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灭庞会后代 刘渊和他的非常“1+1”



 刘渊,典型的80后小伙儿。因为从小怕黑,没少受同学和朋友的笑话。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胆小的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借钱10多万元,鼓捣出了《1+1人才资讯》,这个目前郑州市场势头最好的专业招聘传媒。

  从一无所有,到远远领先同行,刘渊用的时间是两年。

  商报记者焦素芳

  灵光一现

  找工作的小伙儿帮人找工作

  刘渊做《1+1人才资讯》,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切身体验。

  2006年,是刘渊最惨的一年。忙了一年多刚有些起色的胶带生意,因为原材料涨价赔得一塌糊涂。他去人才市场应聘,正是最热的7月,人山人海的招聘市场,不时有人晕倒。刘渊退出了人群,突然觉得很悲凉。

  刘渊在门口买了一份招聘报纸。看着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他忽然萌生一个念头:“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自己做市场?做一份性价比最高、最专业的招聘类周刊,肯定会受欢迎。”

  刘渊做了两个月的市场调查。他发现,找工作的人大都居住在都市村庄,因为没有电脑,利用网络找工作很不方便。“我自己也发现,还是觉得花一块钱买份报纸,直接上门找工作最踏实。”

  对市场有了信心,刘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办好了全套手续,跟亲戚朋友借了启动资金,2006年年底,他招聘了十几个业务人员。“刀提前磨快了,到时候才不耽误事。”那一年的春节前,刘渊对人员进行了培训。资讯传媒的形态、流程,乃至一部分客户都纷纷到位。2007年3月5日,《1+1人才资讯》终于面世。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第一个“孩子”,一向爱笑的小伙子眼睛突然湿了。

  点滴积累

  错过一鸣惊人,哑炮照样响亮

  但刘渊没想到,自己打出去的第一炮,竟然是个“哑炮”。

  当时《1+1人才资讯》的发行,是委托发行公司来做。“但因为发行员的懒惰,很多报纸直接就进了废品站,报亭根本见不到。”

  刘渊决定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虽然当时比较牛气的招聘类周刊,都没有自己的发行队伍,但刘渊认为作为后来者,要想尽快打开局面,提高知名度,就只有与众不同,哪怕自己为此作再多的难。

 刘渊灭庞会后代 刘渊和他的非常“1+1”
  刘渊招聘了20人的发行队伍,每日到报亭巡报,及时补报。到人才市场、都市村庄和学校等求职者密集的地方免费派发。半年以后,效果终于出来了。“客户数和发行量每个月都在以几倍的速度飙升。”

  2008年,《1+1人才资讯》已经从20个版扩到了32个。但就在这时候,他遭遇到第二次打击。

  原材料涨价了。“成倍地上涨”,单是印刷费的支付就成了头疼事。债主天天上门,要钱的电话深更半夜也会打来。刘渊甚至想躲起来,可仔细想想,躲起来怎么办,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梦想都会成为泡影。

  刘渊找到印刷厂的人,商量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从本月开始,每期印刷费当月结清,以前的债务分批偿还,每月结算一些。

  稳定了局面,刘渊开始开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跟别人坐等客户上门不同,刘渊的业务员都是满大街去找客户。面对金融危机,他们还推出“做四送二”的优惠,争取了一大批客户,占领了市场的很大份额。

  “《1+1人才资讯》的客户,几乎每期都会更新200多家,加上我们百分之四十的长期客户,几乎每期都有不少于600家招聘信息。如同上街吃烩面,同样的5元钱一碗,也许你在别家只能吃半饱,但在我这里,就可以吃个全饱。”

  没有一鸣惊人,《1+1人才资讯》就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让原先的哑炮也变得响亮起来。

  理想主义

  刘渊的“大人才战略”

  刘渊找过工作,求职者的难与苦,他深有体会。他知道求职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性价比最高,信息最多,最真实有效的,才能吸引最多的读者和客户。

  《1+1人才资讯》的客户数,每个月都在以40%的速度增长,但本着为求职者负责的原则,他们也拒绝了一部分客户。2008年冬天,财务最困难的那几个月,有个客户来到刘渊的公司,要求做夜场公关的广告。“客户当时就掏出一万两千元要求签合同。业务员带着来到我这儿,我卡住了。业务员当时很激动,说:‘我们的竞争对手登这样的太多了,为什么咱们就不能变通一下,改一些字眼?到手的钱不挣,太傻了!’”刘渊只说了一句话:“挣钱可以,但坑人的钱不能挣!”

  刘渊需要钱,他也不是在说什么高尚的话。但他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有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有些钱如果拿了,我会良心不安。”

  每一期的招聘信息报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刘渊都会给求职者几句友情提示。诸如怎么辨别黑中介,怎样拒绝用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等。“最专业的报纸,给读者和客户提供的,就应该是最准确、最专业的信息。”

  2008年是危机重重的一年,但也是《1+1人才资讯》不断逆势扩版的一年。现在的《1+1人才资讯》,有自己的专业网站1+1人才网(www.525hr.com),在全省第一家实现招聘类报纸与网络互动。另外,它还与短信运营商合作,实现短信求职。

  28岁的刘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梦想。他想利用自己网站强大的企业搜索功能,建立自己的“大人才战略”。“我希望有一天,不管是猎头、人才测评、劳务派遣、人事外包还是企业内训等,只要你打电话来,‘1+1’都可以帮你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3548.html

更多阅读

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感人故事二 刘翔与孙海平决裂

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感人故事(二)信息来源:http://blog.cctv.com/detail_17185_111466_1.shtml#article_status9月18日那天,得知儿子和刘翔等人要来,老人午觉也睡不踏实了,很长时间没有和儿子见面,她想儿子,一遍遍擦着和儿子手拉手的

“东方之子”刘达富和他的仙牌灵芝茶 仙牌灵芝茶官网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曾推出一位川籍人士,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刘达富,四川仙牌灵芝集团董事长,一个响彻华夏大地的著名农民企业家刘显合的长子。从上校到董事长1998年初,成都军区某部政委、上校军官刘达富申请转业到成都。同

刘志仁和他的人体结垢学 消防泵结垢

刘智仁,桐庐莪山人,我校66届高中毕业,1975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1976——1980年在浙大热物理系从事锅炉的研究,1981——1990年任桐庐第二水泥厂工程师、厂长,1991年后任桐庐活性碳纤维厂厂长,研究发明了高吸附活性碳纤维,并取得发明专利,19

女航天员刘洋和她的丈夫生活照片图 航天员刘洋照片

一位摄影师眼中的女航天员(图)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英姿飒爽的齐头短发照、身穿“银色铠甲”——航天服照,都出自中国航天员拍摄第一人——朱九通之手。年近五旬的他,是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专职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从航天

声明:《刘渊灭庞会后代 刘渊和他的非常“1+1”》为网友侽紸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