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说之每周棍堂下载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7周 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



还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明朝末年,有三个秀才一起结伴进京去赶考。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因此三人就请教那位算命先生,究竟三个人之中谁会金榜题名。半晌之后,算命先生伸出了一根手指,三个人都很不理解,再细问,算命先生就告诉他们:“天机不可泄露。”三个人见问不出来,也就只好似懂非懂地走了。考试完以后,秀才们都说算命先生非常厉害,算得太准了。实际上,这一根手指暗藏玄机,既可以表示“一起中了”,又可表示“一起不中”、“只有一个不中”或“只中一个”,三个秀才会出现的四种情况都包含其中了。因此,无论三个秀才最后的考试结果怎样,算命先生都会算对。如此看来,算命先生只是另外一个巴纳姆先生罢了。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下载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7周 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
本周总结

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将自己置于局外人的地位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认识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要想真实而客观地看待自己,就必须克服巴纳姆效应。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

|www.aihuau.com|14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案例,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认为有缺陷,就通过某种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只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了。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学会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打扫干净。”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十分注意收集针对自己的信息,因此,可以预见他的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绝非是一般小孩子所能比的。

第三,以他人为镜,参照合适的对象,通过与其在各方面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来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从过去的重大成败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一个人处在成功的巅峰或失败的低谷时,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有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在失败的时候,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在不忽视长处和优点的前提下,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138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凌云说之每周棍堂下载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7周 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为网友世态炎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