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沃尔沃最新车型 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泼瓢冷水”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似乎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了,李书福也在其官方网站上为收购沃尔沃总结了三层意义,即:第一,通过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打通了一个通道;第二,对提升一个民族的品牌,让中国汽车立足于世界舞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三,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笔者认为,第一点是实情,第二点和第三点是理想,难度很大,甚至无法实现。笔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2009年末的冬天向民族汽车品牌“泼瓢冷水”。  

  汽车巨头为何如此青睐中国市场  

  跨国汽车公司不断减持股权、卖出品牌以求自保的做法,让中国、印度等地的新兴企业看到了机会。现在,除了捷豹和路虎已经落入印度塔塔汽车的口袋,中国汽车制造商竞相走出国门,有意并购沃尔沃、悍马及萨博等西方汽车品牌。  

  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被收购品牌所在国和民众是不是真心赞成收购和支持收购行为,单就品牌持有者而言,他们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

 吉利沃尔沃最新车型 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泼瓢冷水”

  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之前,赶紧甩掉包袱,求生存最重要。

  第二,被卖掉的大多是一些“小众”品牌,而这其中,高耗能的占有很大比例,从发展趋势来看,是要将其转移出去。

  第三,多品牌战略在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并不成功。

  第四,中国市场发展强劲,未来的主战场必然会在中国和中国的消费者中。  

  综合来看,选择中国市场,对国外的汽车品牌尤其是高端汽车品牌总体是利大于弊。放眼其他行业,诸如洗涤用品、饮料行业,当国人希望短期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时,都寄托于合资和引进,想通过合资“利用市场换技术”、“换管理”等等,事实证明,此法行不通,结果是:市场没有了,技术也没有得到。活力28、乐百氏就是这样被“换”掉的。这种“悲剧”现在还在不断上演着。  

  再有,就算买了品牌,技术和生产线仍然牢牢控制在别人手中,以后产品卖的再多,赚到的还是“组装”得到的辛苦钱。电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了。联想电脑收购了IBM的Thank Pad,但用的还是Intel的芯片,有什么用呢?你卖的的越多,Intel越高兴。  

  培养了一辈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养子,说不定那天就被别人通过合法手续领走,或者自己觉得在这样下去也毫无利益可言而主动放弃。但对于国外的汽车品牌而言,核心技术和研发永远控制在他们手中,这就难怪他们会向中国、印度这样的市场转移“组装”工厂了,因为“衣食父母”就在这些新兴市场。  

  从历史案例看收购  

  汽车收购案例,从来不缺乏,但成功者寥寥可数。福特不单要卖掉沃尔沃品牌,之前,福特已经卖掉了捷豹、路虎和阿斯顿8226;马丁品牌。可见,福特已经厌倦了这些花钱但得不到任何利益的牌子,战略上进行了调整:专注于一个品牌的发展。  

  跌入深渊最深的还是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已经决定将悍马品牌,以及从瑞典收购的萨博品牌出售。在通用汽车为了向美国政府求救而提出的重组计划中,公司计划把重心转移至四大核心品牌: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及别克,因此,其旗下土星(Saturn)、庞蒂克(Pontiac)等品牌似乎已前途黯淡。  

  克莱斯勒也计划将曾经的核心业务Jeep品牌放上货架,作为其自我救赎的计划之一。其擅长资产运作的CEO纳德利的最大计划,是将手中持有的所有资产与通用汽车合并。

  说到克莱斯勒,不得不说说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公司,也就是奔驰汽车品牌的持有者。  

  2007年,戴姆勒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特尔8226;策彻在接受德国《星期日世界报》采访时说,收购其他汽车品牌并不能增强公司实力。他表示,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收购后,公司发现通过收购其他汽车品牌以分担自己品牌风险的做法收获甚微。   

  “我们拥有行业顶级品牌奔驰,整合其他汽车品牌的做法反而可能拖累我们,无论从支持奔驰品牌还是从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来看,收购都一无所获。”策彻说。现对于戴姆勒公司,德国宝马公司则“醒悟”得较早:宝马公司在2000年出售了负债累累的英国罗孚品牌。

  从历史的购并案例看,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或产品占据全线市场是不可能的。

  从品牌“基因”看收购  

  “如果吉利真的收购成功,沃尔沃仍将是原来的沃尔沃,吉利仍是吉利,除了老板换成了李书福。”李书福说,“这将是两个完全独立运作的品牌。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吉利的品牌形象又怎么得以提升的呢?

  笔者不是看不起吉利,但想通过并购沃尔沃而达到提升吉利品牌的策略,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正如吉利老板李书福所言:“沃尔沃仍将是原来的沃尔沃,吉利仍是吉利”。  

  从品牌的角度而言,吉利作为一家生产低端轿车才几年的生产企业,仅仅想通过并购一个高端品牌来改变形象,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品牌的基因将决定品牌的高度。营销学上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产品如果价格很低了,再往上提价的难度很大,消费者不接受;而从高往低走,则一路顺畅(当然会有一个减价的度或战术性产品)。  

  但笔者相信,吉利完全可以通过并购沃尔沃品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增加进军欧洲市场的通路,更进一步,则可以得到和积累进军欧洲市场的经验和模式,这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说对吉利品牌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战略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纵观日本的本田和丰田,无不是专注于一个品牌的纵深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通行无阻。只有不断的拥有核心技术,运用核心技术和品牌建设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品牌之下的车型畅销全世界。

  “泼瓢冷水”——什么最重要?  

  对于中国汽车业或者吉利汽车什么最重要?

  有专家说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核心技术、第二是自主品牌、第三是零配件。  

  对于当前的中国企业而言,前两项无疑是最关键的,虽然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但并不那么容易就能获得。想想就知道,人家花了那么多人力和物力开发的技术能轻松告诉你?就算是通过并购,也不能够获取关键技术。要不,他们为什么要保留被并购品牌的总部和研发人员甚至是生产线在原地呢?

  那能形成突破就这有“自主品牌”了。而“自主品牌”想通过并购“高高在上,毫无相关”的其他汽车品牌要达到形象提升无疑是不现实的。全球汽车业咨询机构TNS的北亚区研究总监卡洛斯8226;保尔称:“中国汽车业希望走向国际市场,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我的感觉是,他们过于急于求成。现有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坚实的国产品牌。”  

  笔者认为,中国虽然成为了全球汽车第一消费大国,但并不是第一汽车强国,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虽然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要基于现实。不妨学习和借鉴韩国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80年代,把低价作为卖点的现代汽车还因质量水平低而受到汽车业的嘲讽,但是现在,现代汽车已经被公认为1999年之后汽车厂家当中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或许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搞好现有品牌,比去搞什么收购要明智得多。我们确实需要李书福所言的:“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的英雄气概,但在国人一直高喊“兴中国汽车自有品牌,创中国汽车产业之路”的今天,我们可否能像韩国现代汽车一样,修炼内功,一夕爆发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2039.html

更多阅读

吉利汽车研发投入 建欧洲研发中心 吉利欲造新一代中级车

     中国的农历新年刚过,吉利主导的连串收购与整合大戏亦随之拉开序幕。  2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旨在整合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以满

吉利董事长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演讲

2010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MBA联合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上图为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演讲。   以下

李书福:吉利汽车掉头

  从农民造车、价格狙击手,到逆势海外收购、利润大幅增长,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如其所愿地让吉利汽车“掉了个头”。对此,这位颇富争议的汽车“狂人”颇为自得,甚至毫不讳言地称,这是将会写进中国汽车工业史中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培养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2008年4月20日至28日,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本次北京车展是目前国内历届车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展览会,参展车型超过890台。车展期间,各位汽车老总轮流做客新浪嘉宾聊天

声明:《吉利沃尔沃最新车型 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泼瓢冷水”》为网友在梦里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