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业绩说话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4章之一切凭业绩说话



在企业中最受重视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员工,而是那些业绩突出的员工。只有重视绩效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解决难题,推动企业不断往前发展。一个员工,必须要努力创造业绩,为老板和企业谋利当做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非如此,便纵有千般好,万般优,归根结底还是等于零,因为,业绩才是硬道理。

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业绩对员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蒸蒸日上,要靠好业绩,员工展现自己、实现卓越也要有好的业绩,没有业绩,一切都免谈。

如今大部分单位都实行绩效薪酬制,即根据员工工作绩效发放薪酬,业绩高则收入高,业绩低则收入低,零业绩甚至没有收入,在销售、保险等行业,其收入更是取决于工作业绩,可以说完全视乎个人能力。

所以,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是如何的高尚,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小余和小吴同时被一家汽车销售店聘为销售员,同为新人,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小余每天都跟在销售前辈身后,留心记下别人的销售技巧,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一边翻看默记不同车款的配置;而小吴则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好老板上,掐算好时间,每到老板进门时,他都会装模作样地拿起刷子为车做清洁。

一年过去了,小余潜心业务终于得到回报,不仅在新人中销售业绩遥遥领先,在整个公司的业务累计中也名列前茅,并在年底顺利地被提升为销售顾问。而小吴却因为连续几月业绩不达标,惨遭淘汰。

|www.aihuau.com|4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要想得到领导的器重,业绩这个硬件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现实就是如此,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老板和企业薄情寡义。

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很多国际型大企业都推崇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而且把业绩观当做员工的重要素质标准之一。每年“年尾花红”的时候,那些业绩好的员工一定是表彰大会的主角。

在海尔,考核员工只看业绩,以绩效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每年年终,总有一部分中层干部因完不成市场任务而落马,又总有一批超额完成市场任务的新秀走上领导岗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海尔司空见惯,习以为常。2002年年度干部综合考核结果:升迁27名、轮岗9名、整改4名、警示2名、降职3名、免职1名,整改、警示、降职、免职的干部占总数的11%,本年度干部调整的总数占干部总人数的51%。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就此发表意见说:“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他是否对企业作出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不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么样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自己具有竞争力。”

 用业绩说话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4章之一切凭业绩说话
市场是无情的。公司要想获得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创造价值,即使它是微软、GE、IBM、海尔、华为、联想,如果没有可持续的业绩,一样有可能关门大吉。而公司价值的获得靠的就是员工的业绩。

用业绩说话,是员工对自己最好的表白。只有好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上司和企业的认可,只有好的业绩才能够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如果你仅仅忠诚,总无业绩可言,尽忠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老板想重用你也会犹豫,因为他不放心。更进一步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很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届时,即使你忠贞不二、永不变心,老板也会变心,甘愿舍弃有忠诚无业绩的你,留下忠心且业绩突出的员工。

今天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人才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味等待别人来擦亮你,你可能丧失很多机会,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不想被埋没,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履行你的责任,做出成绩来,用出色的业绩来证明你的能力和业绩。

然而,卓越的业绩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在平凡的岗位和工作中创造的,渗透在我们每一天工作的步步轨迹中。正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如果自己平时不努力锻炼,丑小鸭永远都不会变成白天鹅,只能是一只丑小鸭,虽然它是由天鹅蛋孵出来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少时在石油公司工作。因为他既没有多高的学历,又没有多么精深的专业技术,只能被分派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最枯燥的工作,同事戏称连3岁孩子都能做。

每天,洛克菲勒的工作就是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送走。这样工作了半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却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这时,他换了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并决心:既然要做就一定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好。

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就这一罐盖节省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就能为公司节约出5亿美元的开支!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有句俗语叫“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听过这句俗语的人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悟透其中的真谛,急于求成的人总是恨不得一步就能登天,殊不知不经过日久天长的磨炼,即使是上帝也不能一步登天。没有平时的一次次笑迎压力,没有过去一天天的苦心磨炼,哪有不凡的业绩产生。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成为最出色的员工之一,因为那既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自己能力的见证。但是必须要拿出业绩来证明。而业绩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平日的累积,这就像路是一步接一步走出来的,高楼是一层又一层砌上去的一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610.html

更多阅读

平凡不平庸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5章之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都会有一种竞争的机制,不会让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长期厮混于此。你当然有权选择平庸,但是,老板也有权选择平凡但不平庸的员工。如果你甘于平庸,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

声明:《用业绩说话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4章之一切凭业绩说话》为网友怪她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