”和“地震”时,推出“春运地图”和“亲人搜索”,赢得了网民的口碑。

  2009年,谷歌中国市场份额升至31%,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大致形成30%对60%的稳定局面。9月,李开复作别谷歌,创立创新工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362.html

更多阅读

成长指南 李开复给青年学生的七封信 儿童骨骼成长指南

李开复曾表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不断创新,用最先进的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二是使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他曾真诚地说:“我没有能力改变现时的教育制度,但是希望能影响学生。”李开复给青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9电子商务一班罗丽芬09251103132前段时间我读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感触良多,明白了做人要做对世界有贡献的人,要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开复的个人经历和品格魅力让我爱上

《十问李开复》 李开复对十问的回答

李开复先生:您好,由于您的志愿是成为中国青年的导师,那么我周小平作为中国80后青年中的一员,想来也是您希望引导的众多青年当中的一个,所以有些问题我想和您当面聊聊。我们在微博上这几年来从来没有过一次争执或者骂战,所以我向您提出的问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李开复:微软无处不在的白板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文/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那段时间,凡是到微软研究院来参观的客人,都会忍不住感叹:“这里怎么有那么多写字的白板?”有的客人坐在我们的休息室里,会惊讶地发现,就连手边的茶几都能“写字”。  白板

声明:《时光碎片 李开复重拾心中的时光碎片(四)》为网友深秋的黎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