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5)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杨怀定以后描述当时的心情是,“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于是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万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尝到了甜头。之后,杨怀定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赚了100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杨怀定发了,杨怀定这三个字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天下。资金量做大以后,他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

  这些人每到一地,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听当地的国库券行情。杨百万说:“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买信息。我变成信息中心,知道哪里价格最低。我指挥他们从最低的地方开始依次买进,越买差价越小,最后回到上海卖出。人换班休息,资金不闲着,每天在滚动、膨胀。”

  大手笔的国库券买卖

 第15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5)
  无独有偶,杨百万在国库券市场里打鱼捞虾的时候,阚治东也看中了这个市场,一出手就是纵横捭阖。看,这些人都能注意到国库券里面的商机,聪明人的眼光往往有相通之处。当时阚治东还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当副总经理。1988年,国库券开始流通了,阚治东就在工行系统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国库券报价中心,有36个单位参加。每个单位每周发电报到上海,报出国库券的买进卖出价,上海汇总后再返回。这在当时已经是先进、高效的交易网络了。比杨百万雇人全国打听行情的方式先进多了。

  1989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北方信托投资公司听到风声,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都要撤销,但它们库里还压着

  1 000多万元的国库券。该公司就联系到阚治东,希望把这些国库券变现。

  报价后,阚治东觉得很合算,1 000万元国库券全数拿下。这

  1 000多万元国库券,一次就为阚治东赚了百万元以上的利润,也为申银公司的原始积累打下了底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617.html

更多阅读

第26节:股市风云二十年(26)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张近东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在对客户首创“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对厂商也玩出了新招数,率先向生产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

第25节:股市风云二十年(25)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这事让中国人民银行知道了,中国人民银行说,我们自己这里就有一个申银证券没用,我们与民争利干什么,你们拿过去吧。  于是,工行原来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注入之后,申银第一步注册资本金3 000万

第24节:股市风云二十年(24)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此后,周小川先后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前文已有论述,在此期间,周小川对创设中国股市提出过众多建议,并参与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 

第23节:股市风云二十年(23)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1978年,周小川开始参与两个涉及国民经济的大工程—“川汉输气工程”与“30万吨乙烯工程”。据报道,周小川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20世纪70年代初,很多人以为四川的天然气储量非常大,不仅每年可向

第22节:股市风云二十年(22)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后来才知道,深圳当地的几大券商提前已经达成协议,有单不报,就是要让交易所开业零成交。  最后只有一家机构的交易代表做了5笔交易,成交了8 000股安达股票,让深圳证券交易所度过了冷清的开场日

声明:《第15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5)》为网友诗里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