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两难萨 贵州百灵饮料项目折戟 回归主业进退两难



     依靠苗药起家上市的贵州百灵(002424.SZ),其多元化之路再遇坎坷。

  近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拟将胶原蛋白饮品项目变更为中药饮片生产线及仓库建设项目。经历近一年半时间的大胆“尝试”,主营业务为医药的贵州百灵最终还是暂停了向饮料行业进军的步伐,无奈回归强化主业。

  在众多医药企业中,贵州百灵算是一个“不安分”的上市公司。从投资房地产、转型做肥料到去年开始规划的下海卖凉茶、胶原蛋白饮料,贵州百灵一系列“不务正业”的布局早已在投资界饱受质疑。

  而投资民营医院、收购糖尿病秘方,涉足“乙肝”疫苗概念,即便是这些主业里的内容,贵州百灵照样弄得花里胡哨,不断追赶最火的医药股概念。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概念基本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贵州百灵“一拍脑袋”就弄出的多元化,让其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放在主业上,如今它在深耕主业与跨界经营之间已处于两难境地。

  胶原蛋白项目折戟

  在毛利润高达62.7%的诱惑下,2012年8月,贵州百灵宣布将使用3.97亿元超募资金,进军饮料行业,建设胶原蛋白饮品项目。

  按照贵州百灵的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毛利高达62.7%。东宝生物(300329.SZ)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汤臣倍健(300146.SZ)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

  高调宣传下,贵州百灵旗下“爱透胶原蛋白饮品” 被誉为饮料界新星。不过,高成本、大制作的“爱透”产品一上市便让公司十分头疼。该胶原蛋白饮料主打以阿拉斯加鳕鱼皮为原料,但贵州百灵未能提供日本原料进关证据,加上自身无胶原蛋白生产线以及后来巨额的营销费用等,让其备受质疑。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贵州百灵对胶原蛋白产品的投入包括渠道铺货、品牌营销、巨额代言等费用,“爱透”胶原蛋白饮料约花去4亿~5亿元的费用。其中,邀请章子怡的代言费用属于千万级别。按照广告业内行规,贵州百灵基本按照代言费与广告投放“1∶5”的行情投放广告,加上其在央视以及《中国好声音》等高价栏目的广告投放,其消耗上亿元的广告费。另外,贵州百灵在各类渠道的网点约9530家,还有进驻各大商超,加在一起又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今年5月份的一则微博爆料引发了网民针对胶原蛋白的口诛笔伐。一位医药界专业人士在其认证微博上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若有效果则可能是添加了雌激素,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口服胶原蛋白功效是否有效”的争论。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分析指出,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他还透露,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每公斤1700元。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暴利。

  自此,胶原蛋白领域开始一路唱衰。不仅如此,随后包括胶原蛋白在内的保健品领域迎来一场空前的“打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风暴,一直持续到9月份,整个保健品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关口上,对于刚刚进入胶原蛋白领域的贵州百灵来说,无疑遇到了晴天霹雳。贵州百灵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845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一角。其中,2012年贵州百灵销售费用高达3.54亿元,2011年该值为2.62亿元,同比增长35%。公司解释称,2012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销售人员工资支出增加,以及“爱透”胶原蛋白饮品营销推广费用支出较大。

  相比之下,而2013年的半年报更加惨淡,贵州百灵的饮料及口服液营业收入仅为269万元,与投入数亿元资金相比,这点收入实在是微不足道。

  不过,针对媒体称贵州百灵砸去四五亿元费用花在胶原蛋白项目上,贵州百灵并不承认。

  公司证券事务部在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回复中称:“本次变更超募资金投资项目,是公司董事会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作出的决定。截至2013年11月18日,公司201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变更超募资金投资项目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含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的议案》之日,公司在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含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项目已投入土地预付款7500万元以及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相关费用51.21万元。因目前该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尚未获得土地使用证,因此该项目尚未开始进行建设。原项目购买的土地将会用于建设变更后的中药饮片生产线及仓库建设项目,不存在浪费超募资金的情况。”

  针对此次变更超募资金投资项目,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给予了正面评价。他认为,贵州百灵变更胶原蛋白饮品项目改为中药饮片,由于同是饮品生产线,项目转化所需的改动幅度并不大,并且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近几年不断扩大,公司改变战略方向,重新回归主营业务,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热衷跨界

  事实上,贵州百灵的主业颇具投资价值。不过热衷于跨界投资的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并未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主业上。

  2010年6月3日,贵州百灵凭借三个主打产品顺利登陆A股市场,它们分别是咳速停糖浆(及胶囊)、维C银翘片、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由于具备原材料成本优势,贵州百灵依靠的是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如今形势却大不相同。

  郭凡礼告诉记者,贵州百灵三个主打产品在其他药企的挤压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这与公司追求多元化发展不务“正业”有关。由于中药原料价格上涨,公司产品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再执行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扭转公司的困境。因此,公司既要整合渠道资源拓宽原有产品的销路,同时积极研发新品种开辟新市场,才能重振主业。

 进退两难萨 贵州百灵饮料项目折戟 回归主业进退两难
  贵州百灵的一款概念药“化药1.1类新药替芬泰项目”(元Y101)(以下简称“替芬泰项目”)颇受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该药目前已申请到2项国内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郭凡礼分析说,该药具有病毒抑制效果强,不良反应较少,对正常细胞损伤小,不需要长期服药的特性,另外该药还具有可口服、免注射的特点。

  “鉴于此,若公司重新回归到中药主营业务,挖掘中药研发新价值,在主营业务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公司以及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贵州百灵给予本报的回复称,目前该项目还处于技术审评阶段。替芬泰项目作为化药1.1类新药,存在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研制具有周期长、投入较大的特点,各阶段研究均具有风险性。

  相比之下,姜伟更热衷于多元化的跨界投资。

  姜伟自上市以来多次进行股权质押,目前姜伟手上有2.03亿股股权仍处于质押状态,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1.82%。对此,郭凡礼分析称,贵州百灵在多领域布局,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但是非主营业务极大地影响了贵州百灵的经营和资金使用流向,压制了主营业务的发展。

  贵州百灵在包括地产、金融、体育、饮料、餐饮、白酒、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均有涉足。此前,贵州百灵还出资148万元收购民营医院“天源医院”,跻身民营医院“概念股”。

  去年年末,贵州百灵宣布,计划收购长期从事生物肥生产的贵州金圣方肥料,并投资1998.8万元建设中药渣综合利用生产生物有机肥示范项目。生产线将于2013年10月试生产,申请验收。不仅如此,贵州百灵此前就曾传出在安顺投资10亿元打造五星级酒店,并成立地产公司,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逆市投资房产业。

  然而,从其收入构成中可以看到,公司药品销售的贡献占比为96.39%,而中药材、肥料销售、饮料销售三大业务则分别贡献了2.21%、0.9%和0.42%的收入。尤其是后两者在启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便已遭受了各界多轮的质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798.html

更多阅读

从麦克里斯特尔的"折戟"说开去 石油精神 从心说开去

从麦克里斯特尔的“折戟”说开去麦克里斯特尔,何许人也?堂堂美军驻阿最高指挥官,四星上将。曾因指挥参与活捉萨达姆、协助推翻塔利班政权而名噪一时。如此要职高官为何轻易“折戟”?说来理由也很简单:因其在最新一期《滚石》杂志的人物

从中海外波兰折戟看中国海外工程得与失 中海油海外并购

“我国外包工程的发展,正如国内高铁上奔驰的快车,让外国看客既羡慕又质疑。作为乘客的我们,虽有自豪之意,但亦感觉到了途中颠簸的忐忑之情。”--------天津大学教授工程管理张水波从中海外波兰折戟看中国海外工程得与失从今年春天的利

疑点重重的丈夫 长城影视IPO折戟 借壳江苏宏宝疑点重重

     涉嫌隐瞒关联公司,名编剧持股9万借壳前闪辞  8月21日,江苏宏宝(002071,江苏宏宝五金股份有限公司)迎来连续第九个涨停。股价从复牌前的6.03元,一跃而至14.2元。  江苏宏宝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为工具五金和锻件五金,2006年10

青岛李沧宝龙城市广场 青岛三项目折戟 宝龙商业地产大溃败

     曾有“南有宝龙、北有万达”之称的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01238.HK,下称“宝龙”)如今与万达渐行渐远,从经营到规模差距越来越大。  在万达朝着千亿军团迈进的时候,宝龙的业绩始终不见起色,2010年实现62亿元后,宝龙将2011年的目

声明:《进退两难萨 贵州百灵饮料项目折戟 回归主业进退两难》为网友幻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