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特质 家族企业特质性与用人制度创新



[摘 要] 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这种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体现在任人唯亲、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家族企业用人机制深受传统文化、融资渠道、信用的缺失和外部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必须从外部制度创新、内部制度创新二方面来解决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关键词] 家族企业;特质性;用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45-03

  [作者简介] 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浙江 温州 325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十有八九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一、家族企业的特质性与特异性知识

  

  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概念由Williamson首先提出,Williamson在1979年指出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与其他企业不同,家族企业中的特异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没有得到制度化,而是作为一种边干边学中产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在的,也就是说,家族企业的特异性知识常常是个人占有而非企业专有的,这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具体而言,特异性知识包括:

  一是重要的个人商业关系和网络,这些也常常被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家族企业创业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最初的几笔业务常常是通过个人的商业关系和网络获得。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是关于企业外部情况的重要知识。包括:当地环境的知识,企业所处行业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知识等。例如,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能够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赢得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是关于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知识,这包括:促成企业全体员工合作的能力;企业内默许的交流方式;企业领导个人的风格、知识储备等。企业内部运作的特异性知识是在本企业员工长期共同的工作中形成的。创业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多,企业骨干力量之间的交流常常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完成了,并且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默认知识,使他们能够用一些含糊的、不明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陈凌,1998)。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在家族企业创业阶段,基本上由企业家独占这些特异性知识。不少家族企业的客户状况、营销网络、竞争状况、原料采购、价格等信息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资料积累下来,差不多都集中在企业主的大脑中(储小平,2002)。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权威,也成为家族企业特质性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掌握这些特异性知识,家族企业在成长阶段常常体现出高凝聚力、高灵活性,在内部员工间彼此信任,合作默契;在外部能够敏锐地捕获市场机会。企业成员对家族领导个体的信任还可能产生比理性的制度化信任下更大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完成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取得异乎寻常的发展。然而,当企业成长到需要融入管理资源的阶段,家族企业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在家族企业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现状

  

  1.家族企业人员任职情况。据调查,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60%,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制度,但却实行古典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并非“一肩挑”,但是否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开了呢?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为家族所有,家族内地位高的人控制着这两个位置,所以其管理方式依然是古典式的。如方太集团,茅理翔任董事长,他的儿子任总经理。所以,从这一点看,大部分家族企业并没有逃脱家族管理的樊篱。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从本企业基层提拔,从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当中选用。调查发现,“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级人才从社会上招聘的比例占50.1%,主要是因为家族成员尚不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灵活多样,高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收入主要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各种福利性的收入较少。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而定。总体上来说,其激励机制偏重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家族企业领导权的交接。领导权的交接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家族企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始的创业者年龄目前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接班人。在企业的交接上,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直言不讳地说要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其他如红豆集团、华西集团、横店集团、六通集团等也都是如此。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成因

  

  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比例,在亚洲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我国的家族企业呈现出上面的种种现状,这里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其传统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家族主义”。几千年一贯的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包含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离开“家庭圈”、“亲属圈”或“亲缘网络圈”之后,重要的社会圈子是“邻居圈”或“私人交际圈”。在这些亲缘或圈子的特殊交换和组织中产生了“人情信用卡”。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选择经营管理人员时以“血缘”、“亲缘”的远近为依据。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诞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多由个人或合伙创业而来,私人控股是家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产权单一,带有浓厚的血缘性。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以供给国有企业为主,家族企业很少能在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家族企业只能通过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来获得资金。家族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考虑与出资人具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上。因此,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以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种信任关系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只能靠家族去维系,并且一些企业在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后却发现其有败德行为后,又重新回到了家族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部分营销人员集体出走后,就提出了种种困惑。经理人员在碰到待遇更好的企业时,可以毫不犹疑地拍屁股走人,而且离开时还带走了企业机密、人员,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他们往往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国传统信用与现代法律信用的严重背离,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用人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摘 要] 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这种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体现在任人唯亲、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家族企业用人机制深受传统文化、融资渠道、信用的缺失和外部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必须从外部制度创新、内部制度创新二方面来解决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关键词] 家族企业;特质性;用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45-03

  [作者简介] 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浙江 温州 325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十有八九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一、家族企业的特质性与特异性知识

  

  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概念由Williamson首先提出,Williamson在1979年指出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与其他企业不同,家族企业中的特异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没有得到制度化,而是作为一种边干边学中产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在的,也就是说,家族企业的特异性知识常常是个人占有而非企业专有的,这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具体而言,特异性知识包括:

  一是重要的个人商业关系和网络,这些也常常被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家族企业创业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最初的几笔业务常常是通过个人的商业关系和网络获得。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是关于企业外部情况的重要知识。包括:当地环境的知识,企业所处行业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知识等。例如,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能够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赢得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是关于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知识,这包括:促成企业全体员工合作的能力;企业内默许的交流方式;企业领导个人的风格、知识储备等。企业内部运作的特异性知识是在本企业员工长期共同的工作中形成的。创业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多,企业骨干力量之间的交流常常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完成了,并且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默认知识,使他们能够用一些含糊的、不明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陈凌,1998)。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在家族企业创业阶段,基本上由企业家独占这些特异性知识。不少家族企业的客户状况、营销网络、竞争状况、原料采购、价格等信息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资料积累下来,差不多都集中在企业主的大脑中(储小平,2002)。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权威,也成为家族企业特质性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掌握这些特异性知识,家族企业在成长阶段常常体现出高凝聚力、高灵活性,在内部员工间彼此信任,合作默契;在外部能够敏锐地捕获市场机会。企业成员对家族领导个体的信任还可能产生比理性的制度化信任下更大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完成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取得异乎寻常的发展。然而,当企业成长到需要融入管理资源的阶段,家族企业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在家族企业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现状

  

  1.家族企业人员任职情况。据调查,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60%,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制度,但却实行古典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并非“一肩挑”,但是否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开了呢?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为家族所有,家族内地位高的人控制着这两个位置,所以其管理方式依然是古典式的。如方太集团,茅理翔任董事长,他的儿子任总经理。所以,从这一点看,大部分家族企业并没有逃脱家族管理的樊篱。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从本企业基层提拔,从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当中选用。调查发现,“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级人才从社会上招聘的比例占50.1%,主要是因为家族成员尚不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灵活多样,高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收入主要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各种福利性的收入较少。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而定。总体上来说,其激励机制偏重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家族企业领导权的交接。领导权的交接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家族企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始的创业者年龄目前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接班人。在企业的交接上,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直言不讳地说要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其他如红豆集团、华西集团、横店集团、六通集团等也都是如此。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成因

  

  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比例,在亚洲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我国的家族企业呈现出上面的种种现状,这里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其传统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家族主义”。几千年一贯的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包含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离开“家庭圈”、“亲属圈”或“亲缘网络圈”之后,重要的社会圈子是“邻居圈”或“私人交际圈”。在这些亲缘或圈子的特殊交换和组织中产生了“人情信用卡”。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选择经营管理人员时以“血缘”、“亲缘”的远近为依据。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诞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多由个人或合伙创业而来,私人控股是家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产权单一,带有浓厚的血缘性。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以供给国有企业为主,家族企业很少能在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家族企业只能通过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来获得资金。家族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考虑与出资人具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上。因此,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以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种信任关系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只能靠家族去维系,并且一些企业在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后却发现其有败德行为后,又重新回到了家族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部分营销人员集体出走后,就提出了种种困惑。经理人员在碰到待遇更好的企业时,可以毫不犹疑地拍屁股走人,而且离开时还带走了企业机密、人员,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他们往往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国传统信用与现代法律信用的严重背离,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用人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摘 要] 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这种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体现在任人唯亲、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家族企业用人机制深受传统文化、融资渠道、信用的缺失和外部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必须从外部制度创新、内部制度创新二方面来解决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关键词] 家族企业;特质性;用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45-03

  [作者简介] 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浙江 温州 325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十有八九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一、家族企业的特质性与特异性知识

  

  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概念由Williamson首先提出,Williamson在1979年指出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与其他企业不同,家族企业中的特异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没有得到制度化,而是作为一种边干边学中产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在的,也就是说,家族企业的特异性知识常常是个人占有而非企业专有的,这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具体而言,特异性知识包括:

  一是重要的个人商业关系和网络,这些也常常被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家族企业创业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最初的几笔业务常常是通过个人的商业关系和网络获得。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是关于企业外部情况的重要知识。包括:当地环境的知识,企业所处行业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知识等。例如,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能够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赢得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是关于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知识,这包括:促成企业全体员工合作的能力;企业内默许的交流方式;企业领导个人的风格、知识储备等。企业内部运作的特异性知识是在本企业员工长期共同的工作中形成的。创业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多,企业骨干力量之间的交流常常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完成了,并且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默认知识,使他们能够用一些含糊的、不明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陈凌,1998)。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在家族企业创业阶段,基本上由企业家独占这些特异性知识。不少家族企业的客户状况、营销网络、竞争状况、原料采购、价格等信息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资料积累下来,差不多都集中在企业主的大脑中(储小平,2002)。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权威,也成为家族企业特质性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掌握这些特异性知识,家族企业在成长阶段常常体现出高凝聚力、高灵活性,在内部员工间彼此信任,合作默契;在外部能够敏锐地捕获市场机会。企业成员对家族领导个体的信任还可能产生比理性的制度化信任下更大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完成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取得异乎寻常的发展。然而,当企业成长到需要融入管理资源的阶段,家族企业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在家族企业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现状

  

  1.家族企业人员任职情况。据调查,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60%,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制度,但却实行古典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并非“一肩挑”,但是否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开了呢?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为家族所有,家族内地位高的人控制着这两个位置,所以其管理方式依然是古典式的。如方太集团,茅理翔任董事长,他的儿子任总经理。所以,从这一点看,大部分家族企业并没有逃脱家族管理的樊篱。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从本企业基层提拔,从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当中选用。调查发现,“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级人才从社会上招聘的比例占50.1%,主要是因为家族成员尚不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灵活多样,高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收入主要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各种福利性的收入较少。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而定。总体上来说,其激励机制偏重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家族企业领导权的交接。领导权的交接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家族企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始的创业者年龄目前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接班人。在企业的交接上,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直言不讳地说要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其他如红豆集团、华西集团、横店集团、六通集团等也都是如此。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成因

  

  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比例,在亚洲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我国的家族企业呈现出上面的种种现状,这里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其传统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家族主义”。几千年一贯的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包含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离开“家庭圈”、“亲属圈”或“亲缘网络圈”之后,重要的社会圈子是“邻居圈”或“私人交际圈”。在这些亲缘或圈子的特殊交换和组织中产生了“人情信用卡”。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选择经营管理人员时以“血缘”、“亲缘”的远近为依据。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诞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多由个人或合伙创业而来,私人控股是家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产权单一,带有浓厚的血缘性。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以供给国有企业为主,家族企业很少能在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家族企业只能通过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来获得资金。家族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考虑与出资人具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上。因此,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以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种信任关系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只能靠家族去维系,并且一些企业在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后却发现其有败德行为后,又重新回到了家族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部分营销人员集体出走后,就提出了种种困惑。经理人员在碰到待遇更好的企业时,可以毫不犹疑地拍屁股走人,而且离开时还带走了企业机密、人员,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他们往往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国传统信用与现代法律信用的严重背离,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用人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摘 要] 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这种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体现在任人唯亲、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家族企业用人机制深受传统文化、融资渠道、信用的缺失和外部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必须从外部制度创新、内部制度创新二方面来解决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关键词] 家族企业;特质性;用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45-03

  [作者简介] 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创新者的特质 家族企业特质性与用人制度创新
  (浙江 温州 325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十有八九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一、家族企业的特质性与特异性知识

  

  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概念由Williamson首先提出,Williamson在1979年指出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与其他企业不同,家族企业中的特异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没有得到制度化,而是作为一种边干边学中产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在的,也就是说,家族企业的特异性知识常常是个人占有而非企业专有的,这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具体而言,特异性知识包括:

  一是重要的个人商业关系和网络,这些也常常被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家族企业创业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最初的几笔业务常常是通过个人的商业关系和网络获得。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是关于企业外部情况的重要知识。包括:当地环境的知识,企业所处行业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知识等。例如,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能够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赢得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是关于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知识,这包括:促成企业全体员工合作的能力;企业内默许的交流方式;企业领导个人的风格、知识储备等。企业内部运作的特异性知识是在本企业员工长期共同的工作中形成的。创业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多,企业骨干力量之间的交流常常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完成了,并且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默认知识,使他们能够用一些含糊的、不明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陈凌,1998)。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在家族企业创业阶段,基本上由企业家独占这些特异性知识。不少家族企业的客户状况、营销网络、竞争状况、原料采购、价格等信息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资料积累下来,差不多都集中在企业主的大脑中(储小平,2002)。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权威,也成为家族企业特质性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掌握这些特异性知识,家族企业在成长阶段常常体现出高凝聚力、高灵活性,在内部员工间彼此信任,合作默契;在外部能够敏锐地捕获市场机会。企业成员对家族领导个体的信任还可能产生比理性的制度化信任下更大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完成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取得异乎寻常的发展。然而,当企业成长到需要融入管理资源的阶段,家族企业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在家族企业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现状

  

  1.家族企业人员任职情况。据调查,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60%,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制度,但却实行古典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并非“一肩挑”,但是否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开了呢?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为家族所有,家族内地位高的人控制着这两个位置,所以其管理方式依然是古典式的。如方太集团,茅理翔任董事长,他的儿子任总经理。所以,从这一点看,大部分家族企业并没有逃脱家族管理的樊篱。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从本企业基层提拔,从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当中选用。调查发现,“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级人才从社会上招聘的比例占50.1%,主要是因为家族成员尚不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灵活多样,高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收入主要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各种福利性的收入较少。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而定。总体上来说,其激励机制偏重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家族企业领导权的交接。领导权的交接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家族企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始的创业者年龄目前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接班人。在企业的交接上,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直言不讳地说要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其他如红豆集团、华西集团、横店集团、六通集团等也都是如此。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成因

  

  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比例,在亚洲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我国的家族企业呈现出上面的种种现状,这里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其传统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家族主义”。几千年一贯的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包含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离开“家庭圈”、“亲属圈”或“亲缘网络圈”之后,重要的社会圈子是“邻居圈”或“私人交际圈”。在这些亲缘或圈子的特殊交换和组织中产生了“人情信用卡”。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选择经营管理人员时以“血缘”、“亲缘”的远近为依据。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诞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多由个人或合伙创业而来,私人控股是家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产权单一,带有浓厚的血缘性。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以供给国有企业为主,家族企业很少能在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家族企业只能通过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来获得资金。家族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考虑与出资人具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上。因此,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以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种信任关系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只能靠家族去维系,并且一些企业在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后却发现其有败德行为后,又重新回到了家族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部分营销人员集体出走后,就提出了种种困惑。经理人员在碰到待遇更好的企业时,可以毫不犹疑地拍屁股走人,而且离开时还带走了企业机密、人员,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他们往往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国传统信用与现代法律信用的严重背离,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用人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摘 要] 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这种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体现在任人唯亲、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家族企业用人机制深受传统文化、融资渠道、信用的缺失和外部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必须从外部制度创新、内部制度创新二方面来解决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关键词] 家族企业;特质性;用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45-03

  [作者简介] 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浙江 温州 325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十有八九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用人机制问题。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一、家族企业的特质性与特异性知识

  

  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概念由Williamson首先提出,Williamson在1979年指出家族企业具有高度特质性。与其他企业不同,家族企业中的特异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没有得到制度化,而是作为一种边干边学中产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在的,也就是说,家族企业的特异性知识常常是个人占有而非企业专有的,这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具体而言,特异性知识包括:

  一是重要的个人商业关系和网络,这些也常常被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家族企业创业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最初的几笔业务常常是通过个人的商业关系和网络获得。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是关于企业外部情况的重要知识。包括:当地环境的知识,企业所处行业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知识等。例如,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能够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赢得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是关于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知识,这包括:促成企业全体员工合作的能力;企业内默许的交流方式;企业领导个人的风格、知识储备等。企业内部运作的特异性知识是在本企业员工长期共同的工作中形成的。创业阶段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多,企业骨干力量之间的交流常常在非正式的场合就完成了,并且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默认知识,使他们能够用一些含糊的、不明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陈凌,1998)。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在家族企业创业阶段,基本上由企业家独占这些特异性知识。不少家族企业的客户状况、营销网络、竞争状况、原料采购、价格等信息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资料积累下来,差不多都集中在企业主的大脑中(储小平,2002)。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权威,也成为家族企业特质性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掌握这些特异性知识,家族企业在成长阶段常常体现出高凝聚力、高灵活性,在内部员工间彼此信任,合作默契;在外部能够敏锐地捕获市场机会。企业成员对家族领导个体的信任还可能产生比理性的制度化信任下更大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完成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取得异乎寻常的发展。然而,当企业成长到需要融入管理资源的阶段,家族企业特质性常常成为外来人才在家族企业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二、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现状

  

  1.家族企业人员任职情况。据调查,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60%,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制度,但却实行古典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并非“一肩挑”,但是否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开了呢?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为家族所有,家族内地位高的人控制着这两个位置,所以其管理方式依然是古典式的。如方太集团,茅理翔任董事长,他的儿子任总经理。所以,从这一点看,大部分家族企业并没有逃脱家族管理的樊篱。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从本企业基层提拔,从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当中选用。调查发现,“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级人才从社会上招聘的比例占50.1%,主要是因为家族成员尚不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灵活多样,高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收入主要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各种福利性的收入较少。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而定。总体上来说,其激励机制偏重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家族企业领导权的交接。领导权的交接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家族企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始的创业者年龄目前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接班人。在企业的交接上,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直言不讳地说要选择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其他如红豆集团、华西集团、横店集团、六通集团等也都是如此。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三、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成因

  

  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比例,在亚洲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我国的家族企业呈现出上面的种种现状,这里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其传统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家族主义”。几千年一贯的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包含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离开“家庭圈”、“亲属圈”或“亲缘网络圈”之后,重要的社会圈子是“邻居圈”或“私人交际圈”。在这些亲缘或圈子的特殊交换和组织中产生了“人情信用卡”。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选择经营管理人员时以“血缘”、“亲缘”的远近为依据。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2.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诞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多由个人或合伙创业而来,私人控股是家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产权单一,带有浓厚的血缘性。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以供给国有企业为主,家族企业很少能在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家族企业只能通过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来获得资金。家族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考虑与出资人具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3.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上。因此,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以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种信任关系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只能靠家族去维系,并且一些企业在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后却发现其有败德行为后,又重新回到了家族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部分营销人员集体出走后,就提出了种种困惑。经理人员在碰到待遇更好的企业时,可以毫不犹疑地拍屁股走人,而且离开时还带走了企业机密、人员,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他们往往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国传统信用与现代法律信用的严重背离,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用人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www.qikan.com.cnUKfYq4NzF5ttF1Oh

4.外部制度不健全。家族企业用人局限于家族之内,还在于缺乏使其走向社会化的外部制度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经理市场没有建立起来。要使家族企业改变原来的用人机制,就必须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市场,通过市场的竞争来聘用人才,通过规范的经理市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例如,国外法律规定,一个人离开原企业后,三年内不得从事与原行业有竞争性的工作,而在中国法律则没有类似的规定,这就等于纵容了人们投入竞争对手门下的行为。第三,执法不严。对于出现一些管理人员的腐败、败德行为,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常常是不了了之。这种执法的不确定性,使得家族企业不得不选择家族式管理来防范这种不确定性。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四、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创新

  

  要使家族企业实现从家族制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现家族企业人员外部化,寻求家族企业的更大发展,需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改变原有的用人机制。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1.外部制度创新。第一,建立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首先,加大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力度;其次,进一步细化有关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对财产权利、责任以及遭受侵害后的诉讼、法律适用等内容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最后,要清理与宪法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第二,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个人信用的法制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征信体系的建立,加大其违约的成本,要让失信者受到“失信成本”远远大于“守信成本”的惩罚,使其不敢失信。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经理市场,使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聘用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要建立各方支持的大容量的经理人才信息库,加大人才选拔的范围,通过职业经理市场的建立,加大对代理人的监督,使其败德成本加大。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仲裁机构,解决委托代理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第四,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要逐步实现职业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分离,这样有助于打破人才要素流动的所有制限制,使其在全社会流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使外聘经理人员减少短期投机、败德行为,安心于企业的工作。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2.家族企业内部制度创新。有了社会的外部制度的保证,家族企业还要进行内部的创新,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有效的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要彻底改变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现状,就必须使不称职的家族成员逐渐退出管理层,而从经理市场上聘用高级专业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经营的多样化,原有的创业者在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逐渐不能与之相适应,此时家族企业应当机立断,促使家族成员逐渐退出。家族成员的淡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制度性规定。由权威的家长作出决定,家庭或家族成员强制退出,如浙江金义集团就是这么做的,一下解聘了30多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直系亲属,陈金义自己也辞去了总经理职务。二是从增量上做文章,集团在组建新公司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兄弟姐妹、亲戚不能进入公司,然后再把集团的重心向新建的公司转移,逐渐使家族成员退出。第一种途径的变革干脆利落,但其缺点是有可能引发家族剧烈的冲突,对这种情况可以由原始股东建立类似的基金来专门养活退出的家族成员;后一种相对缓和一些,不易引发剧烈的冲突,但时间较长。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第二,非家族成员家族化。是指把一些处于高级管理阶层的外聘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家族成员。这种转化可以通过姻亲、干亲、结拜等途径达到。这种非家族成员的家族化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在各种法律、法规、个人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时的一种过渡措施。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转化为家族成员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平庸的家族成员可以安心退出;二是有才能的非家族成员可以安心于企业的经营。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第三,后代的培养。除家族成员的淡出外,还可以把家族成员转化为专业管理人员,对家族成员的后一代进行培养,在其符合本企业的用人要求后,进入企业的管理层。事实上,许多家族企业更希望家族里多一些能够胜任经营管理的人才。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第四,在家庭成员退出的同时,大胆引进人才。首先,选拔时要学会识别人才;其次,在使用时要格外尊重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树立长期的人才观。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第五,树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家族成员淡出,外部人才引进之后,要使人才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物质激励,在收人激励的基础上加强股权激励。在保持其获得一定收入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其次,要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督;加强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利用个人信用体系进行监督。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对于进入家族企业的各类外来人才,要对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有足够的认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应该用全盘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前面分析已经指出,家族企业的特质性能够带来特殊的收益,很多在专业人士眼中家族企业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其实恰好促成了企业独特的竞争力。因此,外来人才不应该自恃拥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指导企业的运作。尤其是空降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应该以低姿态进入企业。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其次,应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了解企业,不要急于求成。外来人才的才能只有与家族企业的特质性知识相结合才能转化成适用于企业的代理能力。这个“磨合时期”,不仅要求家族企业领导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求外来人才本身有足够的耐心。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再次,应该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变革方案。家族企业的特质性在管理变革中是一个需要扬弃的内容,而不是要完全抛弃的糟粕。不应该将适用于大企业的一套运作方式,直接搬到家族企业中来运用,而是要帮助家族企业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总之,外来人才只有认识到家族企业的特质性,才能深刻理解企业的情况和彼此的处境,共同带领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途径。www.qikan.com.cnfNq53ywK1JV8MHv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4217.html

更多阅读

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北大中国荣格周主题演讲——走进荣格与走进自己,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2):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我曾经问我的同学,当我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学习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左右的同学,来自47个不同的国家,平均年龄也在47岁

用人摆出来的造型 谈民营家族企业“造人与用人”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换一种思维,为什么要“求”将,而不是“生”将呢?著名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其实每个“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军”中锤炼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军”中去识别、选拔和培养,就可以“

家族式企业的弊端 家族企业的十二个弊端和解决方法

家族企业的十二个弊端和解决方法  案例:远东皮革有限公司的兴衰  家族企业的命运常常跟兄弟反目联系在一起,中国最大的猪皮革产销企业——远东皮业集团也不能幸免。这家曾经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由王氏姐弟4人共同完成原

费用跨期的影响 影响跨期性与企业家自我超越

  长、短期不同目标的互赖性和相互影响决定着,在实际决策中,我们必须以系统性思维模式通盘考虑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长短期目标,重视初始决策的路径依赖性,协调好不同阶段目标的资源配置  如果将企业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有机体,企

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 家族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在哪?(二)

  家族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拓宽选才视野,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老板要解放思想,相信身边的人,不断的给别人机会,合理放权。同时老板要来言行一致,以德管人,用德来影响员工。家族企业老板要从战略上去考虑人力资

声明:《创新者的特质 家族企业特质性与用人制度创新》为网友为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