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文化基础差,但追求不能差;知识水平低,但志向不能低。只要不断学习,就能超越自我;只要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样积极进取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还是自己,超越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全心投入,锲而不舍,勇于挑战自我。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生活中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能够做到的相比如何。一个成功的人总是和他自己竞争,不断刷新自我纪录,不断改善与提高。”

作为一名员工,怎样才能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呢?

●认识自己的潜能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金顶上刻着一句名言:“人,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你自己’。”要超越自我,首要前提是要充分地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潜能,这种潜能包括生物学的物质潜能和自己独有的潜能。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是它们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冰山,我们只看到它露出水面的极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深处,不为人所察觉。多数人只使用了天赋潜能的10%,另外90%还没被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唤醒自己的创造意识,把那部分未曾启用的潜能转化为获取成功的强大力量。那么,你就会像李开复那样,告别平庸,走向卓越。

|www.aihuau.com|55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接替老板的工作?李开复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老板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老板却认为,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希望李开复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两年之后李开复就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为此,李开复建议年轻人,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像他一样,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大脑、小脑等身体器官给了我们充分的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资本。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生物学潜能。当然,人与人之间肯定也存在差异,比如人格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这些都是个人成才的潜在力量。关键要抓住自己独特的潜能,然后再在上面狠下工夫,你才会获取巨大的成功。

有一位文学青年,曾经向很多杂志投稿,都被退回了。后来,一位看过他很多作品的编辑告诉他,虽然你的作品水平不高,但是我发现你的钢笔字特别出色。你不妨去练习书法,说不定以后能成为优秀的书法家。后来,那位青年按照编辑的话,苦练书法,果然成了一位著名的硬笔书法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潜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个人身上都藏有宝藏,关键一点是看你有没有用你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让自己身上的宝藏给你带来财富和成功的喜悦。

●超越自我设限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桌子上,然后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来,跳起来的高度在它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昆虫。但是当实验者在跳蚤身上罩一个玻璃罩之后,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被弹了回来。连续尝试跳了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的高度总保持在罩顶以下。接下来,实验者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每次碰壁之后也主动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玻璃罩的高度接近桌面,这时候跳蚤无法跳跃了。这时候,实验者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跳,变成一只“爬蚤”了。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为什么跳蚤会变成了“爬蚤”了呢?是它丧失了跳跃能力了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它在遭受挫折以后,玻璃罩的限制已深深地刻在它那有限的意识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使它失去了起跳的勇气。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这种自我设限就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注入消极的思想,让自己失去了超越自我的勇气,从而阻碍了潜能的正常发挥。

好多人不能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自我设限。在自我设限的时候,人往往就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下了一个消极的论断:这件事我做不了。由此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态,对这些事情望而却步,结果自然是做不成。

一家公司有一个新来的业务员,很敬业也很能吃苦,但业绩起色不大,面临淘汰。经理观察发现,该业务员是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在做业务之初因为受到了部分客户的冷遇、拒绝,甚至白眼,业务员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此对这些单位落下了“病根”:这些客户很难沟通。他自我设限的过程开始了,对客户的态度分成三种:有的打得火热,有的相对冷淡,有的过门不进。

经理用一个故事为他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人的斧头坏了,他要到邻居家借一把斧头。从产生借斧头的念头时他就想:如果邻居不借给他怎么办?如果没用完邻居就催要怎么办?如果邻居给他脸色看怎么办?如果邻居要钱怎么办?一连串的“怎么办”伴随着他走到了邻居的门口,他那时候的心情已经坏到了极点,以致他见了邻居时第一句话就是:“让你的斧头见鬼去吧!”借斧头的结果可想而知。听了这个故事,这个业务员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很快克服了自我设限,成为金牌业务员。

●每天突破一点点

超越自我需要一种务实的态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点突破,一点点进步,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就是在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而且是每天都如此。每天都在盯着那个高远的目标,每天都在不慌张也不懈怠的努力,每天都是那么热情但不狂热,执著但不偏执地矫正着不满又营造着快乐,这一切又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点点……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就是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危机中有了转机,便使你于怯懦中增长了才干。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原子弹炸得体无完肤,可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后却成为经济强国,它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一片萧条,日本企业界从美国请来一位叫戴明的管理学博士,戴明博士去日本之后就告诉日本人一个观念——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说,企业只要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就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观念被日本人采用了,所以,日本的企业都在研究每天如何进步一点点。这个信念造就了松下、本田、三菱的成功,使日本快速成为经济强国。

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每天抽出五分钟的时间来完善自我,他们只是为吃饭而吃,为搭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有很多人在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事实上,卓越者和平庸者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两者的差别有时仅仅在一些小小的习惯和动作上面: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多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现、表演上多花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者是在实验室中多试验几次而已。

作为员工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每天突破一点点,那么一年就进步365个一点点,持续这样做,就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每天一点点,是我们工作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616.html

更多阅读

平凡不平庸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5章之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都会有一种竞争的机制,不会让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长期厮混于此。你当然有权选择平庸,但是,老板也有权选择平凡但不平庸的员工。如果你甘于平庸,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

声明:《《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不断学习,超越自我》为网友饥荒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