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卢布美元 《美元刀》上编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之一、冷战



一、冷战形成的经济学成果“软着陆”

有一个笑话,讲的是美国的宇航员在宇宙飞船升入太空后,发现圆珠笔和钢笔由于失去了地球引力,竟然写不出字来。听说苏联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在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技术攻关失败后,只好花大价钱从苏联人那里买了专门技术(就是Know-how),结果苏联人给的技术只有3个字——用铅笔!

这个笑话的初衷肯定是告诉我们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但是当时苏联的太空技术领先于美国却是事实。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英雄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并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美国于同时期启动了登月计划即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共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参与了这项工程。1961年的“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还未升空就发生了爆炸,3位宇航员罹难。经过反复的改进和实验,一直到1969年7月16日,经过11次改进后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搭载2名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走出了美国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美国率先苏联登陆月球完成了人类的登月梦想。

以上是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技术竞赛中的一个缩影。从当时看登月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利益,为什么美国要如此大动干戈,必须要先于苏联登上月球?这是当时美苏争霸的冷战战略的需要。

|www.aihuau.com|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以美国为首的美欧等西方阵营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战后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1961年苏联分割东西德国而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太空竞赛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到70年代,美国因为两次石油危机和越南战争等因素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苏联在东欧、美国在西欧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美国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则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俄罗斯卢布美元 《美元刀》上编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之一、冷战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在本质上都是对欧洲之外的地区战略地点的争夺。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元凶、塔利班的基地组织头目的本·拉登就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而扶持起来的反苏武装。而越南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中国。

冷战中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冷战的过程,表面上看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

苏联解体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方面的论断也很多,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是个幌子,美国通过军事竞赛的经济手段拖垮了苏联。但是大多数分析都忽视了“美元因素”,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美元霸权导致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拖垮苏联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首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战后的美苏联手,基本上遏制了前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的复活,避免了挑战美苏的军事霸权国家的出现,在这一点上,美苏的战略利益是一致的。北约组织的重要成员英法两国站在了美国一边,美国在欧洲地缘政治上就占据了优势。

其次,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再次,最重要的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利用冷战和美元武器成功地胁迫当时最大的经济体西德和日本成为美元的附属货币和美国的附属经济。而苏联一方面受到美欧的经济封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受到压制,另一方面还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力量到军事竞赛中。

虽然在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本管制和外向性经济还没有成为主导经济的政策,美元不能利用汇率武器直接攻击卢布,但是美元的霸权导致了美国能操纵国际油价。一方面是苏联的石油开发成本高于中东地区,一方面美国千方百计压低油价以切断苏联的外汇来源,迫使其陷入经济困境,进而瓦解苏联人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在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金融战争和经济博弈中,苏联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美国的美元战略不费一兵一卒而决战于千里本土之外,在不动声色中利用极低廉的“成本”把一个巨大帝国彻底击败。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军事霸权得到了巩固,更加强化了美元货币的超级霸权。于是,美国得以继续以美元武器加紧了对俄罗斯的经济控制和疯狂的财富掠夺。

值得一提的是,冷战虽然结束,但却留下一个经济学理论遗产,那就是“软着陆”。软着陆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美苏太空竞赛中的宇宙飞船回到地面或者到达月球表面而采取的一系列缓冲措施,是避免硬着陆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经济学中的经济要素软着陆虽然到目前也没有一个完整定义,但作为控制经济现象超常扩张的反制手段,软着陆一词却一直沿用至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苏联对飞船的软着陆技术得心应手,却在美元霸权下的经济领域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因为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从来没有过经济飞上天的实质性的大规模增长,没有高增长,自然没有软着陆;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又是一次真正的硬着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723.html

更多阅读

人物志编后记 《美元刀》上编后记

后记本书的写作念头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被热炒、国内民族主义思潮膨胀的时候,笔者正在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和WTO对中国的影响;随后出国,亲身体验了美国、欧洲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社会差异;经过多年的思

声明:《俄罗斯卢布美元 《美元刀》上编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之一、冷战》为网友静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