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理性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一节 道德完善的理性幸福



古希腊的哲学家很早就对幸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多强调要追求道德完善的理性幸福,其中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主要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一种道德选择,道德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必要和基本条件;柏拉图则认为,幸福需要在用智慧和德行去追求美德和至善的过程中获得;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有相对全面的论述,他发展和深化了理性主义的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要生活得好并做得好”。

理性幸福理论倾向于贬低感性与情感对幸福的作用,批评单纯以追求感官享受和快乐为目标的幸福,主张幸福就是要抑制人的欲望,按照理性行事。

幸福理论

儒家的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观,与此相应的幸福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www.aihuau.com|2

第一,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与理性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一节 道德完善的理性幸福
第二,向外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儒家倡导的幸福人生。

一、理性是幸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是人类的重要特征,德性是理性的社会基础和前提,幸福是人类理性的追求。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理性而动物没有。因此,人有对幸福追求的愿望,而动物没有幸福可言。

理性是幸福的基础,也是成人的社会追求。幼儿比较幼稚,缺乏理性行为,因而幼儿只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对幸福的期望。只有成人合乎理性、合乎德性的行为才能说是幸福。理性幸福观认为,人离开了德性将是最坏的纵欲者和贪婪者,只有行为高尚的人才能赢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的理性幸福观被后来的犬儒学派推向了禁欲主义的极端。他们认为:美德就是有关抑制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就是有德性的人,不能抑制自己欲望的人就是无德的人;抛弃一切感官快乐才能接近至善,成为道德完人。

幸福理论

合乎德性的幸福要点

合乎德性的幸福强调以下几个要点:

1.人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活动;

2.内在的心灵与客观的德性统一,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

3.人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幸福的心灵目标;

4.人追求幸福的过程应该符合德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0894.html

更多阅读

以赛亚第二章第四节 《记者圈》第二章第四节之中外记者比较

-爱华网-中文报纸自从诞生起便和国际媒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未孤独起舞。早在清末,外国传教士为了向华人传播教义,在南洋创办了首批中文报纸。上海开埠后,外国强夺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此时的上海,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外

理论力学第二章答案 《贸易战争》第二章之诸子理论实践

前面介绍了春秋时期管仲发动一系列贸易战争的故事。管仲不仅是发动贸易战争的行家,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物。这里我们将对此略加介绍。《管子》一书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包含后世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

声明:《道德与理性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一节 道德完善的理性幸福》为网友拥我家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